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杰勇
摘要: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已成为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以及实施对策,以期对中小学“器乐进课堂”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器乐进课堂;器乐教学;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257-01
音乐是建立在识、视基础上的学科,器乐进课堂将能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识谱与视唱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器乐教学对中小学器音乐教学的作用
(一)器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学生通过器乐演奏,可以亲自探寻音乐的奥秘,激发音乐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实践与创造能力。器乐教学与声乐演唱、音乐鉴赏联系密切,学生在了解了器乐的演奏后,可以为歌唱进行伴奏,创编或改编旋律、歌词,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器乐教学有助于音乐鉴赏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涵盖歌唱、音乐鉴赏及音乐理论学习等内容,许多著名的音乐,也都是利用器乐演奏出来的。如果学生掌握了器乐理论和演奏技巧,就能举一反三地很快掌握音乐技能,更好地理解和体育音乐的内在意蕴和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这对于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是极具裨益的。我国著名的钢琴家郎朗,其演奏过许多优秀作品,《黄河颂》是其成功的作品之一,他的演奏激昂跳跃,能够激发听众强烈的心灵与情感共鸣,使听众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力量。可见,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亲自用器乐演奏曲子,才能更进一步深刻地把握曲子的内涵,促进音乐德育和美育价值实现。
(三)器乐教学能提高学生视唱练耳能力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相对比较枯燥的,但这也是音乐学习的基本的能力要求。视唱练耳需要学生有敏锐的听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只有掌握最基本的音准和节奏,才能提高音乐学习效果。器乐教学正是视唱练耳的一个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器乐演奏乐谱,就可以亲身感受到音的高低和强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配合自己的演奏去吟唱,就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准确地掌握音高和节奏的概念,提高视唱练耳的能力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学生喜欢的歌曲,如《奔跑》、《春天里》、《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作为课堂主讲歌曲,引导学生通过器乐演奏,来找准每一个音高和节奏,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演绎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在情感与意蕴。
二、中小学“器乐进课堂”的具体实施对策
(一)以趣激学,激发学生的器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器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如识谱、演奏方法、演奏姿势、技巧训练、音乐表现等。如果学习难度比较大,学生就容易半途而废。因此,在器乐教学实践中,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先全面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情况,根据中小学生好胜、好奇、好变、好疑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选择容易入门的乐器,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和成就感,避免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学习、项目驱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手法,增强器乐课堂的趣味性,打造快乐器乐课堂,以吸引学习自觉、主动地参与器乐学习。
(二)以爱促教,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中小学器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怀着真情实感,与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互动交流,与学生共同构建民主、平等的器乐教学环境与活泼、生动的课堂情境,使学生能以愉快、放松的心情参与器乐学习。在指导学生学习器乐的时候,要注意分层教学,语言要委婉,态度要亲切,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器乐演奏的技能与技巧。做到以情动情,用情管理,不要严厉训斥学生。这种情感教学有助于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器乐学习的信心,进而提高器乐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重视实践,巩固学生的器乐学习效果
器乐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素养要求比较高,教师在进行理论与技能、技巧学习时,也要重视实践练习,为学生搭建各种器乐演奏的平台,例如,定期举办班级音乐会、小组器乐比赛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音乐会、艺术节等比赛,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丰富其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气质,也促进器乐音乐传承与民族音乐文化发扬,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准和鉴赏力。器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便是在于学生通过音乐知识与技巧等学习之外,提高美育和德育效果。
三、结语
我国已经将器乐教学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之中,器乐教学能够让学生调动手、眼、脑,甚至是全身的力量去演奏和学习,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綜合素质。随着器乐教学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器乐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一步提高器乐教学有效性,使器乐教学既充分地发挥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