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弟怀 黄艳春
摘 要:高中数学作为高中课堂中的重要学科,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成绩,还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将知识吸收进去。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高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课堂授课,可以让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上、空间想象能力上都能有很大的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得到更高更强的提高,为下一学年的学习或未来的工作中打下基础.根据这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对教育方面是越来越重视了,高中的数学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果我们课堂上的授课方式是具有科学性的,那么同学们同样可以在其他科目中领略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达到共识.虽然,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成绩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高中教学系统非常复杂,经常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的接受能力受到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当然,由于每一种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相对高中数学教学来讲都不是定量的,要想使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与学生的发展更好的吻合,那么,我就需要紧紧地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发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改进.
一、重视课堂教学
课堂作为课改的主要阵地,是新课改是否有成效的直接体现。课堂教育的改变要从体现出来的问题入手,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让教学变得趣味些,不再一味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上,教师不是讲完一个课时就觉得万事大吉了,但也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要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前提,要有质量的保证,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只是讲了主要教学重点,其余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学习,不懂再去问教师,切实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性。教师要学会“精讲”,把主要教学内容讲清楚,如重点、关键性的问题等。
在上课时的要求:(1)内容要简洁。扣住主题要求,突显重点、关键问题、难点;(2)方式得当。既要能体现出教学目标,又能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3)言语简洁明了。趣味生动,其提示作用,不要一味的死板,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多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反复的练习,用口、动手、动脑充分运用课堂知识去解决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起监督和指导作用,练习的内容要得当,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不要机械重复去练习,要有分寸。通过练习,让学生稳定熟练的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全面能力,形成技能、技巧。
学生学会思考,去质疑问题,思维的驱动在于质疑,能成为学生的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而以前的旧式教学是以事先确定好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使得课堂气氛僵硬,学生的问答完全按照教师的套路,根本没什么价值所在,又不能有效的省时,这值得我们去反省。在新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的去探讨,在自己思考问题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反之,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是不会产生深刻问题的。教师的提问有利于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条捷径,那些具有提问思考能力的学生是学到了一项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让他们敢于提问和思考。
比如,①让教师去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去解决,在此过程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②教师要提倡学生主动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从学习的重点、关键点发现问题,学会从书上的例题中找到解决的方法。③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知识点都是前后联系的,有许多新的知识是在旧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所以复习旧的知识,也是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手段。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解题思想
在学生遇到数学应用难题的时候,教师为了能尽快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往往会将应用题中具体的量、包含的问题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等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就失去了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只会学到如何去套用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于套用模式越加熟练,到最后他们就会习惯于套用模式解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当出现了学生不熟悉的情景模式的时候,学生就可能会出现不适应、不会做的现象,因而,注重学生自身的建模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如今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1)认真审题,由于数学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出题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下分析理解所给的已知条件,分清题中重要的关系,舍弃掉无关因素的干扰,将题中具体的数量关系理清,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
(2)在学生能够明白的题意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每个量的特点,分析出哪个量是已知,哪些量是未知的,考虑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最后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或者数字语言,建立出数学模型。
(3)通过建立出的模型求解并得出结论,最终将得到的结论还原验证。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深入高中数学教学
我们对数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从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如果同学们常常利用信息化来学习数学,并且逐渐形成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数学的问题的习惯,就能减少同学们在数学上所消耗的时间,有时间去学习其他课外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如此一来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相反,如果学生不能接受信息化在数学中的应用,进而就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被迫的利用信息化只会耗费同学们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反而接受较少的知识。此时多媒体就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正面促进作用。所以老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实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让同学们养成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注重调動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激活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和依赖,采用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会提高学生的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