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长龙小学 刘 睿
现在的中、小学都重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据笔者了解,不少学校的做法是:领导照读文件,然后布置几点工作,班主任在班里上情下达,把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知识教育。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无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甚至会错过最佳培养时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笔者认为,要教育好未成年人,培养出健康的人格,应该从以下 “三个阶段”抓起。
第一阶段是儿童阶段。这是最基础的阶段,一般儿童都在读一二年级,可塑性大,性格活泼,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多深的墙就要有多深的基。在这个阶段,学校就得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好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以后培养起来就比较麻烦。教师应重在指导学习习惯和品德行为习惯,父母则应重在品德和生活诸多方面习惯的养成。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做才叫勤奋学习,学生做到那些方面才算有礼貌等;而家长则监督孩子,回到家先做完作业再去玩,早晚坚持读一定时间的书。在礼貌上,家长要监督孩子做到客人来了,要主动打招呼、让坐。这样,教师与家长 “对口”教育,一“唱”一 “和”,养成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从儿童逐步成长为少年的过程,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 “黄金期”。到了少年,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表现出一些叛逆的言行,比如少言寡语,以我为主,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什么话都听不进,你叫他走东他偏向西,与家长对着干,家长说他两句就嫌你烦,嫌你唠叨。学生最听老师话。这个阶段,教师要担起教育的重任,要正确的引导,坦诚的关心。有时一句温暖的话,一个暖心的行为,都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不过,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健康的习惯,光靠学校还不够,还需要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担负这一重任。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比较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那时学生比较单纯,教育起来容易得多。进入网络信息的时代,人的思想也随之变化。因此,学校抓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让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新时代的特点。比如:说到做到的习惯、发现问题的习惯、爱思考的习惯、文明的习惯、读书的习惯、自我评价的习惯、向别人学习的习惯等都是值得提倡的。
第三阶段是训练阶段。习惯培养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打球需要训练,赛跑需要训练,学生的习惯培养也需要训练。但现在有的教师和父母在思想道德教育上,说得多做得少,讲得多练得少,甚至光说不练。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而且训练要反复、严格,并做到贴近生活,结合现实,讲求实效。比如:课余时间经常训练孩子读书,孩子就会慢慢养成读书的习惯,慢慢地阅读能力会有所提高;学生坚持写日记,就会养成写作习惯,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家里天天叫孩子扫地、拖地,孩子会热爱劳动,慢慢地就会形成良好的品格。
习惯的训练贵在坚持。儿童的好奇心强,欲望高,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巴不得想得到它,就算哭、闹,甚至在地板上打滚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似乎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但是,一旦得到满足,东西拿到手,时间长了,自然对此厌烦不感兴趣了。因此教师和家长在训练学生习惯时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直到形成良好的习惯为止。比如,培养学生爱看课外书的习惯。一是教师和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读陪看,边看边讲,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二是介绍或推荐不同种类的课外书,增加百科知识,以培养儿童不 “偏食”的习惯。三是每天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和识字量,以培养儿童自觉看书的习惯。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良好的习惯何愁不能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