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红
摘要:在经历新课程标准改革后,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高中音乐这一门课,现在的高中音乐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有效的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高强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音乐再一次树立全新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健康的成长,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再一次提升。
关键词:高中音乐;德育;功能;渗透;元素;素材
目前,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同时也是广大人民教师共同的教学目标。之前的教师受到了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的荼毒,教师都关注学生的最后成绩,将德育教育忽略掉了。所以,现在,针对高中生而言,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多么重要。
一、音乐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早在西周时代我国就进行了礼乐制度,西周第一代周公姬旦,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也称礼乐制度,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所以,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让教育来感化人心,有效地实现了周王朝统治的目的;春秋末期的孔子也注重这种教育,将“乐”做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彻底的维护。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在古代,音乐不仅可以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还发回了德政的功能。现在与古代的不同点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倾听,不分贵贱。
历史性概念是音乐发挥德育功能的第一个因素,好比革命、解放、民族和阶级等。这种思想主要是体现了社会阶级的对立和民族的解放等,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和《马赛曲》,同为国歌,国家不同,爱国之情也不同,又如《国际歌》他是对旧世界下战书。《喀秋莎》这首歌不同于上面激烈强烈的表达能力,这周个曲调多变,旋律轻柔。《黄河大合唱》和《长征组歌》属于风格多变,是激情、高昂、战斗和抒情的有效结合。
时代性概念是音乐发挥德育功能第二个因素,《梁祝》、《小狗圆舞曲》这一类型的作品都体现了人们又美好的愿望、希望和美德,侧重表现了人们是多么的希望社会的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是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所以,这些作品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的中心思想是模糊的,所以,只有用乐器来对作品进行表达最合适不过。
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并不冲突,两者可以兼并,在教学中要发现、传播、享受美的过程。所以,在教學的过程中不能只政治说教。
二、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立足音乐内容,引发情感共鸣
尊老爱幼、相互帮助、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对党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在高中音乐教材中存在最多的歌曲,这些歌曲正能量充足,所以,这些正能量的歌曲都可以在高中音乐德育教学中运用。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要选正能量的歌曲,要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筛选,因为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教师带领学生去感悟作品隐藏的德育思想,从而将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比如我们再进行《我和我的祖国》音乐作品赏析之前,先让学生看歌词,了解到歌词中我国山河好风光,然后以此为基石,让学生直接通过图片的形式看我国的大好风光,让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这一宏伟的景象,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同时,作为高中音乐老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对比旧中国和新中国的发展迅速,让学生从根本上感受到祖国发展的如此迅速。高中生相比初中生而言,不管是思维还是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教师应该从整首歌的整体出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千万千万不要将自己对这首歌的见解、想法、感情强加在学生身上。
(二)立足社会实践,渗透德育元素
高中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的能力,要根据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特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户外课堂,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等。高中音乐教师还可以邀请老八路到学校演唱歌曲,相信他们的歌声会打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八路当时的不容易,让学生更珍惜现在优雅的生活。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让学生感受战争带来的残酷,烈士们的英勇献身,让学生在今后困难的时候会勇往直前,做新新公民。
(三)挖掘音乐背景,增加德育素材
高中音乐老师再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有音乐背后故事的歌曲,或者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歌曲,因为这一类歌曲对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松花江上》这首歌,这首歌主要是表达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悲剧,老师还可以通过显示文稿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到当时社会发生的事情,那些悲惨事件,让学生从内心里迸发出我要为了祖国强大而学习的想法。
三、结语
通过上述描述,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德育教育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后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吸取教学,一步一步挖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还可以从音乐看情感本身的内容。道德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可以支撑国家强大发展的灵魂,使重塑灵魂的直接工具。因此,音乐教师再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先听,再分析理解、欣赏音乐,在进行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把德育教育进行融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灵魂,只有将音乐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才能有效的进行全面性素质教育,才能为社会、祖国培养一个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德“如影随形”,育“润物无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6(05):222.
[2]高一.地方传统戏曲在普通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以九澧渔鼓艺术为例[J].戏剧之家,2016(16):215+221.
[3]王莉.人文素养提升视野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浅论[J]. 学周刊,2015(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