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晖 宣 玲
(1.蚌埠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00;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安徽 蚌埠 233000)
早发冠心病是指男性年龄在55岁以下、女性年龄在65岁以下而出现的冠心病症状,和晚发性冠心病相比,早发冠心病在预后效果、治疗费用及劳动力丧失等层面,均较差于前者。对此,为预防早发冠心病的出现,可在传统中医治疗的前提下,融合预防措施干预的方式,将患者并发症概率将至最低,减轻疾病痛苦[1]。对此,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诊疗的早发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诊疗的早发冠心病患者50例,将其纳入早发组;同期抽取50例非早发性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即早发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上限为70岁,下限为38岁,中位数为(40.3±2.9)岁;26例患者存在吸烟史、遗传史。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上限为75岁,下限为40岁,中位数为(45.3±2.3)岁;20例患者吸烟史、遗传史。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时,对两组患者施以瑞舒伐他汀(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091)治疗,即次剂量为10 mg,每日1次[2]。通过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期间MACC情况的检测,掌握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
高血压: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空腹8 h血糖≥7.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3]。
吸烟史: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每日1支烟或日摄入量在100 g;尿酸达至380 mmol/L时,即可证明患者处于增高状态。即TC(胆固醇)<5.18 mmol/L时,表现为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时,表现为降低;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时,表现为增高;TG(甘油三酯)<1.7 mmol/L时,表现为降低[4]。
早发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吸烟史、饮酒史和遗传史等比例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脂危险因素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对比[n(%)]
早发组患者TC、TG、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等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HDL-C、LDL-C、尿酸等指标水平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指标对比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早发冠心病比例也会随之上升,即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在55岁以下、女性发病年龄在65岁以下。若要预防早发冠心病的出现,则可在做好冠心病危险因素思考的情况下,对其施以有效的预防,再融合对症治疗的方式,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此外,在再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探讨中,可知吸烟史、遗传史、高血压、高总胆固醇和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与纤维蛋白等均是其危险因素,若达到相关治疗的效果,往往需要借助护理干预的方式,要求患者戒烟,再融科学的饮食结构,对家族患病史予以筛查,以此降低早发冠心病的死亡率、发病率[5-6]。
依本研究数据可知,早发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吸烟史、饮酒史和遗传史等比例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高血脂危险因素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早发组患者TC、TG、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等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HDL-C、LDL-C、尿酸等指标水平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冠心病和吸烟、饮酒与遗传史等危险因素存在关联,融合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能够在预防危险因素的同时,提高患者预后效果,达到通脉止痛和行气活血的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