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沉默的尴尬

2018-09-25 06:49冯兆康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冷场公开课毛主席

冯兆康

摘要: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最感尴尬的可能就是自己在课堂上慷慨陈词之时,而讲台下面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任凭教师怎么组织课堂,课堂气氛依旧没有起色。这种课堂现象俗称为“冷场”。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如何打破这样沉默的尴尬呢? 笔者从自身的一节公开课经历,对“当课堂遭遇“冷场”时,应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历史课堂 、“冷场”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冷场”现象带来的尴尬

经过了多番准备,那节笔者自认为准备“充分”的公开课终于开始了。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视频导入,播放了一段以“文革”为背景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视频后, 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刚刚播放的那段视频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呢? 你有何感想啊?”

学生齐声回答“文化大革命”,但当我期待他们进一步发表感想的时候,课堂马上变得寂静下来。 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及时反应过来,只是说一句: “大家要积极回答问题呀? 要是想不到的,大家可以互相商量一下啊。 ”但是学生还是一脸迷惘。 最后,还是几经周折,才由我平日的得力“干将”,简单地感言了一番,才让我渡过了第一幕的“尴尬”。这样的“冷场”局面并没有就此结束,而那些自以为很有创意的构思几乎都卡了壳:

“你说我说”,请根据文字材料分析,分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的教学设想是安排小组合作探究,结果小组讨论活动完全开展不起来,平时课间活泼好动的孩子们,瞬间变成“沉默的小羔羊”,课堂气氛异常沉闷。 最后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是简单地照读课本上的内容了事。

“盖棺定论”,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曾问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大家认为要永远保留下去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学生再次上演了导入环节的那一幕,齐声回答“要”。当我再追问下去, 还是一片沉静,最后,还是不得不用“点兵”这一方式,结束了课堂的最后一次发问。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冷场”现象的成因

课后,我不断地回顾公开课上出现的种种“窘况”,今后教学要避免“冷场”现象的再度发生,就必须先要分析出“冷场”现象出现的原因。

1、问题设计难度大,“不接地气”。回顾本节课,我的问题预设难度比较大。对初中生来说,尽管都知道毛主席是个伟人,但对于“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却难于理解,因为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的原因,对文革背景的了解极为有限。再加上选取的历史材料文字量比较大、难于理解。学生探究兴趣不浓,而我又没有进行及时的提示,因而在课堂上出现了“冷场”。

2、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你认为是否应该永远保留毛主席在天安门的画像? 为什么? ”这个问题实质就是对毛泽东功过的评价,这涉及到上学期的知识,而大部分学生都忘记了这部分知识,因而在课堂上再次沉默。

3、公开课容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 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多了,学生未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再加上怕自己表现不佳会被老师批评,这使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有所表现, 形成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三、应对历史课堂“冷场”现象的策略

1、设置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应尽量避免出现提问那些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如: “是不是? ”、“好不好? ”。与之相反,教师应做好学前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课堂问题,注意设问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再回到刚刚那個问题,“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可以再进一步将这个大问题化为几个小问题,如, “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如何? ”“国人对毛主席的态度如何?” “毛主席认为当时中国存在什么威胁啊? ”这样设计的话,难度降低了,也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的信心和兴趣。

2、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一般来说,几个问题下来,教师就可以明确大部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是否已经遗忘,遇到前者时,教师应该果断放弃原先的提问复习法, 改由教师讲解,这样一方面能结束冷场局面,另一方面又更能有效对旧有知识进行复习, 因为这种情况下的复习,学生往往有“久旱逢甘露”的感觉。 对于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互相启发,交流经验,并容易使学生的紧张情绪有所舒缓。

3、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课堂中出现“冷场”,学生的思维难免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会因为紧张而思维迟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节学生的情绪,以求激活学生思维。 老师也可以走下讲台,通过对学生拍肩膀、竖拇指,表示对他们的肯定;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给予及时、正面的评价。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每句精彩的发言、每个独特的观点,都应给予真诚的鼓励。

综上所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冷场”现象是一种课堂艺术,教师面对“冷场”现象时要处乱不惊,针对不同原因形成的“冷场”现象做到细致分析, 及时找出合理的解决策略。总之,面对“冷场”窘况时,教师不能被“冷场”冻僵,而要千方百计地打破沉默的尴尬,力求做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在探求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论中学历史课堂导入》 王梦花,《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2]《问题设计:引领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李玉民 ,《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冷场公开课毛主席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长安画派“冷场”了?
高亮度冷场电子源研究进展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冷场君与人气王有时只差一个“如果”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