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备课思考

2018-09-30 09:07丁世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编者意图文本

丁世泉

《山雨》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备课的时候,我反复阅读理解,考虑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编者选编的意图;第二个问题是教师教的意图;第三个问题是学生学的意图。

一、编者编的意图

编者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选入课文,看看导读部分便可明白。目的是教育学生,训练学生,要亲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无疑,这一部分是很特殊的。人是自然的产物,在大自然里进化,人在大自然里学习,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存条件,我们离不开大自然。教师要明白这一点,学生要明白这一点。保护大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安排,是以单元叠加推进的,呈现的是螺旋式上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安排了这个主题,是希望通过教学来达到学生认识境界的提升,既有继往的意思在里面,也有开来的作用。到了六年级,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复习巩固,考试升学是个重点。借助新课文学习来钩沉过去,以一带十是通常做法。

编者将《山雨》放在教材第一组课文的第二篇,为独立阅读课文,透露出这样信息:学生有了精读课文作基础,有了观察认识大自然的生活经验作基础,对自然的情感态度初步形成。山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农村学生看见过,经历过,有切身体验。城市学生,借着影视媒体,一样能获得间接体验。在文字中穿梭,和文本对话,读书、理解、化情,是可能的。仅只是深浅、到位或是不到位的问题。编者选编该文入教材,应该还有环保因素在里面。除了语文学习外,希望通过教学,使这一思想能得到体现,在教学中追求升华。

二、教师教的意图

山雨是一篇美文,虽然短小,却文气灵动,不失精致。该文韵味浓郁,描摹细腻,想象丰富,比喻生动,犹如皇冠上的珍珠,富于色彩,美丽斑斓。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读书,自悟理。在读的过程中鸿爪雪泥,再回首,回忆过去所学,复习过去所学,在教学中达到目的。

1.引导学生读课文。要让学生朗读,一遍又一遍地读,入口、入耳、入心地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让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中,被美感染、被美熏陶。山雨原来这般美啊!声象交融,淅淅沥沥,如烟似雾,朦朦胧胧,像一首诗,像一幅画。山雨这样绿啊!嫩绿、墨绿、翠绿、淡青、金黄,色彩缤纷,艳丽耀眼,绿得透明,绿得让人心旌摇曳,绿得让人沉醉痴迷。借助这篇课文,让学生想想曾经学过的类似美文还有哪些,比较其异同,思考其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要以课文作为载体,以篇章结构作为载体,以文辞表达意思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研究。这句话写什么;这句话怎样写;重点句蕴含的意思;品词品句;这段话写什么;这段话怎样写;自己学习课文产生疑难;给出答案。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理解很多时候是内在形式,内心变化过程,在心里酝酿、发酵、产生自己的思想,变为自己的认知方式。教学,既需预设问题,更需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学生学得好还是不好,存在什么疑难,是浮光掠影肤浅地学,还是沉下去,追本溯源,有所发现,有所创建,有自己独特理解认识……只有通过互动,表达表现,才能看出来。譬如说,请学生来复述课文,这是考查理解的常见方式之一。如果学生能顺利地把一课书从头复述到尾,情节不少不漏,使用课文中的许多语句,还有自己的思考添加,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普通话讲得好。那么这个理解就是到位的,深入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毕竟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再把理解转化成自己的表达,清晰地说出来,学生需要积极的记忆、加工、内化、阐述等诸多能力参与,少了就做不到。哪一个环节发生怠惰,思考不深入,表达就要出问题,就会在复述过程中被老师看到。如果复述一篇课文,丢三落四,结结巴巴,十个段落的课文,说了两个三个段落就难以为继,站在黑板前尴尬作态。这样的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就很成问题了,需要进一步督促检查跟进。

三、学生学的意图

首先是和文本对话。这种对话不能是泛泛之交,浏览式的一瞥而过,而必须是慢慢走,细细看,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触摸文字,咀嚼文字,边读边想边体悟。作者写山雨,作者是怎样来写山雨的?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糅合在语言表达中?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给出答案,不断地否定,不断地寻找。让文句牵引着自己,让描写牵引着自己,向前,向前,去看见美好的风景,去发现美好的风景。然后,进行二度创造,认识自己的山雨,得到自己的山雨,书写自己的山雨。文本不过是个例子,文本不过是个引路的人。产生自己的思想认识,把文本读成自己,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是真正学习的目的指向。

其次是借助文本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话。当现实生活在作家笔下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具有了文学性,就有了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于生活。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但要会感到美、欣赏美、把美化为自己的生命意义,又要有本事把美還原为实际生活。见过山雨,在山雨中走过,冒着山雨劳作过的学生,对山雨的感受理解,和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体会山雨,认识山雨,差别是很大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要努力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把自己经历山雨,看到的场景融入课文理解中去,让文中的山雨和自己的山雨交相辉映,让文中的山雨来深化自己心中的山雨。同时也让自己心中的山雨来促成对课文山雨的进一步认识升华,达到学习收获的最优化、最大化。

教师如果把《山雨》置于这三种语境下来进行教学设计,相信理解得会更深刻些、周密些。

猜你喜欢
编者意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不打自招
不打自招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be going to与will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