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运,王艳柳,薛 杨
(1.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1.魏公村干休所门诊部;2.原黄寺二所;3.原机关门诊部,北京 100081)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护理工作不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人性化护理充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护理工作呈现整体化、个性化的特点,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人性的认知,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患者服务,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2]。本研究探讨了老年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8.57±1.0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9.84±1.46)岁。所有患者中糖尿患者16例,高血压患者14例,冠心患者者1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例,剩余3例患者为其他病症。两组老年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本院制定的知情同意书,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对存在重大心肾重要器官疾病及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排除。
两组老年患者者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人性化护理方法应用于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理念,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和促进护理流程的规范化,提供更加规范科学的服务。护理人员应定期打扫患者病房,并每日开窗通风,做好相关的杀菌工作中,避免并防止寻找过多的细菌影响患者的健康恢复。积极与老年患者者多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的互动,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从而更好的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在保证患者生活环境的同时,保证患者心理健康,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工作。部分老年患者者对个人隐私问题较为敏感,护理人员在进行沟通时要讲求策略,充分尊重患者,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传递有关患者疾病的相关常识及健康知识,增加患者对个人病情的了解,从而树立治愈的信心,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交谈时充分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对患者的饮食及运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规范化的护理方案,更好的达到护理的目的。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护理满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质控达标率方面,观察组患者质控达标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77.78%,在投诉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为5.56%低于对照组19.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指标对比分析表
人性化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为此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3]。为提高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护理水平,应完善管理结构,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避免出现失误及事故。培养护理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求,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4]。对老年患者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冲突,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人性化护理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更好的提高护理的有效性,满足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增加对病情的了解,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程度,保证患者更好的行使权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为(97.47±6.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75±7.32)分,观察组质控达标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且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为5.56%低于对照组19.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护理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提升各项质控达标率,同时降低患者投诉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