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晓凤
摘 要 面对学生“苍白”的习作,教师总是望“文”兴叹。如何让苍白无力的文字焕发新的活力?许多老师苦苦思索。其实教材例子中存在很多的写作“秘妙”,教师先行先导,学生有样学样,从句子,到段落,最后篇章,发现中模仿,模仿后自行创作,继而慢慢累积写作“手感”,面对作文,不“手软”。
关键词 文本;仿写;习作
中图分类号:TP311.1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203-01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过语文教材。可见,文本仿写是教材和写作技能之间的桥梁。仿写,顾名思义,就是选取经典课文为范例,仿造它的篇章结构,或者是借鉴它的句子,段落的组织方式,不断练习写作,提升写作能力的方式。漂亮的字体从临摹学起,优美的习作开端从借助范文开始。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托,感悟各种文章布局和语言表达的技巧,降低提笔难度,使学生减少畏难的情绪,从而激发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仿写”,从而为习作铺垫,切实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呢?我在教学中有几点摸索。
一、小处着手,句子在“长大”——仿句
文章贵在品。叶圣陶先生说道:“阅读时最重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能轻易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唯有这样,才能发掘文章的蕴涵,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字句对于文章的构成,就如同砖块对高楼大厦的作用一般,是最基本,最关键的部分。
随着年级的升高,不难发现课文中的句子变得越来越丰富,但令人疑惑的是学生的写作饱满度并没有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教师批改作文的时候,发现文章中简单字句普遍存在,口头叙述性的简单句子大量出现,习作“质的飞跃”难以实现。如何形成一种提笔即是“炼句”的习惯呢?教师需要在学生中播撒这种“炼句”的火种,教学中做个有心的引导人,学生也会自然而然成为一个有心的模仿者。
教材中写景类的文章,佳句层出不穷,各有特色。这些优美的语言,构建通向优秀写作的桥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无处不在的精彩,品味精彩的同时激发模仿的兴趣和动力,在一次次仿写中初尝甜头逐渐规范用词造句的良好习惯。
二、段落趋饱满,描写更丰盈——仿“段”
仿写文章的美句如此,仿写优美的片段亦然。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探索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渐入佳境”。特别选取有明显写作特色并且精彩、有价值的片段,根据这些段落结构形式,在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举一反三,强化学生的构段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如课文《全神贯注》片段: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这一段的描写十分的精彩和紧凑,分别从动作、神态、心理等多角度描绘,让读者似乎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在眼前,也揭示细节决定文章成敗的关键。教学中我这样引导:(1)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罗丹?(2)删去多余的赘述,直接用“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他看见了一个全神贯注的罗丹。”(3)作者在写作手法上如何塑造这样一个全神贯注的罗丹,给你的启发?(4)能否学习细节的刻画,描述场景“下发试卷时、百米赛跑、跟同学起冲突”等类似事件?
细节描写一直是写作指导的重心。针对平时写作中言而无物的空洞弊病,抓住这一处描写循循善诱,结合增删句对比、写作特点分析等训练方式达到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之后,联系生活场景加以训练和强化。点评学生的作品时,再选取语句简单概括型、细节稍微显露型、细节饱满型三个梯度对比,更加形象直观。
三、篇章促构思,文章立体化——仿“篇”
新课标指出在高年级阶段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目前,厚“内容分析”薄“篇章结构和写法”普遍存在。这对于高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因此,厚“篇章结构和写法”即充分利用教材模仿写作,迁移谋篇布局之法,将累积的素材融会贯通,形成文章。那么除了大量的字句、段落等单项仿写基础,更重要训练学生从文章的素材选取、立意、篇章结构、文章写法等方面加以观察和模仿,逐步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如《山中访友》依游览顺序展开描写:好心情出发——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落花落叶——好心情归去。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详略得当地描绘了自然界景物的魅力与作者的喜爱之情。这篇写景课文的可读性、可借鉴性很强,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也很大。为此我马上联想到刚开展的集体春游活动——游园博苑。内容梳理之后教学如下:(1)说说课文在写作上给你的启示,尝试画出课文的思维导图;(2)仿造课文的写作形式,结合园博园活动初拟思维导图;(3)小组分享导图,交流写作思路;(4)提笔尝试完成一个精彩片段。(5)课后完成整篇习作。(6)佳作共赏。在最后的练笔呈现中,无论是语句、段落还是谋篇布局上,都显现出很大的提升,可见学生的可塑性非同一般。
长期坚持以课文为例子,举一反三,各个角度观察和模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仿写契机,提笔“娓娓道来”。因此,文本仿写不失为小学生借鉴性、依傍性作文训练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模仿的起步基础上,再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走向创造,让学生的作文中有自己的见闻、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受,富有个性,具有新意。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重塑习作“高颜值”。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