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超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高中阶段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的要求的提高,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将有利于体育特长生在体育训练中更快掌握动作要领,并在提高高考术科成绩。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本校既往的体育教学经验,以高一物理物理教学为例,推动两者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从而在体育特长生具有较强体育素养的同时,也能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保证其今后在高考中能够更加占据优势。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体育特长生;物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82-01
0
前言
如今,多数具有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已经开始了以体能训练为主线,文化知识为辅线的教育改革工作,积极的将各科教学知识和体育训练内容结合。对于学校而言,加强体育特长物理理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更促进了学校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科成绩的提高,并让体育特长生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运用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对学习物理兴趣,学习多方面专业知识,使得特长生们在高考中术科和文化科能双线达线。
1.高一年级体育特长物理理学习基本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高中体育特长生群体,其共同特征是:运动四肢高度发达、思维活跃、具有潜在的优秀特质。但是在物理学习课堂中,高一年级的体育特长生,往往又容易出现思维不集中、学习不积极的现象;在物理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教师如果说教过多、课堂要求过于严格,那么则更不容易接受课堂知识,也不会对课堂感兴趣;相反,与物理课相比,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训练则更受学生喜欢。由于基础不扎实,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缺乏信心、兴趣不高,物理学习效率低,导致学生思想上更加不重视物理,甚至放弃物理学习,课堂上不配合老师教学。
2.体育特长生课堂教学中结合体育训练内容的原则
2.1坚持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体育特长生的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是由多个具有较大差异性的个体而构成的,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物理基础各有不同,这也就造成了在体育特长生群体中进行教授物理知识,教学手段必然是多样性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起点,进步程度等均有不同,所以,教師要充分体现教学方法的针对性,进行“因人施教”。将“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进行整合,体现出物理知识整合在体育训练中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2.2坚持课程评价体系的导向性和综合化
大多数体育特长生直爽、讲义气,可以加以巧妙利用,鼓励他们把运动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转移到学习上来,指导他们树立合理的目标循序渐进。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可建立学习进步奖励制度,对于那些文化课成绩较差,但是训练态度良好,体能锻炼具有明显效果的同学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同时,在课堂时间充足的前提下,教师还可多给基础差的进行补差。他们也有思想,有想法,让他们自己得想学,得觉得学习物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样他就学好。
3.物理知识与体育训练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3.1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在进行课堂学习时,我们应重点要求学生记忆有关体育训练项目物理知识的相关内容,并且要求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学以致用,有侧重的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同时,不同的教学单元中所相关的体育训练项目不同,所以我们更应该针对教材内容,提前制定好学习计划,让物理学习和体育训练同步进行,促进学生在训练中探索,推动自身物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3.2加强学生体验式物理知识学习
在日常学生物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课堂中单方面掌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PPT讲解、事例分析等方式所进行灌输的物理理论外,还要尽量变被动为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完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后,将知识点扩展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体育训练实例中,例如在学习“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这一课中,可组织体育特长生学生进行100米训练,并要求学生以标准姿势进行运动最后总结100米跑的体验。教师对学生跑步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学生在做匀变速运动时追赶和相遇问题等进行分析,从而引发学生的学生物理知识的兴趣,并可以尝试着在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100米的速度。
3.3坚持使用导学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体育特长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是最不感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中其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如果体育特长生能在老师写好的教学方案的指导下完成,这很大程度给予学生预习的重点和方向。但是在编导导学案时根据体育特长生的特点在内容设计上要与普通理科生有区别,特别是在习题和问题的选择上,选用的例题和习题都是以体育运动为模型的习题。例如在“斜抛运动”的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这关节的设计时,可提出让学生在体育训练是进行体会和总结,提前感受斜抛运动的相关规律,而在课堂学习时可引导学生回顾训练时的情景,得出斜抛运动的规律,同时运用斜抛规律解决与实心球有关的习题,进行公式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体育特长生学生的物理学习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到体育特长生不同训练项目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的兴趣度。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重视和兴趣,让学生在其他课外时间也能自发的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改变体育特长生物理知识匮乏的现状,从而保证学校能够为高校和社会输送更优质、有全面的体育特长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湘萍.浅谈运动学校的物理教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12):310-311.
[2]桑加,舒岫.体育运动中的物理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3]李占德.体育运动学校物理教学之我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