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实施策略

2018-09-25 09:42杨晶巍王丽张俊梅杜德清2,王晓红1,王英龙朱兆友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双导师实施策略

杨晶巍 王丽 张俊梅 杜德清2,王晓红1,王英龙 朱兆友

摘要:本文分析了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和实施现状,针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践较弱的情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三方交流平台和多级反馈机制,完善基于校企合作的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实施策略,对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适应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专业硕士;双导师;校企合作;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098-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技术人员需求量激增,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新需求,国家自2009年以来对于人才的培养作出调整,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结构不断调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范围不断扩大,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硕士教育单位纷纷引入了“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化工专业是一门强调应用性的专业,要求硕士研究生具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文从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分析“双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为“双导师”制的完善和实施提供思路。

一、“双导师”制在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双导师”制是指将企业与高校的资源整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即挑选校外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人员加入到导师队伍当中,由校内导师指导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校外导师担任职业导师,弥补校内导师在实践指导方面的不足。但目前来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双导师”制在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真正将“双导师”制落到实处的培养单位较少。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对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调查显示,能够完全落实“双导师”制的单位仅占52.8%,通过对目前双导师制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认同度低,生源较少。社会大众对专业硕士的认同感不强,专业硕士的招生一定程度上依靠学术型硕士调剂。许多人报考专业硕士只是为了规避风险。此外,缺乏政策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的支持,如专业硕士在医疗、留学交流、奖学金支持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2)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强。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关键在于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而实践和实验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的程度上等同于学术型硕士,工程实践较弱,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应用性。(3)校内外导师指导不到位。专业型硕士的特色是“双导师”,但目前很多院校的实施不到位,个别校内导师将学生送入企业后,由于对“双导师”认识不到位或者与合作培养企业没有合作的课题,与企业的联系太少,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指导。而校内外导师以及学生与导师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校外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不了解,因此无法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此外,由于校外导师自身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学生的实际指导。综上,现阶段“双导师”制在实施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实践机会或实践不到位。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机会较少的问题,主要解决办法是构建完善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以横向课题为基础,从学校管理部门、导师、企业/社会三方入手,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关键为工程实践环节的实施,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基于横向课题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核心为学校和企业通过横向课题的合作,以专业硕士为主体,校内校外两位导师协同培养,其中校内导师主要从理论方面给研究生进行指导,校外导师则从工程实践方面为学生提出工程实践课题。研究生自己在综合校内外导师两方面的建议后,自己动手查阅相關文献,发挥自身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开始实验研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利用即时的通讯工具建立校内导师-研究生-校外导师的三方交流平台,使研究生在工程实践过程对于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的反馈,实现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中的多级反馈。在这种机制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针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和实际培养情况进行交流,使校外导师明确培养目标,校内导师根据实际培养情况提供帮助。研究生向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即时地反馈课题研究进度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校内导师从理论方面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校外导师则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研究生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完善和调整。研究生得到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全程即时的指导,从而在整个横向课题小试、中试、生产调试的一系列过程中,全面地提高自身的技能。不仅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获得工程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

三、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作用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在实际工作中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高度契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现实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方位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了研究生的能力。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中,研究生全程参与校企间的合作课题,在方案的制定、修改、实施到完成的过程中,通过学校导师的指导和相关文献的查阅,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在校外导师的帮助下,快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此外,研究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对所在企业有充分的了解,积累了生产经验,为毕业时的就业选择提供了参考,减小毕业时的求职压力。

2.落实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校企联系。对于学校而言,培养综合能力强、操作技能扎实的专业硕士,是落实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现学校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能力,为学校带来声誉,从而有更多人才报考其研究生以及企业愿意与其建立合作关系,进而实现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和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此外,校内导师在与企业横向课题的合作和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势必要进入企业与校外导师进行频繁的合作和交流,这对于其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其后的教育教学和企业课题合作等大有裨益。

3.解决生产问题,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便利。在横向课题的合作中,对于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将由研究生和研究生校内、外导师三方协作,一起攻克,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直接的贡献。化工生产企业每年为挑选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正是为各个生产岗位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在“三位一体”的模式下,研究生培养与岗位需求实现更紧密的契合,在横向课题平台下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生在校期间便与企业在合作课题上进行合作,在整个课题的方案提出、修改、小试、中试、生产调试的一系列过程中展示他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造力等,企业可以在合作过程中发掘和培养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在基于横向课题的“三位一体”双导师的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企业实际生产三者紧密地联系了在一起,并实现相互促进,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252-253.

[2]张文辉,王东,吕露.工程硕士双导师团队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2,(02):78-79+62.

[3]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0):57-59.

[4]耿相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J].决策咨询,2014,(02):49-54.

[5]李爱平,张沪寅,丁红莉.从学术型硕士到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改革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6):230-231.

[6]葛学彬.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教论坛,2012,(07):109-112.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双导师实施策略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