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
初中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学习起来有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它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始终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还是一味的灌输讲解,只会让学生更加困惑,不知其意.因此,教师需要大胆创新,要学会将课堂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课堂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更好地展现初中数学的精彩.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性工具,它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指引了学生思考的方向.数学课堂中,作为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有效设计,可以适时地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有效参与,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为他们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今年的植树节那天,某学校组织了一些学生去植树.已知一共组织了170名学生,其中要求男生挖坑,女生种树,如果平均每名男生挖3个坑,每名女生栽种7棵树,最后恰好使得男生挖的坑都被种上了树.问:该学校派出了几名男生,几名女生呢?学生在教师给出这一问题后,都纷纷进入到思考探究中.部分学生想到利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发现这样做起来有点困难.这时,有学生建议说利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设男生一共有x名,女生一共有y名.之后,依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式:x+y=179,3x=7y.接下来就是解这一方程组,随后学生开始探究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学生就这样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主动探究思考,无形中对本节内容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
二、设置合理问题,促使学生有效探究
问题是思考的源泉,是学生探究的伊始.在数学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将数学内容融于一些数学问题中,以更好地促使学生有效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理的课堂问题,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教师在课堂伊始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课堂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的问题吸引,并都很主动地进入到操作探究中.这时,有学生类比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方法,试着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学生想到将这四个角全部用剪刀剪下来,并拼凑在一起,发现恰好是一个周角,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但在用同样的方法去探究五边形的内角和,发现这一方法不太适用.于是,学生开始转换思维思考探究.这时,有一学生想到将五边形分割成多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求五边形的内角和.很快学生便通过动手操作,将五边形分成了三个三角形,随后学生发现这三个三角形的角恰好占全五边形的这五个角.于是,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540°.之后,学生又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究六边形、七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
三、设计生活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实效
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数学问题的模型都来源于生活,而且很多生活问题需要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设计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本节内容后,引入了一道实际问题:假期将要来临,两名教师准备带领一些学生去游玩.而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甲、乙两家旅行社分别出示了自己的收费政策.甲旅行社要求两名教师要全额收费,每个人的全额费用为80元,学生们都可以享受7折的优惠;而乙旅行社给出的是两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享受8折的优惠.问:他们选择哪个旅行社更为合理一些呢?学生对这一问题感到很熟悉,并都迫不及待地去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这时,有学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后需要带多少名学生去,但题目中并没有给出学生的人数,于是学生设这两位教师带领了x名学生去游玩.之后,学生发现这一实际问题,可以利用课上所學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来解决.随后,学生想到如果甲旅行社合算,那么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方程:80×2+80×70%x<(2+x)80×80%,最后再根据解不等式的知识得出最后的结果.
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有效引入,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实际价值,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