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同时,朗读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是大有益处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形成一条有效的朗读指导途径呢?我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方面作的一些粗浅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叶圣陶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例如《观潮》中描写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而我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 入情入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真正有感情地朗读,绝不会是“喊”着读,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读”,是为了品位文章意蕴的较轻声地读(尤其在集体朗读时)。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教材中有许多刚刚提到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观潮》《草原》《火烧云》等,也有表达人间真情的文章,如《满山的灯笼火把》中“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在让学生体会到村里人找我时的心情后,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自然不再大声使劲地读,不仅仅体会到了一声又一声的急切,也读出了悠长的韵味。
在《心中那盏灯》的教学中,我一边让学生读,一边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激发想象,文中“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学生不自觉地随着文本加入了自己的动作,甚至有的同学还搓搓手、哈哈气,放在脸上暖和一会儿,再挪到脖子上取暖,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冷,也会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再来朗读,感情自然会融入其中。
三、 多样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我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个读、一个接一个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赛读等。我有时会在学习新课之前进行单个读,以便检查预习情况,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讲解。
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时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分组朗读无形中是一种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适用于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分析点拨之后来加深印象。
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我常采取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这种读法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负荆请罪》一课,因为这是一则历史小话剧的剧本,教学的重点又是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就以分角色朗读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角色朗读中感悟人物性格,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在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时就要首先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几句话连起来综合理解,遇到不懂的及时问。这样边读、边思、边问,以读助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如教学《我不能忘记祖国》一课中,宋庆龄的第一次回答时,由于课文内容的时代与现在相距较远,学生根本不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历史背景,所以理解课文的内容很难。我在学生默读前,提出了问题:“你读懂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出宋庆龄的爱国之心,了解中国为什么不会被淘汰?为什么说那时候的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理解之后,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宋庆龄的慷慨陈词。
当然,这几种朗读形式并不是固定格式,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中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師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辅以教者的示范、指点,学生多读多练,朗读就能真挚自然,就会更好地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感情。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覃荔嘉.朗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5.
[2]李毅.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闫涛,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