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雁,刘安诺*,潘政雯,张冬梅,马颖,陈贵梅,王素芳,刘开永,杨林胜*,陶芳标,4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1]。杨香玉等[2]认为亚洲人群体质指数(BMI)虽然较其他种族低,但糖尿病发病风险却很高,因为体脂分布所起作用比总体脂含量更重要,例如腰身比(WHtR)反映腹部脂肪堆积程度,且不受身高、性别和种族的影响,与BMI、腰臀比相比预测2型糖尿病的能力更强[3]。另外,不同部位皮褶厚度(如成年人躯干和腹部皮下脂肪)与糖尿病存在相关性[4-5],四肢和躯干皮下脂肪与糖耐量存在相关性[6]。以往研究主要针对成年人,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其脂肪重新分布[7],而老年人腰身比、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腹部)与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是否存在关联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老年人腰身比、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腹部)对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影响,以期为针对不同老年人进行精准运动指导、增强锻炼效果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于安徽省“六安市老年人健康与环境可控性研究队列”的基线调查。于2016年6—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六安市按照城乡分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层各抽1个区(金安区、裕安区),在每个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1个社区作为调查点,对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和专项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在六安市居住半年以上;(3)意识清楚,有一定的理解、配合能力;(4)自愿参与本次体格检查及调查。排除标准:(1)因重病导致长期卧床;(2)不同意参加或依从性差;(3)检查项目不全。现场调查1 080例,实际收集有效数据者983例,其中农村556例(56.6%),城区427例(43.4%);男445例(45.3%),女538例(54.7%);年龄60~94岁,平均(71.9±6.4)岁。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吸烟(吸烟半年以上且过去30 d吸过烟为吸烟)、是否饮酒(过去半年内每个月至少饮酒1次为饮酒)、慢性病病史(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采取先预约再入户调查的方法,若有部分人昼间不在家,则通知其第2天集中体检时再进行问卷调查[8]。
1.2.2 体格检查 身高测量要求受试者脱去鞋帽及外套,穿轻便衣服,两脚后跟并拢靠近量尺,由仪器测量,精确到0.1 cm。腰围测量要求受试者空腹,身体直立,腹部放松,双足分开30~40 cm,用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1周,正常呼气末测量,精确到0.1 cm,重复测两遍,记录平均值,确保两次测量误差<2 cm。腰身比=腰围(cm)/身高(cm)。皮褶厚度测定按照《人体测量手册》[9]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使用仿荣研式皮褶厚度计测量3个部位的皮褶厚度,包括:(1)肱三头肌皮褶,取上臂肩峰点与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轴方向平行;(2)肩胛下皮褶,取肩胛下角下端,皮褶方向向下偏外45°;(3)腹部皮褶,测量脐水平线与右锁骨中线交界处,沿躯干长轴方向纵向捏提。
1.2.3 空腹血糖测定 要求受试者在检查前日夜间清淡饮食,22:00起禁食(不禁水),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
1.2.4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空腹血糖≥7.0 mmol/L诊断为糖尿病,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1]。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者或服用高血压药者均诊断为高血压[10]。依据推荐的腰身比切点,腰身比<0.5为正常,腰身比≥0.5为中心性肥胖[11]。
1.3 质量控制 本研究中研究方案的设计与修订、研究现场的实施、体格指标的测量、数据的录入和处理等均由专家团指导,并制定质控方案。调查员在调查前均经过统一培训,包括调查表填写、体格指标测量及沟通技巧等。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调查员现场指导问卷填写,并及时审核问卷,确认漏项后补充填写。随批抽取10%的样本,由专业人员进行实验室指标质控,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双人录入并处理数据,剔除有明显逻辑错误以及与老年人信息不对应的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身比、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腹部)对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影响,为了便于对OR值进行解释以及避免极端值的影响,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腹部)按四分位数划分:(1)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分为 <11.0、11.0~16.2、16.3~21.9、≥22.0 mm 4组;(2)肩胛下皮褶厚度:分为<13.5、13.5~19.2、19.3~25.0、≥ 25.1 mm 4组;(3)腹部皮褶厚度:分为 <16.0、16.0~23.9、24.0~30.2、≥ 30.3 mm 4组。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983例受试对象中,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9.1%(188/983),糖尿病患病率为19.1%(188/983)。不同地区、性别、是否吸烟、腰身比、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腹部)老年人的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饮酒、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病史老年人的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腰身比、皮褶厚度对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影响 分别以是否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为因变量(以空腹血糖正常为参照),以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为自变量,将腰身比、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腹部)分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将腰身比、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分别纳入空腹血糖受损回归模型中,仅地区、高血压对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肩胛下皮褶厚度纳入空腹血糖受损回归模型中,仅地区、肩胛下皮褶厚度对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6)。将腰身比、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分别纳入糖尿病回归模型,地区、腰身比、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对老年人糖尿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10)。
表1 不同一般情况、腰身比及皮褶厚度老年人血糖情况的比较〔n(%)〕Table 1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the elderly by demographic information,waist-to-height ratio and triceps,subscapular,and abdominal skinfold thicknesses
(续表1)
表2 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法Table 2 Assignment for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diabetes in the elderly
表3 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腰身比)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ist-to-height ratio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n the elderly
表4 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n the elderly
表5 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肩胛下皮褶厚度)Table 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capular skinfold thickness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n the elderly
表6 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腹部皮褶厚度)Table 6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dominal skinfold thickness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n the elderly
表7 老年人糖尿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腰身比)Table 7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ist-to-height ratio and diabetes in the elderly
表8 老年人糖尿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able 8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 and diabetes in the elderly
表9 老年人糖尿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肩胛下皮褶厚度)Table 9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capular skinfold thickness and diabetes in the elderly
表10 老年人糖尿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腹部皮褶厚度)Table 10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dominal skinfold thickness and diabetes in the elderly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9.1%,高于VAIDYA等[12]研究的17.3%;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9.1%,高于全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15.1%)[13],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人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年龄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14],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新陈代谢功能下降、肌肉量减少,导致体力活动减少等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对空腹血糖受损有影响,高血压是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已证实[1],因此,应采取血压控制和血糖综合防治措施。本研究显示农村是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原因是农村老年人对糖尿病知晓率、控制率低于城市老年人[15]。
3.1 腰身比对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影响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身比对空腹血糖受损无影响,与XU等[16]研究结果不一致,除了本研究对象为老年人之外,可能与腰身比在筛查空腹血糖受损最佳切点存在性别差异有关。杨群娣等[17]研究发现腰身比筛查男性、女性空腹血糖受损最佳切点分别为0.525和0.535,高于BROWNING等[11]推荐的腰身比切点(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身比与糖尿病有关联,与既往研究一致[17]。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脂肪逐渐由四肢向躯干迁移,呈中心性肥胖趋势[7],糖尿病发病风险因身体脂肪的向心性分布而增加[2]。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比全身性肥胖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18],而队列研究显示腰身比由异常逆转为正常均会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2]。因此,老年人更应避免饮食习惯的改变、久坐等生活方式引起的肥胖。
3.2 皮褶厚度对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影响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地区、年龄、职业等变量后仅肩胛下皮褶厚度与空腹血糖受损存在关联。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肩胛下皮褶厚度与空腹血糖受损关联受到地区、年龄、性别等多种潜在的混杂因素作用;另一方面,可能与腹部、四肢、躯干各个部位皮下脂肪与血糖耐量受损关联不同有关。研究显示与上臂、腹部相比,肩胛下皮褶厚度与葡萄糖耐量紊乱和持续性糖耐量受损存在关联[19]。本研究结果显示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腹部)对糖尿病存在影响,肩胛下皮褶厚度对糖尿病影响最大。一方面可能与各个部位皮下脂肪与胰岛素关联存在差异有关,体内脂肪蓄积导致糖尿病和血糖调节异常的发生,其核心机制是胰岛素抵抗,成年人躯干脂肪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抵抗存在关联[20-21],与上臂相比,肩胛下皮褶厚度更能识别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2];另一方面,与安徽省汉族人群肩胛下皮褶厚度发育优于腹部和四肢有关[23]。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腰身比、皮褶厚度可能存在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差异,因此今后可以开展多区域老年人体格指标与血糖变化的纵向研究。其次,本研究依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内容展开调查,仅通过空腹血糖水平诊断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未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进一步确诊,可能遗漏餐后血糖升高的人群,存在错分偏倚。将来研究可以纳入糖耐量、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物学指标,进一步分析老年人体格指标与血糖调控的关系。
腰身比、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腹部)可以作为预测老年人糖尿病的重要筛查指标,在人群慢性病干预中,通过加强四肢、躯干、腹部等抗阻训练提高健康个体以及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对于糖负荷的反应,提高脂质代谢减少皮下脂肪进而调控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