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的亚文化特征
——以养生朋克为例

2018-10-12 03:45
传播与版权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格化朋克亚文化

汪 莉

2017年8月,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端着保温杯,喝着枸杞茶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摇滚乐队与养生的碰撞迅速点燃网友们的热情,引发了“保温杯泡枸杞,究竟能不能养生”的大讨论。养生这一话题一直都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而随着现代城市节奏加快,健康问题频发的都市青年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大涨,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健康信息在网络上的大范围、海量的传播。而作为自带中老年气息的养生话题,仿佛在一夕之间成为年轻人的话题宠儿。同时,一种对养生健康话题的戏谑性表达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那就是“养生朋克”。

一、养生朋克的界定

网络上对养生朋克的定义是一种作死不忘养生,又嗨又“丧”的生活方式。例如,啤酒里面放枸杞;咖啡会破坏维生素,那就用咖啡送服维生素等诸如此类的一边违反生理常规一边自救的养生方式。细看当下大量的新闻推送,总是能发现一些令人胆战心惊的内容,《21岁女子“疯玩”手机八小时,右眼突然失明》《熬夜到凌晨4点玩手机,小伙突患急性脑梗死无法坐起》……各类健康危机新闻频出,各大媒体平台也开始大量发布健康教育信息。在实际生活中,一边熬夜暴饮暴食一边健身吃保健品的人不在少数,但养生朋克所呈现出来的生活方式是夸张化的,并不会有人真的每次在啤酒里面加枸杞,在每次抽完烟后喝枇杷膏。因此说,本文认为养生朋克并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对这类健康话题的一种抵抗和夸张化的表达。本文对养生朋克的定义是青年人基于网络空间对于健康信息传播的一种抵抗和戏谑化表达所形成的青年亚文化,主要表现为一边违反人类生理规律一边养生自救的生活方式。

二、亚文化的新媒介空间

“亚文化”是指那些和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偏离的、小众的文化现象。随着现代社会和新媒介空间的发展,年轻一代开始广泛参与到各领域的事务当中。在亚文化价值体系中,他们一直是中流砥柱,随社会发展他们不断地制造出一系列符号化的流行元素。从青年亚文化的特征来看,前人的研究主要是强调了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亚文化术语,旨在描述城市中的越轨群体,强调其形成的社会原因。伯明翰学派认为青年亚文化的出现是为了抵抗霸权和解决上一辈以及主流文化中还未解决的问题。随着网络新媒介的发展,青年亚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较过去传统的传播环境,其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也有了更多新的变化。现如今的青年亚文化不再只是对阶级、主流文化的反叛与抵抗,而是已经开始向一种集体网络娱乐狂欢转变。

亚文化虽然具有越轨性,但并不是极端式的破坏和反抗,其主要特征有三点:风格化、抵抗性、娱乐性。当我们谈论养生朋克时,我们到底是在谈论养生,还是谈论朋克?事实上,所谓的养生朋克,更加偏向的是谈论朋克。朋克本身就是亚文化的一种,它是20世纪70年代一种音乐上的叛逆运动,是对很多主流音乐形式的一种反抗。而把养生朋克视作健康传播的亚文化的一种形式,不只是因为其包含了“朋克”这一亚文化符号,还因为它呈现出了亚文化的几个主要特征。

三、养生朋克的亚文化特征

(一)风格化的符号表达

在对亚文化的研究中,英国伯明翰学派认为“风格”是亚文化的标志。亚文化的反抗越轨是间接地通过风格化的符号层面来表达的,而不是对主流文化的直接挑战。这里的风格是指某些事情如何去做、如何穿着打扮、如何绘画唱歌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国家青年群体在服饰、语言、音乐、行动等各方面都追求着鲜明的情绪和风格,一时间流行各式各样的亚文化。①周舟:《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而在当前网络新媒介语境中,青少年不再靠具体的实物装扮来表现风格,而借助另外的表征符号。其中,网络语言就是一种亚文化风格的醒目标识。养生朋克的表达主要还是依托于文字、图片、表情包还有视频。将生活中与健康对立的元素和一些可以消解其危害的元素结合起来,例如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辣条配金银花露、暴饮暴食后吃消食片等诸如此类的别样的对立语言,形成强烈的对比,引人发笑。还有如下图的表情包:

(图片来源于微博话题#养生朋克#相册)

这种表达是需要掌握特定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才能明白。他们在使用这些语言和表情包的时候,也是一种自我身份的表明。以养生朋克为例,在这样的文化空间里,这些标榜养生朋克的人群,是对这种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一种归属和认同,养生朋克生动而简明地阐释了这样一种一边伤害身体一边养生自救的状态。在网络表达的空间里,该文化人群以此为标榜,以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表现自我的生活状态,以期能够和大众区分开来并表明自己是认同并属于这样一个文化圈中。正是依靠这种风格化的网络语言,构成个人对养生朋克这一群体,乃至整个养生朋克亚文化的认同。

(二)抵抗性的心理矛盾

事实上,养生朋克里的朋克元素就是养生朋克亚文化的抵抗性表现。前文我们提到朋克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抵抗式的亚文化,他们抵抗主流,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养生与朋克本身就是极具差异化的两个元素,当二者相结合时,实际上就变成了一种对健康养生主流传播的一种朋克式表达。但是,这种抵抗并不是对主流文化的正面、激烈反抗,而是一种相对温和的,风格化、审美化的抵抗。养生朋克的表达是对现在大范围健康警示信息的解构,对主流健康养生传播的颠覆,也充分满足了青年群体娱乐化追求。弗洛伊德论述过,人们在生活中按照现实原则行事,以利益为核心。但现实状况往往令人压抑,所以为了摆脱压抑情绪,人们在另外时刻会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最大限度满足内心的需求。摇滚歌手的保温杯里泡枸杞引发一场大型调侃与狂欢后,第一批90后的脱发危机又占据微博话题榜首。健康危机脱发危机已经开始趋于年轻化,不再是中年人的专利,面对这些逐渐凸显的健康危机,对爸妈转发的养生贴表示不屑一顾的90后也开始陆续加入了养生党,但却已陷入了一种以丧治丧的“自杀式”的养生怪圈。这样一波“养生社交”真实地表现了年轻人与社会惯性思维背道而驰的抵抗,你以为我年轻活力不怕生病,我偏偏抱着保温杯背诵养生大全;你以为我养生就会好好惜命,我偏偏要在熬夜蹦迪之后才想起爱惜身体。这一切矛盾冲突点,都在反映年轻人对巨大压力的无声抗争,戏谑背后是青年人隐忍而克制的反抗。

(三)娱乐性和象征性的问题解决

在网络新媒介的语意环境下,青年亚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娱乐至死”的环境当中。要问现在年轻人的话题热度,还要看表情包。表情包同样作为一种亚文化,其用搞笑或恶搞的图片与文字对应,是网络语言必备的娱乐表达方式之一。

海量网友创作的养生朋克表情包诞生,加之各种冲突性娱乐性的语言表达,例如“别人脱单,我脱发”等,共同构建出了养生朋克的娱乐化轮廓。养生话题并不是从这一代才开始关注的问题,养生文化实际上与父辈文化有着潜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和父辈文化有着同样的难题。养生朋克的夸张化表达主要是发生在符号层面的对主流健康教育的抵抗,为这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象征性的“解决方案”,但很明显,养生朋克这种做法是没有办法解决实际的健康问题的。综上所述,养生朋克具备风格化、抵抗性、娱乐化和象征性等亚文化的主要特征。他们消费和观看共同的文本,拥有一套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符号语言,在网络空间里形成互动和社交,渐渐呈现出一种风格鲜明的养生亚文化。

在这种亚文化背后,体现的是青年一代的健康焦虑,他们以喝酒熬夜为荣,以健康作息为耻;可又以保健续命为荣,以自暴自弃为耻。这种矛盾的交织充分表现了他们对自身健康控制的无所适从。统计10篇关于“养生”的高度传播度的文章后,可以发现,“焦虑”“担心”“压力”等关键词紧紧围绕着“养生”。2017年9月,博主@卡卡Prancil称自己长期熬夜突发脑出血住院引发20万转发,6万评论。各类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突发性疾病被频繁的报道出来,与此同时大量健康教育信息也开始大范围的传播,这些实际上都是属于一个健康传播的范畴。

三、健康传播的意义消解

健康传播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媒渠道及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目前普遍被接受的定义则是来自美国学者罗杰斯②埃弗雷特·罗杰斯,又译E.M.罗杰斯。美国20世纪著名的传播学者、社会学家、作家和教授,其研究领域包括发展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健康传播、传播史研究等。。他于1994年时曾提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能够广泛接受的通俗健康知识,并通过改变大众对于健康的态度和行为,以降低疾病在大众群体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最终达到有效提高社区或国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目的的行为。健康传播是传播学里比较专业化的一个新领域,具有相对的专业性和严肃性。而养生朋克的表达和传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健康传播真正想要传递的维护和促进大众健康的意义。

一方面,从表现形式上看,养生朋克是以人际传播为主,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表情包。表情包本身就是一个娱乐的形式,其内容主要是一些吐槽和恶搞。由于制作门槛低,娱乐性强,在搞笑且符合养生朋克语境的图片上加上文字和评论,出现在各个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评论当中并受到追捧和认可,而真正关注此信息的评论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从表达内涵来看,养生朋克的这种又嗨又“丧”的生活方式,是在传达一种“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的无力挣扎”。这种反常规反健康的生活状态其实只会将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糟糕,真正能满足的效果只能算一种心理安慰,不可能带来实质的健康。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社交媒体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以及健康传播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借由媒体论坛、贴吧以及多样化的社交媒体,普通个人可以实现不受地域及时间限制的自由交流讨论,人际传播因而在健康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比传统媒体和医疗卫生机构灌输式,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个体在彼此的交流探讨互动中,更容易产生移情和认同,进而促进健康态度的转变。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政治、经济、生态、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当下健康传播的语境深受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影响,人际传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网络“大V”的影响力也依旧不容小觑;健康传播中的学科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有效信息的传播;而新媒体语境下,为了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诉诸恐惧”、夸张化的手法遭到滥用,传播的内容上,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简单化以及缺乏科学性的问题。真正科学且重要的健康知识并没有得到普及,而一些谣言或是被夸大了的无关紧要的信息却因为措辞的夸张,巧妙地抓住了大众在某些个人健康方面的痛点,而广受流传、引发热议。

四、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类过去只会在中年时期凸显的健康问题开始年轻化。与此同时,人们在追求物质充足的同时开始关注到人本身,健康已经成为大众、政府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人类已经掌握了许多公共卫生与临床的干预危险因素、解决疾病负担的生命科学技术和方法,即使这些有效促进健康的方法和技术通常近在咫尺,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却不使用甚至是曲解,知道如何做和采取具体行动有巨大障碍,掌握技术和接受技术之间存在差距。在这种背景下,健康传播的目标就是要缩小这种差距,让这些技术和知识为人们所熟悉和掌握,最终能促进人们行为的转变。在健康传播的发展过程中,传媒正显示着其独一无二的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如何进一步提高健康传播的专业水平和社会效果,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风格化朋克亚文化
朋克态度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风格化方法综述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赛博朋克
PUNK SCIENCE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修拉的点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结合原创漫画《百鬼夜行》谈动漫的教学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