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涛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苏州 215200
肺癌作为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手术是临床治疗肺癌患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引入临床中,其具有的微创、疼痛小等优点,受到医生的广泛应用[1]。这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实施淋巴结的清扫,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该文通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该文研究的对象为该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诊断为肺癌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为40~74岁,平均年龄为(58.1±3.2)岁,肿瘤直径为 0.9~4.7 cm;观察组患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9.1±3.3)岁,肿瘤直径为 0.8~4.5 cm。 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是否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主要是在患者腋中线第7肋间实施一个直径约1.0 cm的切口,将Trocar置入切口,将其作为观察孔;之后在腋前线第3或4肋间做一个直径约3 cm的切口,并置入切口保护套,将其作为主操作孔;最后在腋后第6肋间作一个直径1.0cm的切口,将其作为副操作孔。
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展开肺叶切除,具体操作为:手术之前准备好需用到的设备与用品,包括胸腔镜系统、切割缝合器、超声刀、电刀等,患者全身麻醉之后,在患者气管中插入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3]。患者采取侧卧位的方式展开手术,主刀医生与第一助手均站在患者的腹侧进行操作,在腋前线第四肋间采用切口保护套,实施切口长度为30~40 mm[4-5]。下叶切除时,一般处理顺序为:下肺韧带→下肺静脉→下叶支气管→动脉及肺裂;处理上叶切除的顺序为:上肺静脉→动脉→上叶支气管→肺裂。切除右肺中叶的处理顺序为:斜裂→静脉→支气管→动脉→水平裂。切除肺叶之后,系统清扫淋巴结,右侧肿瘤清扫 12、11、10、9、8、7、6、5、4、3A、2 组淋巴结;左侧肿瘤清扫 12、11、10、9、8、7、6、5、4、3 组淋巴结[6]。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
该次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则通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比较可知,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观察组患者手术实施效果更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淋巴结清扫数目(个)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V A S评分(分)对照组(n=5 0)观察组(n=5 0)t值 P值1 4 1.6 7±3 9.1 8 1 4 1.2 0±4 0.1 9 1.7 5 2>0.0 5 1 1 0.7 5±3 9.1 9 1 0 9.0 0±4 8.7 6 2.2 3 1>0.0 5 1 2.3 8±0.5 7 1 2.4 5±0.6 0 0.3 5 7>0.0 5 4.9 6±1.0 8 2.3 5±0.2 7 1 3.4 5 2<0.0 5 1 2.6 1±2.1 8 7.1 2±2.2 1 1 0.2 6 5<0.0 5 6.4 2±1.3 2 3.7 2±1.2 7 9.2 2 4<0.0 5
通过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前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对患者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采取有效方法治疗该疾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情况。当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的方法,且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术治疗肺癌疾病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认为,只要遵循了肿瘤治疗原则,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实现了科学合理性。
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展开肺叶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其能有效提高手术质量,且有助于清除纵膈淋巴结,不仅能缩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同时还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8]。
陈科等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结果中:单孔手术组与三孔手术组淋巴清扫数目[(12.892±.24)个 vs(13.37±1.79)个]、术中 失血量[(148.1±141.56)mL vs (158.77±45.05)mL]、术后胸管总引流量[(708.30±163.21)mL vs(762.441±70.92)mL]、术后住院天数[(6.96±1.62)d vs(7.34±1.75)d]。 因此,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效果更显著。
该文主要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41.67±39.18)min、(110.75±39.19)mL、(12.38±0.57)个,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41.20±40.19)min、(109.00±48.76)mL、(12.45±0.60)个,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分别为:(4.96±1.08)d、(12.612.18)d、(6.421.32)分,观察组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分别为(2.35±0.27)d、(7.12±2.21)d、(3.72±1.27)分,因此,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观察组有1例肺不张,0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因此,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的患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患者在术后均顺利出院。
经过此次研究,在临床中尤其要注意这几点:①切口应将保护套应用其中,且可以进行局部切口的加压,目的是达到保护切口、止血的效果,以此实现肿瘤细胞组织种植转移的预防[9]。②一般情况下选用双节的手术器械,并采用单把腔镜卵圆钳进行协助操作,另外,超声刀与吸引器器械的合作使用,能防止器械之间干扰的现象[10]。③手术需遵循由简单到难的操作,如,先进行处理简单的血管,再处理较难的血管。对于一些患者气管旁存在淋巴结或血管的治疗,应考虑采用常规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或者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④对于中间血管,如上叶后升支动脉、中叶动脉血管,可将血管结扎锁的方法展开结扎。
因此,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具有的安全、微创、有效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肺癌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