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莉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再次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分为初次形成组(n=32)和再次形成组(n=28)。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分析再次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血栓初次形成组合并糖尿病、口服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普通肝素抗凝的比例及HDL-C、TG水平与血栓再次形成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尿激酶溶栓、普通肝素抗凝等是造成动静脉内瘘血栓再次形成的高危因素,采用口服阿司匹林、维持HDL-C高水平对防治血栓再次形成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再次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current thrombosi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current thrombosis in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60 cases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fistula thrombosis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itial formation group (n=32) and the re formation group (n=28). The clinical data and blood test indexes of all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rethromb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diabetes, oral aspirin, urokinase thrombolysis, the ratio of heparin anticoagulant and the level of HDL-C and TG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Diabetes, urokinase thrombolysis and anticoagulant of ordinary heparin are the high risk factors for the re formation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Taking oral aspirin and maintaining the high level of HDL-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Keywords 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fistula, recurrent thrombosis,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R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顺利进行透析治疗的关键。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目前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但在动静脉内瘘应用过程中,由于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狭窄,对内瘘的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严重影响透析治疗效果。在动静脉内瘘发生初次血栓形成时,临床可给予药物、手术等治疗措施,以消除血栓,使内瘘再通,从而改善内瘘功能。但有临床研究表明,初次血栓形成内瘘再通后常发生再次血栓形成,严重者可使内瘘完全闭塞,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本文通过统计内瘘初次血栓形成与再次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分析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再次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再次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根据血栓形成的先后分为初次形成组(n=32)和再次形成组(n=28)。初次形成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5.31±13.37)岁,平均血液透析时间(36.7±2.6)月;平均收缩压( 141.9±13.2)mmHg。再次形成组: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4.29±14.27)岁,平均血液透析时间(35.8±2.5)月;平均收缩压( 142.7±13.3)mmHg。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血液透析时间以及血压等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兩组患者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透析方法为:两组患者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速设置为500mL/min,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进行吻合术,内瘘成形术后6~8周开始使用,初始透析血流量未超过200 mL/min。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弹力腕带压迫止血,压迫时间为30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统计内瘘初次血栓形成与再次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内瘘应用时间、原发疾病等。血液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并在血栓初次形成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溶栓处理、手术治疗等干预措施,分析血栓再次形成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X2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初次形成患者合并糖尿病、口服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普通肝素抗凝的比例分别为21.88%,68.75%,25.00%,34.38%;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再次形成患者的上述比例分别为46.43%,28.57%,57.14%,67.86%;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CHO、LDL-C、RBC、Hb、Alb、PLT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栓初次形成患者的HDL-C、TG水平分别为(1.23±0.22)mmol/L、(1.93±0.61)mmol/L;血栓再次形成患者的HDL-C、TG水平分别为(1.03±0.21)mmol/L、(2.45±0.86)mmol/L;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血管通路,该术具有并发症少、维持时间长的特点。但在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不良状况,导致内瘘功能改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导致死亡。目前临床对动静 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多采用以药物、手术等措施,通过溶栓再通,恢复内瘘功能,但部分内瘘再通者可发生再次血栓形成,严重影响治疗及预后。
本次研究结果中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初次形成患者合并糖尿病、口服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普通肝素抗凝的比例分别为21.88%,68.75%,25.00%,34.38%;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再次形成患者的上述比例分别为46.43%,28.57%,57.14%,67.86%;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普通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糖尿病可能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再次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糖尿病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血小板活性增加,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内瘘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上升;此外糖代谢异常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加重高凝状态,造成血管壁粥样硬化,引发内瘘血栓形成。而长时间使用普通肝素抗凝可造成血小板减少症,促进凝血反应,引发内瘘血栓。目前血管再通主要采用药物溶栓、手术取栓,而尿激酶溶栓或手术取栓均可造成再次血栓形成,而这一般与初次血栓是否清除彻底有关。因此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减少内瘘血栓再次形成有重要作用。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及内瘘成形术前,给予其治疗前饮食、药物指导,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降低糖尿病对内瘘血栓再形成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与普通肝素抗凝相比,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作用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抑制凝血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活性,以降低血液黏度,预防或减少内瘘血栓的再次形成[2]。而口服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发挥抗凝作用。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血栓初次形成患者的HDL-C、TG水平分别为(1.23±0.22)mmol/L、(1.93±0.61)mmol/L;血栓再次形成患者的HDL-C、TG水平分别为(1.03±0.21)mmol/L、(2.45±0.86)mmol/L;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调节内皮功能、抗氧化、抗炎等作用。研究显示当HDL-C水平下降,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随之上升因此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初次形成后,临床需采取及时有效措施,促使HDL-C水平上升,以预防血栓再次形成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研究分析可知尿激酶溶栓、普通肝素抗凝、糖尿病等是引发动静脉内瘘血栓再次形成的重要相关因素,而临床通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提升HDL-C水平水平等措施有效防治血栓再次形成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献
胡代军, 刘璠娜, 尹良红.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再次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 2014, 35(5):677-680.
贝宇飞, 彭安林, 殷晓芹,等. 低分子肝素相对分子质量与抗凝活性关系研究[J]. 系统医学, 2016, 1(10):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