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比较*

2018-09-25 01:17郭新刚
关键词:骶管氯胺酮小儿

郭新刚

(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 菏泽 274600)

小儿下腹部手术是临床外科常见的小儿手术,临床上术前麻醉常使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全麻,具有深度的镇痛作用,应用方便且安全性较高,但静脉用药存有用药剂量及副作用较大、苏醒时间较长、不易于管理等缺点,这给其临床麻醉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风险[1]。骶管阻滞麻醉是新一代麻醉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有效地减少了药物剂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部分下腹部手术患儿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对比单纯的静脉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入院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中抽取80例,其中男性患儿53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3.12±1.24)岁。所有病例均为我院外科收治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年龄不超过6岁,ASAⅠ级,均有明确手术指征;排除相关麻药耐受史或过敏史患儿,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或功能障碍患儿,先天性畸形患儿,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等[2]。所有患者在本次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分组 将80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年龄(3.27±1.13)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3.02±1.08)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30 min肌注0.02 mg/kg的阿托品,并于入室前肌注5 mg/kg的氯胺酮,待出现麻醉效果后进入手术室,并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2 mg地塞米松。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注射0.1 mg/kg的咪达唑仑及2 mg/kg的氯胺酮,然后进行手术,术中视患儿受手术刺激产生的反应对氯胺酮药量进行补充。观察组静脉注射0.1 mg/kg的咪达唑仑及2 mg/kg的氯胺酮,而后将患儿呈左卧位进行骶管穿刺,在穿刺点成功刺入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向内注入1.5~2.0 mg/kg的0.25%罗哌卡因,然后进行手术,术中视患儿受手术刺激产生的反应对氯胺酮药量进行补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使用氯胺酮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并在术前、术后对患儿的HR、MAP、SpO2水平进行监测,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儿麻醉使用氯胺酮剂量、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HR、MAP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及SpO2波动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手术情况对比(n=40)

注:#表示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手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检测指标情况对比(n=40)

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麻醉前相比P<0.05。

3 讨 论

临床上对小儿静脉全麻常使用氯胺酮,该药物起效快且能深度镇痛,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无法对术中牵拉反应形成有效抑制,因此小儿在术中会出现躁动等现象;亦可导致循环中出现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交感兴奋,进而使血压、心率等指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3]。同时小儿机体各器官机能尚未达到正常成人的强度,机体发育尚不完全,因此在进行全麻后常会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小儿分泌物亦较多,可导致误吸等情况的出现;且小儿对于缺氧没有良好的耐受性,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可产生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等痉挛情况,在增多麻醉、手术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同时,也加大了手术风险[4]。

小儿的骶管与成人相比容积较小,方便进行定位及穿刺,这给静脉全麻下行骶管穿刺创造了有利的基本条件,便于操作,且经骶管阻滞麻醉具有完善的镇痛效果,对各类应激反应具有较好的阻断,且因小儿末梢血管尚未完全发育,对其循环功能的调节能力较弱,血管的顺应性较差,因此交感神经阻滞不会对循环系统产生过多的影响,小儿在行骶管阻滞麻醉后表现出平稳的循环呼吸指征,有效保障了患儿的手术期间安全,降低其麻醉、手术风险;同时罗哌卡因带有收缩血管的潜在作用,在骶管麻醉中使用该药物可以防止血压下降[5]。而实施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能够减少麻醉中对于氯胺酮剂量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因氯胺酮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避免小儿对麻醉药剂出现不耐受的现象,同时在手术后也可以缩短其苏醒时间。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麻醉使用氯胺酮剂量、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HR、MAP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及SpO2波动均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下腹部手术患儿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具有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且术后苏醒较快,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骶管氯胺酮小儿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小儿涵之三事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