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我国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迈入了较高的阶段,但是文化建设工作稍显乏力,严重制约了小学这一育人主体价值的全面实现。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探讨了现阶段小学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希望可以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小学;学校文化;具体内涵;现存问题;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21
作者简介:陈友水(1968—),男,福建闽清人,福建省闽清县城关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现阶段,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文化建设之于小学育人价值实现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在这一背景之下,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关注,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探究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以及改进策略,对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来说,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对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加强内部的文化建设,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文化建设工作所侧重的方向,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物质、精神以及制度这三个层面。需要注意的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独立关系,而是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是助力各所学校树立良好文化形象,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抓手。
就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来看,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最为基础的要素之一,是推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保障,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校园内部的硬件设施建设[1]。但是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对实体之间结构的安排,都反映着该校所秉承的教育观、价值观,凸显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制度文化充分彰显着校园内部各项事务推进的内在机制,是规范、引导各个主体行为的重要载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充分表现了规章制度之于工作开展的重要价值。
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集中彰显着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并且具体表现在校风、学风、班风等层面。任何一所学校,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样才能全面凸显自身的社会育人价值。
总而言之,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物质、制度以及精神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也是相关主体工作开展的方向所在。
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现存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文明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其文化育人价值的重要根基。但实践证明,大多数小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一些经济发达、教育资源充沛的地区,当地政府为各所小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所以各学校也加大了建筑的修建、设备的引进力度,旨在为教学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设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制于开放时间、场所等因素,实际的配置价值大打折扣,例如普遍存在的开放时间不充足的校园图书馆[2]。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受制于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规模,许多学校都未能为教学工作配备必要的设备,许多山区的小学甚至缺少专门的操场,如此一来,学校很难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与身体素质层面的价值。
2.重视力度不够大
小学精神文化建设工作深刻影响着广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以及道德素养的提升,对其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许多小学的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之于其育人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他们未能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的发展历程,学习校训、校歌等,所以学生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匮乏,就成为当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针对一些新型的价值引导方式,如校园广播宣传、公开课教育等还未能面向全部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创设。
3.组织管理不到位
校园内部各项建设事务的推进,离不开一个协调、有机的组织,同时也必须在制度层面获得强有力的保障。现阶段,许多小学并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许多领域工作的开展都呈现出无序、混乱的状态。即使是一些已经成文的制度,教师与学生也缺乏全面遵守的意识,所以无论是学生之间、教师之间,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很难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不利于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改进策略
1.加大重视力度
要想为广大学生创设更有利于其发展的良好校园环境。首先,广大办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文化立校的理念,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其工作开展的突出位置上。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相关主体牢牢把握学校的发展实况以及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战略,从而为相关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3]。总而言之,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思想层面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智力支持,为广大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2.立足发展实况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文化建设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这就要求相关主体落实“统筹兼顾”和“与时俱进”的具体要求,加大内外部的调研学习力度,全面诊断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这一工作的开展,主要涉及学校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工作、文化建设方向和目标的确定工作以及文化建设具体方案的实施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办学者应当充分发挥民主精神,了解到不同岗位人员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做到全员参与、全员建设。
3.合理配置资源
办学者应当充分整合并利用校内、校外的文化资源,提升本校办学的整体竞争力,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相关主体加大内部的教学设施、设备建设力度,牢牢把握广大教师的工作开展及学生发展需求,将物质资源落到实处。例如,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各小学应当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并为其提供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平台,使其可以打破原有教育模式的桎梏,走上信息化的教学道路。
4.完善课程体系
现阶段,我国各所小学的课程体系普遍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约束与规范,所以,无论是学科体系的设置,还是课程教材的选用,都凸显出理论性较强的特征。但是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之下,不同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应当凸显出自身的特色,所以课程改革就成为各小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需要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牢牢把握广大学生的多样化、层次化发展需求,融合一些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例如围棋课、插花课、武术课、游泳课等。如此一来,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理论学习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状况如何,深刻影响着广大学生理论知识的积淀、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形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小学的办学者与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提升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从立足发展实况、合理配置资源、完善课程体系等层面入手,不断提升其内部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最终助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 波.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文学教育(下旬刊),2016(6):71.
[2]余 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目標与策略——基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8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4):73-76.
[3]周 群,李劲松.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探索[J].学术探索,2014(12):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