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摘 要:本文总结特长生出现的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旨在提高中学体育特长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小康社会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行。
关键词:身学校体育;业余训练;体育特长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48-02
中学体育特长学生是指在某一体育项目上有一定运动水平的学生。他们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运动素质和进行专项基本技术的训练,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整体素质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效果。
一、调查分析
笔者随机抽取山东省部分地市(泰安﹑莱芜﹑临沂﹑济宁、东营、淄博﹑潍坊)全日制中学1500名体育特长生。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336份,回收率为89﹪,得有效问卷1198份,其中男生881人,女生317人,有效率为80﹪,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实验对象对被调查体育特长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全国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体育特长生躯体化因子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最大,说明目前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躯体化问题非常严重。中学体育特长生强迫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水平,体育特长生的强迫问题严重。调查显示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且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特长生的交往问题同样严重。在被调查的1198名特长生中,有467名(39%)的特长生选择队友作为倾诉对象,只有79名(7%)选择文化课教师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由于特长生在训练中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文化课老师、其他非体育特长生的交往时间与机会明显减少。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文化课教师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学习较好的学生身上,忽视与特长生进行情感交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与其他非特长生的交往情况调查统计,只有60名(5%)特长生选择非特长生作为倾诉对象。由于非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一般好于特长生,容易使特长生产生心理压力,自卑情绪加重,不愿与其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使特长生的交往范围限于本队的队友,交际面相对狭窄。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给特长生增加了许多心理压力,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57名(13%)特长生选择父母作为倾诉对象。调查发现,特长生的个性倾向于外向,交往中热情、乐观、好冲动、不够塌实、不善于掩饰自己、忍耐性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特长生的敌对、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极显著。与特长生所处的特殊环境所表现出的特点有关。特长生的敌对主要表现在厌恶训练和文化学习,以种种借口逃避训练,训练漫不经心;对教练员的批评公开顶嘴或不予理睬,嫉妒他人的优点,甚至发生争论和争斗,破坏公物;对周围一切顾虑重重,好胜心强、固执己见,不相信别人。
特长生焦虑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极显著﹙P<0.001)。这说明特长生中焦虑问题非常严重。特长生兼有学习与训练的双重任务,压力很大,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焦虑不安。加上躯体化问题、人际问题及其他心理问题的影响,都是造成焦虑问题出现的原因。
二、中学体育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
通过发放体育特长生的个人情况问卷得出,有高达78%的体育特长生反映存在着学习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障碍、厌学和考试焦虑。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成绩优秀的仅占到被调查人数的1%。学习成绩差的竟占到被调查人数的52%,显示出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
2.交往问题
调查显示,有61%的体育特长生存在交往问题,它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师生关系问题、同学关系问题和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学习成绩差是引起交往问题的主要原因。特长生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老师的要求,因此受到过多的指责和批评,影响了文化课教师和大多数同学与特长生的交往。
3.职业问题
业余体育训练是实现我国体育运动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优秀的运动员。调查显示,有49%的体育特长生存在职业问题。特长生中对将来的职业感兴趣的人数很少。由于现实生活中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工作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工作条件恶劣,导致大部分特长生对以后的职业不感兴趣。在接受训练的特长生中,仅有17%的特长生因喜欢体育而进行训练,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迫于考学压力而临时改练体育,对未来的职业不感兴趣。
4.青春期性教育问题
青春期性问题,是中学特长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心理问题,有62%的体育特长生存在青春期性问题。调查中发现,体育特长生中早恋的现象严重。特长生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对于正在萌动着的性冲动缺乏心理准备,具有很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而体育训练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男女生接触多而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免互相爱慕。调查结果显示,女特长生中痛经与月经不调的现象严重。她们缺少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行经期间,往往不告诉教练员,训练的过程中,出现焦虑、恐惧、受寒冷刺激、运动过量的现象严重。
5.人格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有59%的体育特长生存在人格问题。偏激、狭隘、嫉妒、暴躁和自卑是体育特长生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体育特长生在看待问题时比较片面﹑缺乏个人涵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非常差而导致学生间存在相对较强的敌意,造成不良的情绪问题。
6.情绪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9%的体育特长生存在情绪问题,具体表现为抑郁、恐惧、焦虑。体育特长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他们的生理发展极为迅速,与之相比,其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往往是特长生情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策建议
1.学校教育
学校针对特长生的特点在学校内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指导特长生健康地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起一套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模式;建立特长生心理档案;对特长生进行心理评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矫治和疏导各种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减少问题的发生。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按照国家有关“器材配备标准”添加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渐增设体育馆、游泳池,塑胶田径场等。场地周围要绿化,定期保养和维修器材。学校要注意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做到体育教师与其他文化科教师“同工同酬”。
2.教练员
教练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训练方法增强体育特长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教练员要注意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提高教练员水平,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实行任教“合格证”制度。教练员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影响很大,所以,体育教师要有自我提高、终生受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重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做到老学到老、常学常新、常教常新,为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训练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努力造就一个良好的气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3.文化课教师
文化课教师要建立新教学观,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多角度地关心体育特长生,关注每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来培养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针对特长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文化课教师尽力传授给体育特长生一定的学习技巧,帮助特长生改善学习的方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调整特长生学习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文化课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注重教育的远期效应。对学习差的学生,要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4.家庭教育
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充分关注子女的成长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思想等精神世界,给孩子充分倾诉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条件和机会,注意孩子的心理发展;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管理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作为家长,除提高自身的素质外还要积极配和教师的工作,多与校方联系,双方达成一致,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5.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后期学习。经常适时组织一些短训班,城镇农村以自学函授为主,适当组织脱产学习进修和集中面授。特别提倡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直接到农村、到基层讲学、辅导等送教上门的培训形式。从政策与法规上,积极扶持与加强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加强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进修制度,鼓励教师参与培训或在职提高。为使在职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广开渠道,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进修、函授班并通过电大、夜大和校内、校际的互帮互学等多种形式,
6.社会教育
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体的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明环境,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责与权利,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注各种影响中学生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不良书刊,音像制品以及不法经营的网吧),用法律的手段加以约束。
参考文献:
[1]江远.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9).
[2]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何立婴.中小学心理卫生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5]崔玉民.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J].山东教育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