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泓艺
摘 要:修拉在对科学色彩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探索发展出点彩分色的绘画方式,融科学理性与艺术感性于艺术创作,肯定和丰富了点作为独立绘画语汇的存在价值和艺术表现向度。
关键词:点彩分色;色彩理论;几何构成;情感表征;风格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44-01
修拉曾说:“绘画是可以像音乐那样,向所有人教授的。看似难画的油画自然如此,只要找对了位置,它也可以变得轻松,犹如一段音乐般美妙。”作为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修拉致力于对光学和色彩理论的研究,并做了大量相关实验。他把古典主义绘画对结构的强调与色彩的科学化表现相融,以计划性的绘画方式,肯定了点在绘画的价值定位,创造出点彩这一技法,赋予了“点”的独立价值,拓宽了这一绘画基本语汇的艺术表征方式和解读视域。
一、修拉的点彩画法及理论基础
修拉生于1859年,接受过美术学院教育,在此学习了古典主义的绘画方法。曾师从安格尔的学生亨利·莱曼,研究过卢浮宫中大量的希腊雕塑和历代绘画。青年时期便对色彩学家谢夫勒尔、罗德和赫姆霍兹的色彩学著作产生兴趣,结合多年研究和绘画实践,以及印象派光色实验的影响,修拉发展出了点彩分色画法。点彩技法严格遵循色彩规律,将不经调和的色点排列或错置于画面上,根据补色原理来经营色点的位置,以获得更加明亮的色彩效果。
修拉依据谢夫勒尔和罗德等的色彩学理论,完成了对调色盘的构建和画面色彩运用。修拉留存至今的调色盘上第一排为未经混合的11种基本色彩,中间一排是这些色彩与白色调和的颜色,第三排是未调和的白色。他并未将补色相调和,而是在画面上临近放置,需要观者在视觉上进行混合。修拉运用谢夫勒尔关于色彩之间在视觉上相互作用的机制中的“实时对比”,在画面中将互为补色的色点临近并置,使各自的色彩在视觉上增强了饱和度,显得色相和纯度更为强烈。“连续对比”是谢弗勒尔色彩相互作用理论中的另一要点,指在不同的时间下,或在时间运动的过种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修拉在《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中以红色和绿色分别绘制人物服饰等和草坪树林,因为两种颜色的色相对比强烈,所以观者注视其中一种颜色的部分,再看其补色,视觉中会产生之前看到的颜色的补色残像,恰与补色相融,加强了视觉中的色彩对比。
点作为修拉绘画语言的代表性语汇,其本身是一种抽象的形式。而修拉以色彩学理论为科学基础,以严密的组织排列,使其成为了表现空间位置、色彩明暗和形体关系的重要手段。
二、修拉的点的可能性
(一)画面几何构成方式
《阿尼埃的浴者》是修拉早期的画作,其早期绘画主题多是风景和乡间劳工以及塞纳河畔的渔夫、泳客和船夫等。 1884年修拉创作了第一幅大型绘画《阿尼埃的浴者》,画面主体人物是一群趁游泳空档,在岸上休息的年轻人。近处河岸形成的对角线和远景的水平线,形成动态平衡的构图效果。左下角草坪上或躺或坐分布着四个人物,其中有的人姿态慵懒,有的则略显僵硬。无一例外都是望向对岸。远景处的水平线位置,分布着浅土黄和白调的工厂和桥梁。近景和中景处,波光潋滟,水岸相连的开阔环境,营造出夏日泳客休憩娱乐的闲适氛围,与远景中桥梁工厂象征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生产的快节奏遥相呼应。右上角伸入河中的陆地,则是修拉另一幅里程碑式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中的描绘对象——大碗岛。修拉在作品中经常会有这样对另一幅作品的指渉。
精确科学的几何式构图旨趣在《阿尼埃的浴者》中体现的十分充分。纵贯画幅,由颜色互补或相近的色点排列堆叠而成对角线与水平线,增强了形式的秩序感。修拉以色点这一基本手段,探索出了以点为基本表现手段的画面几何构成方式。
修拉用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期间曾一度重新绘制。大碗岛是巴黎城郊塞纳河中的数座小岛之一。1876年以后,因为交通便捷,许多巴黎人在星期天乘船来到大碗岛休闲放松。画面中一共出现了48个人,8艘船,3条狗和1只猴子。对比另一幅《大碗岛》中纯粹风景的呈现,画家以繁杂的人物和物象,充塞了空荡的岸上景致,传达出看似轻松的氛围。
画中近水树影相比于较后的树影和人影更深,以凸显水面明亮的光色,产生“影深水浅”的效果。水面上白色点堆叠较密处,代表此处受光较强。受光较弱处,则堆叠较多深蓝色点,光色变化由色点稠密度和色彩搭配关系呈现。靠近草坪树林的人物的橙红色衣服、帽子和阳伞,与前者的绿意形成实时对比,使各自视觉上增强了色彩饱和度。注视橙红色部分后将目光转移至受光处黄绿色的草坪,视觉中会产生之前看到的橙红色的补色残像。对岸的烟囱和白色房屋与《阿尼埃的浴者》中的相仿,河中白色帆船几乎是由《阿尼埃的浴者》中的帆船水平翻转所得。淡蓝色辅以白调的水面,呈现出柔和澄明的波光。仿佛这种光亮不是因光线照射产生,而是其本身固有。它不是被看见,而是自己在表达。《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阿尼埃的浴者》等修拉众多作品中的水面,少有剧烈起伏,接近理想中的平静状态。在对水面的表现上,修拉倾向于以整体性的平面化方式呈现。籍里柯《梅杜萨之筏》中以水面的剧烈起伏和强烈的明暗对比,极力营造出动荡不安的气氛。修拉与新古典主义的籍里柯有不同的水面表现旨趣,后者偏重于表现水面起伏的动势,修拉则偏重整体性呈现光色效果。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的构图修拉参照了布朗《绘画艺术法则》,在画面上按黄金分割法划分了众多规则的几何形区域,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画面左上角,树冠与天空构成正方形结构,草坪呈梯形结构。众多几何形区域的组合,表现出严谨科学的秩序感和形式感。
(二)情感的理性表达
修拉在《马戏开场》通过三条平行线,传达出内在的克制。色彩上也采用多层渲染手法,暖色与冷色的分布,使整个画面色彩分布产生微妙的平衡感,但画面的氛围感却始终与马戏开场应有的喧闹有所差异。
他曾多次描绘大碗岛,从纯粹的风景描绘到人物群像与风景组合描绘,修拉对大碗岛的钟情可见一斑。《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中数量众多的人物聚集于河岸,实则有多人形单影只,与周遭隔离。或虽结伴出行,却各处于相异状态。人物略显僵硬及显露刻意姿势的情态,隐露出与星期日下午轻松时刻不相符的拘谨。修拉在大碗岛看见了现代巴黎社会的缩影,工业化元素和适宜休闲景致共存,社会阶级和环境的多重混杂性于此体现,大碗岛上的休闲也因此具有多义性。现代性的含义中有多元性、模糊性等向度,因此大碗岛可以看成现代化的缩影。“这座城市(以及一般社会生活)在19世纪后期被当做一个整体,当作一个被观看的独立的动力——一个形象、一场哑剧、一幅全景画--来加以呈现的方式。”①
三、修拉的点的不可能性
修拉绘画中的人物形象趋于扁平,身体轮廓较僵直,概括简练,少有动态表现和细节描绘,与点彩的绘画方式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风格化和概念化倾向,有别于日常物象的实体感。
对塞纳河的描绘与视觉再现,可谓是贯穿了整个19世纪法国美术史。包括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在内的新绘画流派都曾选择塞纳河作为他们的一大创作主题,②这或许是因为塞纳河堪称一切创新的国土。那个时代蓬勃的工业革命的浪潮让一部分艺术家为之着迷。
莫奈《阿尔让特依的塞纳河》中定格了塞纳河水瞬间真实的光影变化,由于对天空的反射,使水面呈现出与天空相似的光色效果,熱烈的的色彩、树影、流水、河岸的构图,流露出画家主体的温存。同样是描绘塞纳河,修拉《库尔伯瓦的塞纳河景色》充满迷蒙的色彩效果,色点所构成的图象过渡到面与线的分界,没有清晰轮廓线,只有色点组成的具体形象,展示出新印象派点彩画法法在风景画上的新尝试。但光色变化和物象的概念化呈现,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风格化”的倾向。
修拉将点这一基本绘画语汇由单一发展成联结,由依附发展至独立,点成为探索无数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价值场域,点画间显露出对于城市、生活和现代化的思考和尝试。
注释:
①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一艺术中的巴黎[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②上海博物馆编.印象派全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