张 俊
(溧阳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江苏 溧阳 213300)
痔疮是胃肠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此病可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等。此病患者可出现肛门疼痛、出血、瘙痒、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1-2]。相关的文献指出,用PPH手术治疗痔疮的效果较好[3-4]。为了进一步探究用PPH手术治疗痔疮的效果,笔者对在溧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痔疮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溧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痔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参考组(37例)和探究组(43例)。探究组43例患者中有男24例,女19例;其年龄为19~60岁,平均年龄为(32.53±10.31)岁。参考组37例患者中有男21例,女16例;其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32.16±10.2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为参考组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腰麻,在其病灶部位的皮肤上做一个切口。钝性剥离其直肠静脉丛至齿线上约0.3 cm。使用组织钳夹住内痔基底部,并剥离外痔。对内痔基底部进行“8”字形缝扎,切除外痔及内痔的痔核,并将痔核的残端回纳入肛管内。若痔核超过3个,应切断外括约肌及内括约肌,并对术区进行缝扎止血处理。为探究组患者采用PPH手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协助其取折刀位。使用肛管扩张器对其进行充分的扩肛。取出肛管扩张器的固定内栓,确保肛管扩张器位于内痔的前方。将旋转缝扎器置入肛管内,在齿状线上方约3 cm处对外痔进行荷包缝合。若患者为女性应注意不要缝合其阴道后壁黏膜。将圆形吻合器置入肛管内,将其旋开至最大角度。将吻合器置于荷包缝合处,收紧荷包缝合线,并对其进行打结。将荷包缝合线从吻合器侧边的孔中拉出,适度牵拉后旋紧吻合器,使其处于关闭状态(关闭的时间为20 s)。旋开吻合器,将其缓慢地拔出。对术区进行缝扎止血处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事件(包括肛门出血、肛门水肿和病情复发)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痔核呈萎缩状态,可判定其临床疗效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可判定其临床疗效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可判定其临床疗效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探究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者有25例,为有效者有17例,为无效者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7%(42/43);参考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者有15例,为有效者有10例,为无效者有1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57%(25/37)。探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
在术后,探究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占34.88%)发生肛门出血,有3例患者(占6.98%)发生肛门水肿,有1例患者(占2.33%)病情复发;参考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占67.57%)发生肛门出血,有28例患者(占75.68%)发生肛门水肿,有31例患者(占83.78%)病情复发。探究组患者术后肛门出血、肛门水肿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n(%)]
痔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疼痛、出血、瘙痒、排便习惯改变、乏力、脸色苍白、头晕等。若其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肛裂、肛漏等并发症[6]。外剥内扎术是临床上治疗痔疮的常用术式。但有研究指出,接受外剥内扎术的痔疮患者在术后易发生肛门出血、水肿等并发症。PPH手术是一种新兴的手术方法。用此手术治疗痔疮可有效减少手术操作对患者括约肌及肛垫组织的损伤,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宋新飞[8]的研究证实,与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相比,用PPH手术治疗痔疮的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探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67%(42/43)〕高于参考组患者,其术后肛门出血的发生率〔34.88%(15/43)〕、肛门水肿的发生率〔6.98%(3/43)〕、病情的复发率〔2.33%(1/43)〕均低于参考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PPH手术治疗痔疮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