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选择右美托咪定进行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117例腰硬联合麻醉患者, 依据接受干预药物的不同分为C1组(59例)和C2组(58例)。C1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 C2组给予芬太尼+咪唑安定。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警觉/镇静(O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段OA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在T2~T3时刻HR以及MAP水平明显低于C2组(P<0.05);两组在T1、T4时刻HR水平以及MAP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腰硬联合麻醉患者, 在实施麻醉过程中选择右美托咪定, 最终获得的效果同芬太尼+咪唑安定的联用效果较为类似, 并且可以将患者在实施麻醉过程中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有效降低, 最终确保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成功完成临床手术治疗。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右美托咪定;临床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26
临床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 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便是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通常在准备实施麻醉时, 患者会体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焦虑症状以及恐惧症状等, 并且在对内脏进行牵拉过程中导致出现的自主神经反射, 最终对患者的麻醉效果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本研究针对患者在实施临床麻醉过程中, 配合对患者选择镇静药物加以干预, 可以将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 临床手术方式均选择下腹部手术方法。排除合并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依据接受干预药物的不同分为C1组(59例)和C2组(58例)。C1组男43例, 女16例;年龄31~63岁, 平均年龄(49.56±6.46)岁;C2组男45例, 女13例;年龄32~65岁, 平均年龄(49.59±6.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 于患者L3~4间隙对患者实施硬膜外穿刺, 观察患者的脑脊液发生回流之后, 选择罗哌卡因(7.5 g/L, 12~15 mg)对患者实施联合麻醉。最终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后, C1组患者选择右美托咪定实施镇静干预, 1.0 ug/kg, 对患者临床用药时间>10 min[2]。C2组患者选择芬太尼+咪唑安定实施镇静干预, 芬太尼1.5 ug/kg, 咪唑安定0.05 mg/kg, 对患者临床用药时间>10 min。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OAA/S评分、MAP以及HR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段OA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在T2~T3时刻HR以及MAP水平明显低于C2组(P<0.05);两组在T1、T4时刻HR水平以及MAP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医院的手术患者, 内心会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感, 从而造成自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分泌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加, 导致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以及出现心率加快的情况, 导致患者的身体负担体现为一定程度的严重, 进而对临床手术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于临床应用后可以发挥显著的抗焦虑以及镇静的效果, 并且针对患者的呼吸只产生较小抑制作用。对于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为, 通过中枢a2-AR的介导作用, 针对离子电导进行有效抑制, 进而将患者神经元的兴奋性有效降低, 最终发挥显著的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各时段OA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在T2~T3时刻HR以及MAP水平明显低于C2组(P<0.05);两组在T1、T4时刻HR水平以及MAP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腰硬联合麻醉患者, 选择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干预, 获得的镇静效果较为显著, 麻醉过程中可以将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心率水平显著降低, 最终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手术成功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娜, 欧阳碧山, 刘佳, 等.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时清醒镇静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7(13):3547.
[2] 刘玲, 纪风涛, 刘付宁, 等.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1):49-51.
[收稿日期: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