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黎彬
【摘 要】目的:评价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为急性脑梗死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降压、降糖等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n=30)、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n=30),对比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NIHSS、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显著,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前列地爾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2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血流障碍情况下出现的血管闭塞性梗死病变,具有起病急、危险性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治疗上侧重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前列地尔属于活性药物,用药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狭窄血管,减少炎性反应。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病例(n=60)选自2016年2月-2017年12月,经头颅CT检查确诊,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精神病、实验药物禁忌等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介于45-76岁之间,均值(63.60±5.60)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高血脂、糖尿病各12例;发病至治疗时间在3-6h之间,均值(3.50±0.50)h。进行随机分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症、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降糖、降压、降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分组用药治疗。
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葡萄糖注射液(5%、250ml)静滴治疗,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2周。
观察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葡萄糖注射液(5%、250ml)静滴治疗,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2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效果以及NIHSS(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越高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L(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评分变化情况[1]。
1.4 效果评价标准[2]
康复——治疗2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减少>80%。
显效——治疗2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减少介于60-80%之间。
有效——治疗2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减少介于20-60%之间。
无效——治疗2周后,康复、显效、有效标准均未达到。
1.5 统计学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观察指标使用软件SPSS19.0计算。治疗2周后效果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NIHSS、ADL评分以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说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对比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效果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X2=4.0431,P=0.0443。
2.2 NIHSS、ADL评分对比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前后NIHSS、ADL评分情况见表1。治疗2周后相同指标评分经统计学计算,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升高,血栓凝集是主因。丹参注射液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凝血,但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状态下,丹参注射液对肢体功能改善作用不明显。前列地尔注射液能够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发挥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以及血小板的效果[3]。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治疗后NIHSS(10.0±3.3)分、ADL(67.5±13.6)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刘汉臣,张琦研究结果有一致性,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94.67%)高于对照组(80.00%),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效果更为突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治疗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王建,王俊,王庆松等.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7):633-635.
张青青,尚彩红,郭丽芳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117-118.
杜学军,袁吉磊,朱庆军等.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12):102-103.
刘汉臣,张琦.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