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学科评估及其对新闻传播学的影响*

2018-10-10 01:22骆正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传播学一流学科

■ 骆正林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官微发布了“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序列。12月28日,人们翘首企盼的第四轮学科评估(China Discipline Ranking,CDR)结果公布,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地图出现了较大的结构变动。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了新增学位点审核工作,2018年1月8日新增学位点审核结果揭晓,新闻传播学再增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第四轮学科评估因与双一流、博士点深度关联,故它的影响是长期、深刻和持续性的。

一、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与新闻传播学的评估数据

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2016年4月22日,学位中心发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这是第四轮学科评估正式启动的标志。在此之前,社会舆论就高度关注“双一流”建设,舆论普遍认为第四轮评估将会与双一流名单确定挂钩。2016年4月22日,第四轮学科评估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从2016年4月22日到2017年12月28日学科评估至少历时20个月。在学科评估结果迟迟未能公布的情况下,社会舆论对评估过程和结果多有质疑和猜测;待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后,舆论对评估结果的反映总体上是正面的、积极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的评估,通过数据绘制的“学科地图”客观上给高校学科建设带来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并转化为高校学科建设的动力。

(一)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估结果的发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学位与学科建设长期滞后。1961年,复旦大学招收了2名新闻学硕士,这是新中国近30年历史中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唯一成果。1977年社科院、人大、复旦均开始招收新闻学研究生,此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发展进入到“黄金时代”。然而,我国学位点建设走的是“补偿式扩张”“追赶式扩张”之路;为了补偿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亏欠”,也为了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位点建设,我国学位点建设快速扩张。“追赶式扩张”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学位点规模,但内涵上却难以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学位中心连续组织了四轮学科评估,期望通过对高校的学科建设进行“体检”和“诊断”,找出学科建设的短板和软肋,引导和帮助高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学科建设之路。

第四轮评估是在总结前三轮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进行了更加精细的设计。和前三轮学科评估相比,第四轮评估的一级指标保持了相对稳定,基本框架依然是“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但第四轮评估的二、三级指标有较大的调整,并且根据不同门类学科的特点和差异,设计了人文、社科、理工、农学、医学、管理、艺术、建筑、体育等9套指标体系。新闻传播学被划归为文学门类,采用的是第一套评估指标体系。从第一套指标体系看,第四轮评估包含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表中标“▲”的为主观评价指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如果将一个“▲”计为“1”,一个“△”计为“0.5”的话,则17项具体评价指标中有7.5项主观指标,9.5项客观指标,指标体系的客观化率为55.88%。也就是说,第四轮评估采用的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并以客观为主”的评价标准。

因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第四轮学科评估,所以教育部官网在发布评估结果时做了重点处理,为评估结果的发布准备了系列资料。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官网首页以“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科研单位学科评估结果│答记者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科情况综述│专家文章”的方式发布评估结果。通过答记者问、学科发展综述和专家分析文章,评估单位不仅充分阐述了学科评估的意义,而且公开了评估过程的很多细节,期望评估结果获得更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专家的文章中,学位中心被定义为“第三方机构”,但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位中心依然具有非常强的“官方”色彩。因为学位中心具有“教育部直属的事业单位”的身份,学位中心可以得到政府部门的直接指导,获取很多市场化评估机构无法获得的数据,所以经过15年行政与市场的双重配合,学位中心学科评估逐渐打造出“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评估品牌。

(二)新闻传播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主要数据

第四轮学科评估改变了前三轮评估的排名规则,评估结果“不公布得分、不公布名次,不强调单位间精细分数差异和名次前后。”①学位中心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情况,分9档公布了每个学科前70%的参评单位情况。9档划分的标准为: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拥有新闻传播学博士点的17所高校全部参评,部分拥有新闻传播学硕士授权单位参评,整个新闻传播学参评单位共计81所,评估最终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新闻传播学(0503)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全国有81家单位参与新闻传播学的评估,学位中心最终公示了56家单位的档次,基本上是前70%获得了公示机会。本轮评估中有A+档高校2所、A档高校2所、A-档高校4所;从B+到C-档,每档高校均有8所。除了3个A段位区分明显外,后面每个段位有8所高校,且按学校代码大小排序,这确实淡化了得分和排名。这种分档发布的方式,既反映出学科建设的实际状况,也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知情权,同时避免了每个高校在具体得分和名次上纠缠。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与新闻传播学四轮评估数据的比较

学科评估是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为划分标准,对全国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性水平评估。目前学科评估共进行了四轮七次,评估的时间分别为2002-2004、2007-2009、2012、2017。第四轮评估遵照最新《学科目录》进行,新《学科目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11年颁发。自2002年以来,每轮评估参评学科都不断增加,评估影响力持续扩大。第四轮评估结果已经成为学科水平的重要指标,甚至成为高校学科未来发展的生命线。和其它学科一样,新闻传播学每一轮参评单位都在稳步增加。第一轮参评单位有9个,第二轮有30个,第三轮63个单位,第四轮达到81个单位。随着高校对评估工作的重视、参评单位数量的不断增多,学科评估的指标意义更强。下面根据四轮学科评估的数据,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一)评估指标体系在四轮学科评估中的不断完善

学科评估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性评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大学象牙塔的塔尖,因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学科评估的重点和核心。我国评价高校的传统方式是主观评价,2002年首轮学科评估建立起大学评价的量化模式,即通过设计科学、系统的测量指标,对具有学位点的高校进行系统性评价。大数据时代人类更加倾向于精细化的管理,指标化、数据化成为社会评价的重要方式。第一轮学科评估的指标显示的还是“粗线条”,经历三轮评估到第四轮评估时,评估的指标体系更加精细与完善。第一轮学科评估有四个一级指标,它们是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此后虽经历三轮学科评估,但评估的一级指标却维持了相对稳定,并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完善。(如表2)

表2 四轮学科评估一级指标的设计情况

虽然学科评估的一级指标保持相对稳定,但二、三级指标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比较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主要出现了以下一些变化:

1.评估指标体系中二、三级指标不断调整。第一轮评估有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第二轮评估有6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第三轮有16个二级指标,没有三级指标;第四轮评估有10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第二轮评估有26个得分点,指标显得过于零碎;第三轮、第四轮评估分别有16和17个得分点,评估指标相对科学与合理。

2.学术队伍从重“帽子”向重“队伍”转变。第一轮到第三轮评估中,师资队伍中的各种头衔直接是“得分点”。第一轮、第二轮学术队伍中均有三个三级指标,且三级指标的内容是一样的,即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数;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数;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数。对于新闻传播学科来说不存在院士教师,因此专家教师情况主要指的是后两种人才。第三轮评估二级指标中有“专家团队”,指标说明中对专家团队作了说明:①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获得者等;②教育部创新团队。对于新闻传播学来说,专家团队增加了千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第三轮学科评估简况表第一项“师资队伍与资源”的第一个表格就是“专家”。到了第四轮学科评估各种“帽子”明显淡化,三级指标中没有直接出现专家得分点。第四轮评估简况表第一项仍然是“师资队伍与资源”,其中第一个表格是专任教师基本情况,第二个表格是骨干教师与团队情况。在骨干教师团队情况中有教师姓名、出生、职称、学历、学术头衔、海外经历等13个填报内容,其中学术头衔指的就是各种带“帽子”的人才。在实际评估中,“师资队伍质量”采用同行专家主观评价。显然,各种人才仍然是专家评价的重要考虑因素,但这样的指标处理方式明显淡化了“唯帽子论”。

3.第四轮学科评估在一级指标的处理中,将“人才培养质量”排在了“科学研究水平”之前,这显示了指标体系凸显了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把人才培养放在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从第一轮到第三轮评估,“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考核教学成果奖、论文质量和授学位数,第三轮增加了“学生国际交流情况”。这种指标只重客观化的数据,不见“人”这个庞大的能动对象。第四轮评估增加了“优秀在校生”“优秀毕业生”指标,并由同行专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增加了“用人单位评价”(试点),即学位中心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直接获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学位中心表示,“第四轮学科评估首次对用人单位开展大规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整体满意度高达98%。”②

4.四轮学科评估中“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相对比较稳定,主要考察论文、专著、教材、获奖和项目。前三轮评估在论文发表方面,明确考察SCI、SSCI、AHCI等海外论文发表情况;第四轮评估淡化了海外发文情况,增加了“A类期刊上论文的发表情况”。因社会舆论对A类期刊的遴选存有争议,最终A刊发文没有明确作为评估指标,而是结合论文发表总数与20篇“代表性论文”,采用客观评价与同行专家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兼顾了论文发表方面的数量和质量的平衡。

5.第四轮评估将“学科声誉”一级指标修正为“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设置“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和“学科声誉”两个三级主观评价指标。“社会服务”要求填报主要贡献和典型案例,包括举办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推进科学普及、发挥智库作用等内容。高等教育有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近年,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高校服务于社会、做政府智库的功能不断增强。第四轮评估指标体系与时俱进,很好地契合了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体现了新时代学科内涵建设的新特色。

(二)新闻传播学参与二至四轮学科评估的数据比较

从四轮学科评估对学科整体水平的公示看,第一轮评估采用的是精确计算的方式排名,每个参评高校均有自己独有的名次;第二轮、第三轮采用“取整”方式计算学科整体水平得分,因此第二、第三轮高校整体排名中并列现象较多。第四轮评估回避了每个高校的具体得分,而是采取“分档”的方式公布了评估结果。按照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分档规则,新闻传播学A类(包括A+、A、A-)高校8所,从B+到C-每个档次均为8所高校。下面按照每8名为一个段位(考虑名次并列情况),对二至四轮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学科整体实力的变动情况。因为第一轮评估新闻传播学参评学科过少,所以不将第一轮评估结果作为比较对象。下面首先看后三轮评估中A档学科排名变动情况。

表3 第二~四轮学科评估A类排名变动情况

注:●表示该校评估所在档次,▽表示该校本轮评估在下一档。

在二至四轮的学科评估中有6所高校稳居前8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如果将每轮评估中始终居于A档的高校与A类方阵设定的上榜数量(即8个)的比作该方阵的稳定性(Stability),则A档高校的稳定性为St=6/8=75%。A类方阵中有2所高校2次进入前8名(北京大学、暨南大学),3所高校1次进入前8名(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如果仅从前4名考察的话,有3所学校稳居前4,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在三轮评估中两个理工类高校新闻传播学表现突出:华中科技大学第二轮评估是并列第7,第三轮上升为并列第5,第四轮和复旦大学进入A档(俗称并列第3);上海交通大学第二轮评估并列第13,第三轮评估并列第10,第四轮评估进入A-档(俗称并列第5)。

根据第四轮评估的分层标准,B类每档8个高校。从第二轮学科评估开始,全国较有实力的学科逐渐认识到学科评估的重要性,参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科评估对衡量学科水平的指标意义不断增强。下面分别将二、三轮评估中的9-16、17-24、25-32分别看成B+档、B档、B-档,从三轮评估各方阵高校的变化可以看出全国新闻传播学金字塔中间层整体实力的基本变化情况。

表4 第二~四轮学科评估B+档排名变动情况

注:△表示该校在本轮评估进入上一档,▽表示该校本轮评估位于下一档。

表5 第二~四轮学科评估B档排名变动情况

B+档中有3所学校没有参加第二轮学科评估,三轮评估稳居B+档的高校仅有2所(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该方阵的稳定性为St=2/8=25%;每轮评估的变动性均为75%。该方阵有2所高校2次进入A类方阵,4所高校1次进入A类方阵;2所高校2次下移到B方阵,2所高校1次下移到B方阵。

在三轮评估中,B档有3所高校2次没有参加学科评估,9所高校1次未参加评估。在B档中,稳定在该方阵的只有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该方阵的稳定性为St=2/8=25%,每轮评估的变动率也为75%。B档有1所高校2次进入上一方阵,2所高校1次进入上一方阵;5所高校2次下移到下一方阵,9所高校1次下移到下一方阵。

表6 第二~四轮学科评估B-档排名变动情况

三轮评估中B-档有4所高校2次未参加评估,7所高校1次未参加评估。B-档没有一所高校稳居这一方阵,该方阵的稳定性St=0。该方阵有6所高校1次进入上一方阵,1所高校2次下移下一方阵,7所高校下移到下一方阵。下面将相关数据整合到三轮学科评估整体变动情况表中,从中可以得出一些变化规律。

表7 第二~四轮学科评估整体变动情况

如果将全国学科实力结构比喻成金字塔,那么占据金字塔顶层的是一些名校,他们借助学校和学科资源优势,稳居在A类方阵。因为自身学科的优势,A类方阵对评估的积极性较高,参评率达到了100%。在B类三个方阵中,稳定性很小,到B-方阵几乎无所谓稳定性。在B类方阵中,几乎没有一所高校能稳定上升或稳定居于某个位置,流动性成为金字塔中层的主要特点。当然,客观、量化指标有其不足之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全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整体状况,但数据还是能够说明很多问题的。从四轮学科评估的总体状况来看,学科竞争程度不断加大,处于中下层高校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三、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影响及其对新闻传播学科的效应

中共十八大以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新一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大陆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诉求。”③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指出,本轮评估坚持“科学客观、严谨规范、公开透明、自愿参评”的原则。如果说前三轮学科评估有较大“自愿性”,那么第四轮评估因为“双一流”的背景,全国具有学位点的高校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紧迫感”。学位中心的新闻发布指出,本轮评估主要有五个程序:信息采集、信息核实、主观评价、权重确定和结果产生,其中每个环节均有大量细致的工作,尽可能确保评估的客观、准确和有效。总体上看,第四轮评估指标更加科学、严谨,社会舆论对第四轮评估总体是肯定的,学科评估达到了以评促建的效果。

(一)第四轮学科评估影响力与社会舆论的反响

近年来,国际上较为认可和关注的大学排行榜有四个,即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News发布)、THE(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QS(由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和ARWU(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其中THE仅对主动要求参与排名的高校进行排名。国内流行的还有武书连排行、中国校友网排行、武汉大学排行等,这些机构发布的高校排名虽良莠不齐,但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环境下均有一定影响。教育部学位中心的评估因有“官方”的影子,所以评估的影响力逐轮放大。第四轮评估恰逢“双一流”建设启动,社会舆论对第四轮评估高度关注;在以往经验和舆论压力的双轮驱动下,本次评估在指标的系统性、数据的权威性、方法的科学性和程序的规范性方面均有加强,这使第四轮评估的影响超出了学科建设的范畴。

前三轮评估多少存在资源和成果的重复计算。第四轮评估实现“捆绑参评”的原则,任何参与学科评估的高校均以“学科门类”为单位,参评的“学科门类”下所有学科必须全部同时参评,高校报送的参评数据经过系统进行“重复性”筛查。参评成果按照获得时的“产权单位”进行认定,剔除非“人事关系时间”内取得的成果进入材料。允许重要成果、标志成果多学科分拆使用,按照成果贡献率折算,鼓励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取向。精细化的数据处理防止了数据的重复,有效解决了拼凑材料的现象,抑制了为评估突击“抢帽子”的人才无序流动。第四轮评估使学位中心的评估影响力远超各种社会机构的排行榜,学位中心的评估真正成为了评估中的中国模式、中国标准。

第四轮评估伴随着“双一流”遴选。“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再分配,而且分配的规模和力度史无前例。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指出,双一流将“是动态的,不是终身制,一个周期不合格,我们重新确定。这意味着双一流建设,不能再讲一遍‘985’‘211’的故事。”④也许因为舆论的压力太大,第四轮评估的数据处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终导致“双一流”名单在学科评估结果之前公布。前后顺序的倒置似乎拆除了“第四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遴选”之间的逻辑关系,但依然有人认为第四轮评估可能已经在双一流遴选中发挥了作用。双一流名单公布后,教育部相关发言人肯定了“第三轮评估”在其中的作用。虽然没有证据证明第四轮评估对双一流遴选产生多大影响,但第四轮评估一定对今后双一流建设和考核产生重要作用。

2016、2017年,学科评估、双一流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国内很多机构和媒体围绕学科评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高校或学科排名。如2016年2月23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其中有《2016-2017新闻传播学类大学排名》。有媒体的排行将高校学科分成A类、B类、C类,与学位中心最终公布的分类形式很相似。有媒体根据学科评估公布的A刊,对高校各学科进行排名。2017年10月12日,上海软科发布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新闻传播学有49所高校上榜。两年来各种学科排名数据弥漫在报纸、网络、微信中,大学学科体验了一次成为舆论焦点的“滋味”。如果仔细对比各种学科排行榜,榜单前面的排序相似度较大,榜单靠后的排序相似度越来越小,甚至最后几乎没有相似性。这说明学科靠前的高校优势越明显,稳定性越强,甚至可以说公众眼里的强势学科如果不能进入某个榜单的靠前位置,这个榜单本身也就遭遇到舆论的质疑。各种学科排行榜各有各的指标,但都聚焦到学科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因此,每个大学对各种排行榜“不能太重视”,但在学科比拼的氛围中“也不能不重视”。由第四轮学科评估引发的社会舆论,最终必将影响到学科结构、学科生态、学科资源的调整和配置。

(二)第四轮学科评估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竞争态势

“双一流”建设使全国各地进入到新的一轮人才竞争,各省市纷纷提出建设本省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第四轮学科评估公布后,很多省市均把评估结果作为确定本省学科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以肯定地说,本轮学科评估后我国高校的学科综合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学科特色建设和协同融合能力、国际学术影响等均会有长足发展。新闻传播学理应对接国家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贡献和国际影响等方面不断扩大影响,最终创造出区域性、全国性和世界性的一流学科、优势学科。

首先,全国学位点建设将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招收了全国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生,当时新闻学还是文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1997年新闻传播学升格为一级学科,此后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1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增学位点审核名单,自此,除南京政治学院二级点未升一级点外,全国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25家(如表8所示)。这是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在部校共建大背景下出现的跨越式发展。此次审核中,有20所高校获得学位点自主审核单位,因此,在未来几年内,会有若干高校自主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总数还将有所增加。华盛顿大学的Maresi Nerad教授将博士生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知识消费者、知识生产者、独立研究人员和专业职业生涯。⑤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布局到位后必将转向内涵的建设,必将把博士生培养的质量放到突出的位置。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Janette Ryan教授指出,“牛津大学41%的学生是国际学生,68%的研究生是国际学生,48%的员工是国际员工。”⑥复旦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提出了“三个一流”,即一流人才质量,一流科研成果,一流社会贡献,并将人才质量放在首位。按照目前“双一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表8 全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布点情况表

其次,各地学科竞争加剧,地区差距、校际差距会不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这给双一流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从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和各地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来看,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高水平大学的投入都是巨大的。这种巨大的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将进一步拉开学科之间的差距,使强势学科能够快速成长,最终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或有影响的学科。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深化高校改革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方案》,“在人事薪酬、财务资产、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基本建设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放权松绑’。同时,引导学校完善内部治理,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⑦新闻传播学传统上有“南北两大重镇”之说,即南方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方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然而,在双一流建设中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个学科进入,社会舆论因此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多有同情。2017年12月29日,复旦大学向社会公布了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要率先进入世界一流、跻身世界顶尖。复旦大学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人文、社科、理科、工科、医科五类27个一流学科,其中社会类包括了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出要完善“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等优势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争取到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在2037年人大建校百年之际处于世界一流前列,形成相关学科领域的“人大学派”。2017年10月13日,人大新闻学院召开学科建设专题工作会,年轻的执行院长胡百精表态“将着重协调内部重构与对外融合、浑厚基础与前沿应用、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重大关系;确立多元复合、根基厚重、担当使命、与时代同行的人才培养本位;创新布局主动建设型科研体系,形成以新闻传播为根本,公共传播、战略传播、创意传播并举的整体学科架构;整体提升学科实力和影响力。”⑧在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图书情报与数据科学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学科。新闻传播学虽然没有纳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但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召开专门的学科建设会议,作为老牌的新闻学院,武大的新闻传播学一定会有更强势的动作。在清华大学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学科建设方案被概括为“四大学科领域、20个学科群、8个学科”,其中新闻传播学位于文科领域的公共政策与管理学科群。双一流建设的巨额资金投入和一流高校的远景规划设计,将会使这些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更加快速地发展,当然这也会拉大地区和院校之间的差距,给其他高校增添更多的学科建设的压力。

再次,国内高校将会在科研与人才上展开激烈竞争。学科评估将是“双一流”的重要考核指标,也会影响双一流名单的调整(如果“动态调整”的话)。项目、成果和获奖是科研的三驾马车,也是学科评估最核心的指标,它们将会成为高校科研竞争的主要对象。第四轮评估“数据显示,各参评学科获得国家级竞争性科研经费5097亿元,其中自然科学4771亿元、人文社会科学达到326亿元。高校是各类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高校占80%以上,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总数的60%以上。”⑨从全国竞争性科研经费投入来看,人文社会科学不到自然科学的1/10;按照80%的比例,高校人文社科四年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约为260亿元,其中每年经费约为65亿元。考虑到高校和学科因素,一般学校新闻传播学科获得科研经费的难度已经很大。目前人文社科项目最重要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地高校为了下一轮评估必将展开激烈的科研竞争。科研成果最重要的是高质量的论文。“世界学科排名以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和被引用情况作为衡量学科研究水平的核心指标。”⑩第四轮学科评估将《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和《现代传播》认定为A刊。虽然学位中心在舆论的压力下取消了A刊指标,但就新闻传播学科来说,4本A刊在学科内有广泛的认同度,A刊发文的多少代表了高校科研成果的水平。鉴于学科评估的指标和国际化的要求,全国高校已经在CSSCI、SSCI和A刊发文中各显身手。因为要和其他学科竞争,新闻传播学在教育部社科奖评选方面依然处于弱势,今后各地高校会在教育部社科奖、教学成果奖等方面激烈竞争,并且会蔓延到省市相关奖励的竞争中。

图1 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新闻传播学的位置

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马拉松工程,一所高校要想短期内有所“长进”,只能在“挖人才”方面下功夫,新闻传播学科显然也不例外。在双一流和学科评估之后,全国高校人才流动的速度明显加快,人才的价码不断提高,甚至有“哄抬物价”之嫌。近年我国出现了各种人才帽子,一般可分高端人才和四青人才两大类。高端人才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简称“大长江”)、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包括科技创新、科技创业、哲学社科、教学名师、百千万工程,简称“万人领军”)。四青人才包括青年千人计划(简称“青千”)、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简称“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简称“青拔”)和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简称“青年长江”)。各种人才头衔既是对人才水平的认定,也是人才市场价值的指标。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戴帽子”的人才可以将“帽子”兑换成身价、科研经费和住房。当然,帽子也是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虽然第四轮评估没有将“帽子”直接写进指标中,但帽子依然是主观评价的重要标准。

图2 服务党政部门成为人大、北师大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

最后,社会服务成为竞争新指标,智库建设成为社会服务的重点。智库是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在全球一体化、社会风险化、管理复杂化的背景下,智库承担着危机应对管理、重大决策咨询、国际话语竞争等多种功能。现代智库是国家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2015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智库越来越受到中国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型智库的崛起以及传统智库的升级使得中国智库越来越趋于专业化,研究领域更多地聚焦于社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服务决策和服务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话语权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学科评估对社会服务的强调是顺应了国家发展的大势,而学科评估对社会服务指标的完善将会指引高校加强智库建设的步伐。复旦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着力推出一批代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水平的学术作品,加强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布局,构建国际智库网络,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方案中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四个特色,其中一项就是要成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智囊”。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方案中建设六个学科群,其中有一个学科群为“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领域的学科群”。北师大的这个学科群不包括新闻传播学,但新闻传播学理应囊括在这个学科群内,或者说成为这个学科群的成员是新闻传播学奋斗的目标。

人才培养无疑是高等教育最基础、最优先的任务,但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客观化、指标化,所以每种评估都难以实现对人才培养的精确测量。ARWU采用校友评价测量人才培养质量,权重为10%;QS通过“雇主评议”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权重为30%。第四轮评估邀请函明确指出,“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跟踪学生在学期间和毕业后职业发展的质量”。然而,很多有识之士对评估的最大担心是:高校更加重视量化的评估指标,教师的精力会导向“完成指标”,而教学尤其本科教学会受到冲击。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双一流”不再实行终身制,而是五年一周期动态调整,学科评估显然是重要的检测指标。按照学位中心安排,2022年将进行第五轮评估。很多高校正在积蓄力量竞争“指标”,期望在下一轮评估中“捍卫尊严”或“打翻身仗”。学科评估是“教育管理数据化”的一种表现,随着人类不可避免地进入数据时代,学科评估将会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考核体制。然而,数据具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它无法评判人的道德伦理和精神价值。因此,我们在肯定学科评估的管理价值的同时,还应该创造一种能够平衡“数据专制”的机制,让大学教育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生产更伟大的成果。

注释:

① 高靓、王家源:《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出炉》,教育部政府门户网,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712/t20171229_323332.html.

②⑨ 教育部:《学科建设与国家发展同步共频——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科建设情况综述》,教育部政府门户网,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12/t20171228_323246.html

③ 宋永忠:《大学转型与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5页。

④ 张烨:《“双一流”遴选重在多元客观评价》,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307/c367001-29129953.html,2017年3月7日。

⑤⑥ 付鸿飞、李明磊:《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趋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年第1期。

⑦ 苏明:《坚持中国特色学科评估 促进新时代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政府门户网,https:// 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86/201712/t20171228_323263.html

⑧ 华文:《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专题工作会》,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198108086_661660.

⑩ 杨倩、王茹等:《国内外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传播学一流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超学科”来啦
传播学视野下刘乐筝乐艺术的文化特征思考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传播学视域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播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