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川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作业马虎,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形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如果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平等待人,课内外都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如果学生能够由衷地理解和信任教师,对教师充满了敬意,喜欢并乐意接受教师,这样,表现在课堂上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活动一致.这样的结果,延伸到课堂教学中,一定能走出沉闷低效的传统教学的模式,奏出和谐动人的教学交曲.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他”型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机械训练,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使他们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躯体内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种师生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难以达到心灵的相互沟通,更不能取得学习上预想的效果.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主体间对话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转化.教师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课外生活,和他们多谈谈话,拉家常,多了解学生的情况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生活上的倾听者,遇到困难的解惑者.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将情感转移到喜欢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上.
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而高中的数学内容增多了,又大大的提高了难度、广度.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加上几次测验考的不理想,就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的脑子笨,不是学数学的料,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时,要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原因,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梯度,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心中有一种成就感,要让学生认为数学学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付出是有回报的.平时,对考试、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还是其它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再做类似的習题,来重新测试,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把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从感官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功能极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数学信息,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许多学生会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上这节课时,就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数学定了基础.不仅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的机会,还拓宽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视野.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讲授数学建模这节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煤气灶上,在相同的条件下,把相同的水烧开,开关的旋钮旋到什么角度时,才能使煤气燃料用的最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诱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拟合,来构造数学模型,经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的过程.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之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和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的魅力,从所谓的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进入到其乐无穷的数学境地.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保持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并且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参考文献
[1] 邓志力. 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速读旬刊, 2014(5).
[2] 李健英.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J]. 教师, 2011(20):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