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萍 陆兆攀 王建国 徐良晨
摘要:本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针对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探讨,以专业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结合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兴多元化教学模式,促使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加强。通过实践证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慕课的教育理念,通过重构和完善多元教学资源框架,立足学生差异,提升文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MOOC;“多元”教学资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132-02
“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有效融合各行各业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的提出,一方面帮助传统行业进行改革提高利润,另一方面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使我国社会形态更加进步。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图书馆等互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信息社会要求文科学生必须紧跟各行业信息化进程,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国高等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各学科学生系统接触计算机技术最早的途径之一,该课程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为后续专业课程中使用计算机做好基础铺垫作用。如何让文科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突破传统文理工界线,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培养既有传统文化素养,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文科学士,对“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较大的现实性意义。
一、“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与传统各学科专业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运用越来越紧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能力需求间的差距归因如下:
1.学生入学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基础较好的学生期望学得更深入,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会感觉教学进度太快,内容庞杂。有必要思考学什么才能使所有的学生受益。
2.“知识膨胀”与“学时数压缩”之间的矛盾。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让学生对此产生依赖,不管学习还是生活中,学生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求助网络,失去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急需转变学习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有限学时下,强化主观能动性,真正实施自主学习。
3.学生对优质课程的期待。学生对大学课堂是充满期待的,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MOOC+SPOCs+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上述诸多矛盾,是一门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又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群中引入慕课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的模式组建重构和完善教学网络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校内外慕课资源实现共享,构建向慕课发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形成向慕课发展的任务驱动法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今后各专业计算机能力要求上的差异不是体现在内容多少上,而是体现在不同的应用类型和不同的应用领域。因此根据文科专业特点进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分类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和新课题。
1.个性化服务,以专业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现代信息社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文科的信息处理具有非结构化特征,文科专业学生思维活跃,更擅长于形象思维。我校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文科专业为落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文科专业需求深度挖掘专业与计算机的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MOOC”模式组建和完善教学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个性化服务,使学生随时都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立足学生差异,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实践课程体系。为了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文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需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计算机基础的需求进行分层次。通过测试对文科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尤其在实践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设置“基础—技术—应用\拓展”3个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难度,如图1所示,实施差异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包括有认知实验、基本实验、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
1)基础应用层,帮助低年级学生初步建立工程的系统概念,提高操作技能。2)学科基础技术能力层,通过实验训练,养成科学、规范的研究习惯,掌握实验设计、装置准备、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分析的方法,该层次的课程是学校建设的重点。3)在综合实践训练协作-创新层次,和项目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三层次的实验与实践内容努力体现技术先进性,让学生及时了解技术进步的发展动向。
3.开发在线课程,增加学习灵活性。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引入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等新兴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考虑文科学生职业发展、专业需求等特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1)翻转课的应用。翻转课堂能够有效解决因为学习时间长而使学生分心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化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借慕课平台,提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在线交流,增加学习灵活性,教师转换角色在课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协作探究,以達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通过该课程学习拓展文科学生的视野,使文科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借鉴或者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解决其专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多元”教学资源开发框架研究。结合慕课理念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建设一个开放、互动、共享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研发基地”,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和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实验资源。课程教学结合“多元”教学资源包括:课堂小练习、课内讨论、课内实验教学、作业、课外材料阅读、课外实验报告和课程讨论区,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让社会生源能够间接参与实验课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本文从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经验出发,将翻转课堂、慕课等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MOOC在文科计算机教学中的推广和落地,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稳定的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需要热爱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更需要深度挖掘能够与专业应用高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吸引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保证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普运伟,耿植林,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3,(11):13-18.
[2]刘杨,黄振中,等.中国MOOCs学习者参与情况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