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摘要:扬琴属于击弦奏鸣乐器,在传入中国后的几百年演绎过程中融合各民族乐器之长,逐步形成了“弹”、“轮”、“顿”、“點”、“滑”、“拨”、“勾”、“闷”、“揉”、“刮”等一系列演奏技法。这些技法集打击乐与弹拨乐于一身,不仅在民族器乐的大家庭中独领风骚,而且在世界扬琴界自成体系。
关键词:扬琴;击弦;音乐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6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02-01
可以说,扬琴技法的多元性丰富了扬琴音乐的表现力。但击弦(“弹',)是扬琴的基本大法,是一系列演奏技法之根。这个问题极具内涵。它是初学者的敲门砖,也是扬琴前辈、专家不倦研究探索的课题。
一、“弹”
扬琴琴竹的着弦动作,可以称为“弹”,扬琴演奏也叫弹奏:亦可称为“击”:或可谓之“打”,扬琴就有“打琴”的俗称。当然,仅就称谓无须多议。若从专业角度去审视,三者却不尽雷同,反映了不同侧重。因为扬琴毕竟以击弦为基本演奏方式,它或可以给我们某些启发和提示,让我们调动一下视角,换一种思路去考虑问题,应该是有益的。
首先说“弹”,这个概念较贴切表达了琴竹着弦一触即发的动作模式:形象地表现了传统扬琴的演奏风格,似珠落玉盘,圆润晶莹。但仅一个“弹”字,刚劲不足,尚不能体现现代扬琴演奏的整体状态。至于“击”与“打”,所谓打者击也,但区别开来就不难理解:“击”较“打”更具方向性、穿透性和爆发力,而“打”字粗犷感更突出些。其实对于扬琴击弦问题,几百年来传统流派见仁见智,目前流行认可的是“腕指结合法”,可以说这是扬琴几代同仁探索的结晶。对此,我尤其推崇桂习礼先生《扬琴演奏的手臂运动》之论。其中“腕的伸转可概括为类似‘甩即像鞭子那样一触即发的动作”之喻甚是形象、精辟。
二、“击”
击弦运竹有象鞭子那样“甩”、“抽”的方式,力度越大抽力越明显。鞭子虽软,但通过甩动后的曲直变化形成了张力抽击,进而产生较强的爆发力和穿透力,这对于我们运竹击弦应有借鉴之处。击弦的运竹关键在于注重发挥琴竹杆的张力作用,因为它是整个琴竹的枢纽。琴竹之刚、柔、韧、帅、巧等多种属性皆源于此,琴竹的运用之力、运用之巧也在于此。扬琴击弦不等同打击乐,也有别于弹拨乐。内涵十分丰富,极具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讲难简单地定义之。按这个思路,我们姑且用文字区别之,比如“弹”、“击”、“打”、“弹击”、“击打”等等。当然如此说法未必准确,也未必科学。旨在说明击弦之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需根据音区、强弱、乐曲发展,音乐感觉有不同程度的侧重,以达到不同的音响效果。比如为了加强学生对音色的理解,我把扬琴大致划为高、中、低三个音区,在高音区“击”为主,强化琴竹的抽力作用,强调击弦瞬间的快速度和爆发力,追求发音的纯净度、穿透性。中音区以弹为主,似与琴促膝谈心,以求圆润、明快、委婉。
三、“打”
低音区以“打”为主,“打”的含意指是加强琴竹的压力,允许琴竹着弦稍有滞留,突出音色宽厚与凝重,较适合特定情况下的处理,表现苍劲、压抑、沉闷、战事、仿鼓声等。
民间艺诀对扬琴有“一捧烟”、“暗扬琴”之说,扬琴音色清雅、委婉,符合中国传统音乐“忌直贵曲”的审美观念,传统扬琴曲目大都体现了这一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随着扬琴艺术的不断发展,扬琴由两排码增加到了四排码,其音位排列更加合理,音域也更加宽广,含全部半音阶,并且解决了转调问题及发明了双音琴竹等。这些改进都为表现多声思维,丰富音乐内涵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空间。一些现代曲目也应运而生,如《林冲夜奔》、《忆事曲》、《觅》等。这些作品不满足于表象,注重深刻层次、丰富内涵,表现人生哲理、心里感受,甚至出现了多调性和无调性。要演奏好这样的作品,不仅需要丰富演奏技法,更需对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给予更新更深的理解,挖掘声音潜力,从而提高扬琴的音乐表现力,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四、张与弛
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一哲理也体现在扬琴击弦及演奏的全过程,其实从狭义上讲就是松与紧的关系。在扬琴的击弦及其演奏上,松与紧都是相对的,松是准备,是蓄势,不可以懈:紧是发力但不可僵。在松紧的关系上,松较紧更为重要更难把握,扬琴演奏需全身自然,即使激烈的快板,力度大,情绪激昂的曲段,也是主要靠臂辅之于腕指而作用于琴竹。所有运力、传力都集中琴竹头击弦,瞬间发力,瞬间既逝。具其发力在于巧,不为蛮力。
五、净与噪
音乐的功能在于抒发情怀、表达思想,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所以其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才是最重要的。对净与噪的取舍都要服从于它,不可因求净而忽视,也不可为有噪而削弱。从一定意义上讲净与噪是“形”,而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才是演奏的“神”,作品的“魂”。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是对立的统一,净与噪也是如此。试想,一场演奏使观众如痴如狂,些许噪声就不那么重要了。就象一幅泼墨画,点点片片并不刻意,却意境远:看似随意,却神在其中。技术是手段,音乐表现力才是目的,通过一弹一击去表现曲目的内涵,这是我们最终的追求。技术要一天天的锤炼,对音乐的理解,加强对乐曲的表现力,也需要一天天的培养。净与噪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在音乐表现力、艺术感染力这条大河中去洗礼。
现代扬琴作品不断涌出的今天,为提高扬琴的音乐表现力,从扬琴的自然属性出发,研究探讨击弦问题,有利于扬琴事业的更大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