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做市长”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2018-10-10 09:27杨广祥
中国德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市长公务员

“我来做市长”系苏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权利与责任”第五课内容,包括“市长在忙啥”“我和公共事务”“我来当市长”三个板块,用两课时来完成。本教学实录是前两个板块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国家公务员的职责。

2.通过调查、体验、辩论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能力。

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争做新时代的小公民。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进入“金阳光”专题网站学习,了解公务员的职责,感受公务员的优秀精神品质。

2.小调查:身边有哪些公务员?他们负责哪些公共事务?

3.组织学生代表体验当“一日市长小助理”,教师拍摄并制作相关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市长的职责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教师展示图片。)

生:我们学校的新盛校区。

师:你们喜欢新盛的校园吗?

生:新盛校园真漂亮!

生:新校区比我们邗上校区更加现代化,我也想在这样的校园里上学。

师: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学校的校舍面积、场馆设置等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扬州市政府花巨资建设了新盛校区。新盛校园规划合理、装备齐全,是一所现代化的园林式学校。学校的教育还有其他公共事务都是由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规划的,那么市政府又是由谁负责的?

生:市长!

师:你们了解市长的工作吗?

生:市长是个大官,估计每天就是看看报纸、喝喝茶。

生:我们都是在电视上看到市长的。我们普通老百姓跟市长没有什么联系,对市长每天要做的工作不了解。

生:我爸爸在市政府上班,听他说市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挺忙的。

师:市长每天到底要做哪些工作,你们想不想知道?课前,我们班的小辉和小晨同学有幸进入市政府,体验当一日市长小助理,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来了解市长一天的工作。

(播放微电影:我当一日市长小助理。)

同学们,你们从视频中知道了市长在这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生:我看到市长要参加很多会议,接待很多客人。

生:市长还很关心我们,市长信箱里的很多问题都解决了。

生:市长好忙呀!我在“金阳光”专题网站上学习,知道了有关城市发展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市长来处理。

生:我还在报纸上看到,市长很关心我们学生。高考期间,市长要求高中学校旁边的工地全部停工,给学生一个好的考试环境。

师:城市的每一点发展都牵动着市长的心,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同样牵动着市长的心。告诉大家,朱民阳市长曾经参加过我们学校的“六一”联欢会,董玉海副市長还亲自为扬州的学生制作防溺水PPT呢。

二、对比感悟:社会离不开他们

师:市长是代表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但是市长—个人是无法处理好所有公共事务的,还需要有很多处理公共事务的人,像这样的人就叫做公务员。

(课件出示:公务员小知识。)

你们身边有公务员吗?他们都负责处理什么公共事务?

生:我妈妈是公务员,在环保局上班。

生:我叔叔是警察,也是公务员。

(课件出示:连线题,公务员的职责。)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政府不再有市长,不再有公务员,所有的公共事务没人处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生活垃圾没人处理,扬州联合国最佳人居奖的牌子就保不住喽。

生:如果没有警察,交通就会混乱,盗窃抢劫事件就会很多。

生:学校得不到管理,我们就无法上学了。

生:没人监管食品安全,吃饭都不能放心吃了,想想都害怕!

师:你们希望这样的局面出现吗?你们想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吗?

生:真是太可怕了,我真不敢想象有这么一天!

生:本来觉得公务员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现在觉得公务员太重要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公务员!

师:这是我们扬州市长信箱中市民反映的几个问题,大家看,这几个问题都解决了吗?

(课件出示扬州市长信箱中的部分问题,现场打开扬州市政府网站,查看热点问题部门回复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回复率都在95%以上。市长信箱成了市民反映问题的重要平台,推动了民生问题的顺利解决。)

随着问题一个一个被解决,我们扬州越来越美好,2017年还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美丽家乡吧!

(课件播放视频:扬州城市的美好环境、公共设施、人们的幸福生活等。)

看到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对我们的人民公仆说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也可以写几个关键词。

生:看到扬州这么漂亮,作为扬州人我心里非常高兴。

生:我家门口修建了半岛公园,还有繁华的水街,配套设施越来越好,生活特别便利,都是政府规划的好呀!感谢公务员!

生:感谢政府把扬州治理得这么好,我长大了也要当公务员,为城市管理作贡献!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务员,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

三、辩论明理:我是小公民

师:公务员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处理公共事务,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安宁。可是公务员的数量和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掉所有的问题,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出示图片:个别居民在小区公共场合晾晒衣物。)

你家所住的小区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你在别的地方见过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有同学认为这是社会公共事务,是公务员应该管的事,跟自己没关系,到底有没有关系?下面我们来开展一场小辩论:我们小学生要不要参与公共事务?

生:我觉得不要参与。学生首先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考上公务员再参加公共事务管理是最好的。

生:当然要参与,我们是社会的小公民,我们也有责任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生:我们学生还小,也没有能力解决公共事务问题,有时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不太安全的公共问题而伤害到自己。

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谁也不问,那社会不就乱套了吗?

生:怎么会呢?有公务员来处理呀!

生:可是公务员就那么多,他们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问题都等他们来处理,那很多时候我们就等到花儿都谢了!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我们学生的任务就是把学习搞好,再说我们也没有能力来解决问题呀!

生: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有的问题虽然我们自己解决不掉,但我们可以向市长反映呀,市长会帮我们解决的!

師:大家说得都很好!小公民,大责任,我们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通过举行小公民听证会,还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课件:小公民在行动。依次呈现“文昌路路灯太亮的问题”小记者听证会、市长给王同学的回信、张同学给市长的调查报告、历史文化老街东关街新旧面貌的变化等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小公民实践活动的成效。)

王同学和张同学等提出的“校门口设立护学岗的问题”“文昌路路灯太亮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都是社会的小公民,你想到了什么方法来解决“个别居民在小区公共场合晾晒衣物”的问题呢?

生:发放倡议书,告诉居民随意晾晒衣物影响小区环境。

生:可以跟居委会商量,确定一个场地,供大家集中晾晒衣物。

生:请小区物业管理的叔叔加强检查。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家乡的热爱和浓浓的社会责任感,如果全社会都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那么我们的家乡就会越来越美好。

【教学反思】

“我来做市长”是五年级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参与公共生活的经验和体会,对公共事务有参与的愿望。在教学这一课之前,笔者遵循法治课程的特点,精心选择现代教育技术和法治教育的融合点,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一份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与法治课程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适时、适度、适量地发挥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

1.把握“时间点”:创设法治教学情境

小学生有意注意保持时间比较短,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在上课伊始就吸引住学生,后面的教学就很难使其全心投入。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握好上课伊始这个时间点。教师可以在这个黄金时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营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第一板块“市长的职责”教学环节,针对很多学生觉得市长与他们没有多少关联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视频播放市长一天的工作,一下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新课一开始的时候,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就把学生吸引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2.找准“整合点”:拓展法治教学资源

五年级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对市长的工作职责、每天的工作内容等既觉得陌生,又觉得好奇。如何架起与市长对话的桥梁?需要有效整合来拓展教学资源。课前我们与市政府办取得联系,组织学生代表在市长小助理的岗位上体验市长工作的辛劳。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学生“我当一日市长助理”的视频。精心拓展的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市长一天的工作,同学们情感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深情地诉说着:想不到市长工作这么辛苦,想不到市长也会遇到很多烦恼,想不到市长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如此亲近!

3.研究“疑难点”:化解法治教学难题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笔者针对班级学生学情,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多媒体营造缺失环节——“如果有一天,没有了公务员,所有的公共事务没人处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引发学生思考:公共事务如果没有政府公务员的有效处理,整个社会就会陷入瘫痪,感悟美好生活离不开市长等公务员的辛勤付出。在“我是小公民”教学环节中,笔者借助课件播放了五年级学生开展公民教育实践的视频,课件上依次出现了“文昌路路灯太亮的问题”小记者听证会、张同学给市长的调查报告等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小公民实践活动的成效,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和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杨广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樊璐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市长公务员
两个大忙人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途径研究
你是市长?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展望
市长先生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