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萍 江能 万里红
【中图分类号】R3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根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2%-52%[1]。不仅增加患者病痛,也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为降低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我们提出补液控制的理念。即术后减慢补液速度、减少补液量,可减少尿液生成,进而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已取得一定成效,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以来行混合痔切除术的病例,共62例,麻醉方式均为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为进行补液控制的病例(n=35),对照组为未进行补液控制的病例(n=27)。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均无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为43±11.8岁,男女比例为21:14,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6±19.6岁,男女比例为18:9。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前宣教、手术方式等均相同,术后护理措施有所不同。观察组予以补液控制,包括两方面,即减少术后6小时内的补液量,并且减慢补液速度。具体做法如下。术后6小时内输入体内的液体量控制在约1000ml以下,补液速度限制在1滴/秒以下。对照组术后6小时补液量约1500-2500ml不等,补液速度不统一,未进行补液控制。然后观察并记录尿潴留发生情况,尿潴留发生后则予以留置导尿或膀胱区热敷等措施。
1.3 数据统计 记录尿潴留发生情况,计算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然后用SPSS 16.0软件系统按卡方检验进行数据比较。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5.7%(2/35)、25.9%(7/27),P值为0.034(<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观察组有两例发生尿潴留,均予以留置导尿,对照组有7例,其中1例经膀胱区热敷后小便自行解出,另6例予以留置导尿。
3 讨论
混合痔术后发生尿潴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术后肛门及会阴部疼痛可引起膀胱颈部及尿道括约肌痉挛,逼尿肌松弛,引起排尿动力不足以及阻力增加;②术后直肠内填塞凡士林纱布以及肛门部加压包扎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尿道造成压迫,增加了排尿的阻力;③腰椎蛛网膜下腔麻醉可阻滞盆腔内脏神经,造成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亦可引起排尿动力不足;④中青年男性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增加排尿阻力及尿道梗阻风险;⑤部分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另外,床单元并不是一个绝对私密的空间,可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⑥术后补液常包括抗生素、止血针、消肿针剂及常规补液,补液量及补液速度控制不当即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尿液,给前述几个因素带来不便,可谓雪上加霜。尿潴留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部分患者因排尿困难,常会过度用力,造成腹压增加以及会阴部肌肉紧张,可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另外,大部分尿潴留患者需要留置导尿,不仅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而且增加了患者病痛,进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临床上常用的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循证护理干预方法[1]、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法[2]、中药治疗[3]、耳穴贴压法[4]等。
不同的预防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各有优缺点,但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我们提示补液控制的理念,通过减少术后6小时内的补液量、减慢补液速度,使得在麻醉药物有效时间内尽量减少尿液的产生,从源头上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待手术急性期过后患者已完成心理调节,膀胱功能也逐渐恢复,尿潴留的可能性自然会降低。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补液控制可显著降低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且不需要额外用药,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推广经验。
参考文献
沈洁,张旗.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河北中医.2016,38(3):446-449.
曹佳,温付东等. 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疗效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6,36(7):48.
候春光,潘燕.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医药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2015,35(3):75.
王海芹.耳穴贴压预防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5):1869-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