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018-09-25 06:49狄文雪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文化传播文化传承

狄文雪

摘要: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知从何时开始在生活中充斥着外来文化热,外来节日的气氛有的甚至超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同时高校英语的教育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视外国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表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变成了“哑巴”,不仅不会说,而是说不出来,在每年的高校四六级考试中都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段中译英的翻译,答案五花八门,水平也参差不齐。其实在英语的学习中,更应该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也应该让中国人了解传统文化的表达,这样可以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传扬中国文化。

关键词:高校英语;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在世界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正在蓬勃的发展,对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被世界所熟悉和敬仰。当前高校英语的学习则作为我国经济、教育、文化对外发展的基础与桥梁。然而,如今中国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现象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失,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二者有机联合在一起,成为了高校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英语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目前的状况,不可否认高校英语教育对于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着不磨灭的作用,确实使得高校学生更加了解国外的文化,然而,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接收国外的文化吗?当然不是,这也是在高校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单向的文化传播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学习中被忽视,甚至在有些课堂中根本没有出现过,这就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一种误导—国外的文化更加优秀。针对这种现象,十分有必要的加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用英語说得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更多的文化交流。

作为高校文化的传播者,不只是文学教师才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英语老师也同样应该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是学生摒弃崇洋媚外的思想,将传统文化的教学加入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世界文明对接。

二、高校英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

1、提高教师文化底蕴。教师的文化底蕴对于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对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应该做到谙熟于心,理解中英文语言背后意义的差异,不要让学生片面理解,例如:乌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无论是凶是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是几千年来一脉相的。然而在西方人的眼里,我们可以从影视作品中看出来,乌鸦是一种不祥的象征,因此在中西方文化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教师不可单一讲授西方文化的特点,而是双向解释便于学生自行判断与理解。

2、增加文化传播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很多种类,诗词歌赋、建筑、饮食、礼义忠孝廉耻、节日等等,连餐桌礼仪、敬酒礼仪都囊括其中,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阻止情景模式,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在情境中学习礼仪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五千年以来灿烂的文化精髓,《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哪一个不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可以学习、汲取知识文化、思想教育的书?哪一个不能指导我们形成自己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并将将中西方文化以自己独特的观点结合,才能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融合,将中华传统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传播。

3、变换文化传播方式。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主体,然而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课堂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视频影视作品教学、网络平台教学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首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讲授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再来鼓励学生课下多了解学习,在影视作品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书本中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4、拓展文化传播群体。学生无疑是文化传播的前沿群体,然而文化的传播单单靠学生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学生课外参加兴趣社团,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趣,进行学术讲座,组织观看传统文化节目,组织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讲授给他人的活动,更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总结

无论是何种需求,我们都不应忘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与伟大。学习英语是作为工具来进行更深层的经济、文化交流,万万不能做到以西方文化为荣,一传统文化为耻的态度,也不可做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过时、守旧的态度,改变高校英语的教学模式,融入多种文化,刺激不同文化的碰撞,提高我国对外交流的效率。对于每一位学生、每一位中国人来说,促进中西文化交流都是一种责任与义务,树立大国文化自信要从基础做起,从教育抓起,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屹立不倒,发出光芒,确保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参考文献

[1]张超杰,温雪仪.从历史角度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式教育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182-183.

[2]李玉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2):18-20.

[3]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01):39-47.

[4]卢绍迎.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239.

[5]刘晶晶.当英语教学遭遇中国传统文化——论英语教学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4):95.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文化传播文化传承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