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平
【摘要】 目的:探析在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中,精准减压和非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84例研究目标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运用抛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和参照组(42例),分别实施精准减压结合非融合技术和椎板切除减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在下地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方面上,试验组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在术中出血量上,试验组显著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L5S1、L3~4、L4~5椎间隙高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术后3个月的L5S1、L3~4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的L5S1、L3~4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中,精准减压和非融合技术不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还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关键词】 精准减压; 非融合技术; 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 临床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8.0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8-00-02
椎管狭窄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椎管各径线缩短,神经根或脊髓、硬膜囊受到压迫,从而造成的大小便、肢体无力、疼痛、跛行、麻木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1-2]。从病因上看,该疾病可分为后天获得性和先天性椎管狭窄,从狭窄部位上,其可分为腰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和颈椎管狭窄[3-4]。其中,腰椎管狭窄较为常见,以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肌体无力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5-6]。本次主要探索在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上应用精准减压和非融合技术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入选的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4例)均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纳入标准:(1)年龄超过60岁;(2)签署知情同意书;(3)均为单节段性腰椎狭窄症;(4)通过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骨质疏松;(2)合并有腰椎滑脱等腰椎不稳;(3)脊柱发生感染、创伤和肿瘤;(4)心理、认知和精神障碍;(5)重度狭窄(骨性狭窄等);(6)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者。本次研究在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开展。运用抛硬币的方式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参照组(42例)。其中,试验组:男女比例22∶20;年龄61.5~73.0岁,平均(64.92±1.52)岁;病程3个月~7.5年,平均(3.24±0.08)年。参照组:男女比例23∶19;年龄61.5~74.0岁,平均(65.06±1.48)岁;病程3个月~7.5年,平均(3.24±1.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分组研究价值。
1.2 方法
予以42例参照组椎板切除减压术:保持患者仰卧位,将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选取后正中入路,对皮肤进行逐层切开,然后对两侧骶棘肌至小关节部位实施剥离,切除两侧椎板、棘突、棘上等部分,将小关节部分保留,接着对椎间盘、软骨终板采取彻底切除,将椎间融合器以斜行45°方向置入,选取自体骨为植骨,借助椎弓根实施固定。术后将引流管留置,同時提供营养药物支持、抗生素等。予以42例试验组精准减压结合非融合技术治疗:维持患者俯卧位,施行全麻。对术野利用酒精、碘酒进行消毒,并铺巾。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在L4棘突部位用克氏针进行定位,以该部位为中心,对后正中纵行切口(长4 cm左右)进行选取,对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进行顺次切开,同时实施钝性解剖,对完整的棘上韧带予以保留,将其向较轻狭窄的一侧进行牵引,对椎板、小关节突、L4、L5棘部位进行暴露,给予小关节突关节囊保护。对L4椎板下1/3部位实施咬除,并将“盘黄间隙”的黄韧带切除,减压侧隐窝,充分暴露硬脊膜、神经根,接着将后方致压纤维环或间盘髓核切除,对骨赘实施清除。同时,对以L4棘突下缘为主的棘突间隙施行修整,给予棘突间隙大小试模测试。对合适尺寸假体进行选取,并将其置入,实施捆绑,对假体进行锁紧,利用小螺帽实施紧固,将多余的捆绑带剪除。接着利用X线透视,对棘上韧带下复位固定完整、假体位置良好进行确认,最后将引流管留置,对伤口实施缝合。术后采取抗生素,1 d后可佩戴腰围进行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1)经过影像学有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L5S1、L3~4、L4~5椎间隙高度。(2)比较两组下地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在下地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方面上,试验组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在术中出血量上,试验组显著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椎间隙高度对比
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L5S1、L3~4、L4~5椎间隙高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术后3个月的L5S1、L3~4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的L5S1、L3~4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发病因素为创伤后骨折、骨质增生、先天发育畸形等,主要由于腰椎骨结构或者形态出现变化,导致椎管结构异常,马尾神经遭受压迫或神经根受到刺激而造成。该疾病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会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行走功能,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7-8]。
在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上,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减压术,该术虽然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跛行、疼痛等临床表现,但由于术中切除腰椎后柱结构和韧带组织,极易导致腰椎不稳,此外,该术需施行较大的手术切口,因此易增加术中出血量,导致牵拉、瘢痕粘连等问题[9-10]。本次研究发现在下地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方面上,相较参照组而言,试验组显著更短,在术中出血量上,试验组显著更少(P<0.05),与吕建平[6]研究结果相符。精准减压与非融合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对软组织、韧带等正常组织以及脊柱完整性进行保留,不但可以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其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准确评估责任节段,可以对手术范围进行精确锁定,以此精准清除病变范围,使腰椎功能和结构得到重建。此外,在术中将合适尺寸假体置入棘突间,可以促进脊椎的高度恢复,使脊柱压力得到减轻,避免手术节段出现病变,以此促进腰椎的稳定,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的术后椎间隙高度显著优于参照组,表明精准减压与非融合技术可以有效重建腰椎结构和功能,手术疗效优异[11-12]。
因而,在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中,精准减压和非融合技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永新,尹利荣,李燕莉,等.融合结合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594-1596.
[2]杨兆义,王庆雷,马建华,等.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椎板间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减压手术治疗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21-1322.
[3]蒋明辉,吕国华,雷青,等.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改善效果及有效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3):2886-2888.
[4]曹华,祁伟,王铮,等.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7,10(4):308-311.
[5]張惠煊,张旋,简新民.选择性开窗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1447-1449.
[6]吕建平.精准减压联合非融合技术在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J].今日健康,2016,15(9):80-81.
[7]林院,郑武.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单节段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4):177-179.
[8]张云帆,李贤坤,肖景舟.选择性开窗减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4):299-300.
[9]夏子寰,伍骥,郑超,等.精准减压和非融合技术与传统融合手术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的短期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1):1073-1080.
[10]褚青波.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J].颈腰痛杂志,2018,39(1):101-102.
[11]何升华,赖居易,王业广,等.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6,37(24):3725-3728.
[12]张雅宾,毛克亚,李鹏,等.精准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9):780-784.
(收稿日期: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