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方太这家已有二十余年历史的民营企业,人们往往会强调它的两大成就:一是打造了中國厨电行业第一高端品牌;二是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现代儒家管理模式,方太也因之被视为“中国式管理”的探索者代表。
“中国式管理”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热情反映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困惑:基于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属于来自西方的舶来品,自有其先进之处,但仅有制度不足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因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将西方管理制度照搬至国内常常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现象。任何管理理念与方法,都必然以特定的价值观与思想为基础,而管理的价值观与思想,又必然是社会整体价值观和文化思想的构成部分或体现。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方太的“以儒治企”即是将西方管理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尝试,这正是所谓“中国式管理”研究的一个基本命题。
与一些草根出身的民营企业创始人不同,方太掌门人茅忠群对西方管理制度相当熟悉。
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仅凭制度已不足以保证管理的有效,西方制度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开始显现,这促使茅忠群从中国积淀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打造企业文化。
“我们从西方学到的更多是制度流程,这可以视作管理的一条腿,但只有一条腿管理往往会失效。西方管理其实有两条腿,另一条是价值观乃至信仰,只有价值观和制度流程两条腿并行才能正常走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制度流程可以拿来,但价值观必须要回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血液、基因中去寻找。方太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另一条腿。”茅忠群在本刊2014年10月主办的中欧“颠覆式创新”私享会(第二期)分享了这样一段话,清晰地说明了方太引入儒家文化的初衷。
茅忠群强调,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管理模式,必须有一些总的指导方针,不能随便建立过于个性化的模式。
一是中西合璧。具体管理,可以拿来西方近百年积累的现代管理知识以及相应的流程、工具、制度等;但理念与价值观则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悟道”。“中西合璧”则是将两张皮融合,“以道御术”。
二是人格领导。西方的领导力理论和培训注重方法、技巧、艺术,很难真正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提升领导力的根本之道是人格修炼。
三是德礼管理。方太的价值观是儒家思想,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制度。儒家制度的特点是“仁”和“义”:“仁”是指制度要充分为员工考虑;“义”则指合理公平公正。一方面用道德教育,一方面用礼制约束,就会使人有敬畏感。
四是仁道经营。做企业还是要回到经营,如果经营不善,管理再好、领导再好都没用。《论语》说“修己以安人”,企业家把自己修炼好,企业把内功修炼好,再去安人:一是把员工安好,一是把顾客安好。
基于传统文化构建管理体系的企业常面临这样一个质疑:无论儒家还是道家,谈的多是为人处世乃至哲学层面的“大道理”,它亟需“降落伞”使公司文化真正落地到位。
2008年,方太开始导入儒家文化,设立全国首家企业孔子学堂。到2014年,公司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核心理念与“两要五法”的框架体系。“两要”指以用户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五法”包括教育熏化、关爱感化、礼制固化、专业强化、领导垂范。
其中,普惠制和差别化相结合、凸显仁义平衡特色的“身股制”是其文化落地的核心举措之一。本刊在2012年11月刊登案例《方太“身股制”两年记》,对这一举措作了介绍。其中,在讨论身股激励的适用范围时,更多的意见最初集中于覆盖中高层管理者和关键岗位,但茅忠群坚持认为,儒家思想强调仁义平衡,做事要合理合宜,既然身股制的性质是激励机制,就应该全员覆盖,只是从量上有差别。
除方太之外,试图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管理体系的企业已有不少,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带有“家文化”的印记,比如苏州固锝电子、香港李锦记等,固锝董事长吴念博甚至直接被称呼为“大家长”。
2009年2月,本刊《传统家族管理文化之今用》一文对此曾作过分析。文章指出,家族组织是中国所有组织的“基因”。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伦理,家族组织的结构、规则向外扩散,在中国社会形成了“泛家族化”现象,中国人习惯于用家族组织赋予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规范去看待问题,解释事物,处理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家族组织管理文化中的许多基本要素仍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但与此同时,家族文化在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大家长制的文化使组织内部往往缺乏有效的纠错机制,等等。
总而言之,东西方管理文化的融合仍是一条艰辛的未知之路。作为先行者之一,“以儒治企”的方太是值得持续观察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