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薇
[摘 要]分层次教学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地理教师应用微课程开展分层次教学应考虑学生层次差异,合理设计内容;制定多元教学目标,科学提问问题;设计分层课后作业,促进自主学习。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89-02
信息技术为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从微课程实施效果来看,它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學质量。对于不同层次学生来说,微课程能够发挥自主选择性的特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需求。基于此,加强对微课程在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微课程指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核心内容的教学视频。微课程主要是围绕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某个重点,某个难点,易错点,拓展深度的内容或生活实例),聚焦单一内容,严格界定教学主题,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这样的微课程十分实用高效。以下结合教学实例,分析微课程在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中的应用。
一、考虑学生层次差异,合理设计内容
微课程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课前学生自主预习,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用于课后练习。无论哪个阶段,都对微课程质量要求较高,教师在制作微课程前,需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精心选择内容并合理设计,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通常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1.提高层。该层学生基础较差,缺乏积极性,接受能力一般。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可从基础入手,利用微课程手段进行突破,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动态直观地呈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求发展。以高中地理重难点“锋面系统”知识为例,利用微课,采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将锋面的形成原因、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冷锋、暖锋,并尝试运用所学解释各种天气现象。
2.发展层。该层学生基础稍好,接受能力稍强,比较有上进心。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巩固基础之际,还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微课程内容在深度上有所增加,锻炼学生思维,使其找到合适的思考方法,借助相关练习,增强逻辑分析能力。设计问题时以开放性、启发性问题为主,也可采用小组合作法,共同完成任务。以高中地理重难点“锋面系统”知识为例,播放微课程视频资料《天气预报》,学生观看视频,需要从视频中提取地理信息,依据近5天的天气状况,运用锋面知识,判断锋面类型并描述其过程,达到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
3.跃进层。该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新知识快,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着重锻炼其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高中地理重难点“锋面系统”知识为例,播放微课程视频——云贵高原、天山、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实例视频,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地理问题,结合区域知识,需运用锋面原理,分析其原因、形成过程及影响,从而培养学生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另外,微课程形式多样,包括讲授类、启发类、演示类、问答类、简介类等,需根据具体内容来选择,使微课程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比如行星地球的运动,就适合采用播放短视频、动画模拟的讲授形式;而在讲河流冲积扇时,就适宜采用实验演示形式;选修地理《旅游地理》的教学,适合采用区域简介形式。
二、 制定多元教学目标,科学提问问题
教学目标能够指明方向,引导教学活动,或根据目标来判断教学情况,分析不足的原因。传统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较为单一,且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即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且在习题中不出错。这种理念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特点,首先来说,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不能以同一个目标要求他们;其次,素质教育提出的三维目标更为科学,不能仅以做题、成绩为衡量标准,在知识技能之外,还要掌握方法,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以发展层为主,因为这一层次的学生往往较多,同时照顾提高层,考虑跃进层,做到提高层“吃得了”、发展层“吃得好”、跃进层“吃得饱”。
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微课,先对上节内容进行回顾,唤起提高层学生的记忆,然后过渡到新知识,不至于让他们一开始就感觉到困难。接着,微课程展示的内容要与新知识有关,通过旧知识将其引出,主要是令发展层的学生掌握其间的联系。然后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课程学习。
以《行星地球》一章为例,涉及地球运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可在微视频1中,结合Flash动画对地球公转的规律进行讲解,令学生对地球公转有个直观认识,包括公转方向、轨道等。视频2则将另一个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同样先用动画演示,再结合黄赤交角示意图对其季节移动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中,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突出其主体地位,教师应尽量精讲少讲,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主动学习。常用的引导渠道就是提问,教师利用不同视频,结合教材,不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层的学生怕答错,一般不敢举手,为调动其主动性,教师可按照座位位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就积一分。因此,问题设计、难度把控至关重要,需根据教学目标而定。考查基础知识的问题安排给提高层,具有对比、猜想性且能引发质疑和思考的问题安排给发展层,难度较大或超出教材范围、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的问题安排给跃进层。如此安排,一来可增加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找到成就感,二来也能满足优秀生的探索需求。
三、设计分层课后作业,促进自主学习
除了课前、课堂,微课程在课后练习和复习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和灵活,有助于实现地理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进阶目标。以地形要素在不同层次学生中的学习进阶要求为例,使不同水平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
1.对于提高层学生,要求了解地貌过程产生各种各样地形的基本原理。
2.对于发展层学生,要求能在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认识地形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
3.对于跃进层学生,要求能在具体区域中运用整体性原理认识区域问题,例如水土流失。
教师根据学习的进阶要求制作微课程,设置练习难度进阶:水平1练习正确率达到80%以上,可以选择水平2;水平2练习正确率达到80%以上,才能选择水平3的练习。学生课后利用网络,使用该微课程资源,自主进入不同的练习层次进行学习。课后的微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习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稳步推进,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应用微课程开展分层次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教育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越来越重视,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等理念。我们需借助微课程去实现在现有的班级授课体制下,按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的微课程制作在内容整合、问题设计、作业留置等方面都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微课程无法取代教师的现场讲授,也代替不了教师讲授的主流地位,微课程是对课堂形式的一种丰富,不是取代和否定原有的形式。
2.微课程大规模的运用更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网络学习者的学习习惯。
3.微课程的制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探索网络教学和在线学习的规律,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把同一课程内容的课前、课堂、课后微课程制作成完整的微课程集。
教师应借助微课程,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微课程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也实现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和微课程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更好的收获。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