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大东
[摘 要]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培养终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也更好地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激趣设疑;自学质疑;探究释疑;整合提高;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8-0071-02
为了摒弃以往那种“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构建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激趣设疑—自学质疑—探究释疑—整合提高—拓展训练,让创新在课改实验中彰显其独特魅力。
一、激趣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恰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就是教师通过问题或叙述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情境,而这个情境足以吸引学生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达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开始新的学习的目的。创设情境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创设情境作为学生主体特性进行有效体现、积极情感进行激发的重要表现,教师有效创设情境、巧妙设计疑问对学生人格形成、学习潜在能力发展、自身素质全面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时,将创设情境、激趣设疑作为激发学生内在探究潜能的重要手段和条件,设置融洽、有趣、民主、和谐的数学问题情景。
如数学课堂的导入,既要注重数学本质,又要注意适度化、生活化,使导入合情合理。在上《游戏公平》一课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于是,上课时我就问:“同学们,你们在公共场合玩过转盘的游戏吗?”“有谁参加过,谁能说一说胜负的情况和体会?”学生回答:“有一次,我花了10元钱转了5次转盘,无论怎样努力都拿不了大奖,最后只拿到一串钥匙链,心里很难过。”“我和几个同学也玩过,每人都转了好几次,可是都不走运,大家都抱怨运气不好。”我马上提出:“这其中有奥秘。”学生对这种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从而可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因此,合理创设导入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学质疑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已克也指出:“最精致的数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质疑性、探究性和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解决。再次,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最后,教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究。所以当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前三个月,我会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让学生从不会看书到会看书,从不会语言表达到会表达,从不会记笔记到会记笔记,从不会思考到会思考等等,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做教学的热心人,要把握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度,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疑”“去思”“去学”。
三、探究释疑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观察、猜测与验证等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于是,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探究释疑环节是新课程自主探究课堂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围绕质疑环节提出问题进行有效探究、解释,是课堂知识的再发现,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释疑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先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在自学质疑环节中提出问题,小组进行讨论、解决,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师给出适当的点拨。教师要适时恰当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交集体讨论和教师解决。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有限,理性概括能力一般,因此,他们的探究必定受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著名学者吕型伟先生曾就这一问题说过一段话:“不能什么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因为学习的时间经验是很重要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人不能事事都去经历,学生主要是学习和掌握别人的经验,好事也别做过头。”吕老师的话为学生的探究学习确立了基本原则。探究体验只有在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别差异的条件下,由教师精心选择,正确引导,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效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会增强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热爱数学、学好数学、获得知识和能力。探究释疑环节在新课程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是对自学质疑环节所提出的问题作解决或解释,也为最后做调整提供和拓展训练两个环节做必要的准备,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四、整合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教师给他们最宝贵的礼物就是一把“钥匙”。所以,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应注意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巩固强化教学的功能,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交流” 等练习方式,达到巩固所学内容、消除困惑、解决问题、展示自我的教学目标,从而使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拓展训练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些类型题进行适当的“变式”,能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拓展训练不同于题海战术,它借助于变式设问、变位思考、命题变换等方式,串联知识,丰富经验,开拓解决空间,有效地克服学生思维的狭隘性和盲从性,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新课程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真正学会学习,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创新在当今课改的实践与不断探索中彰显其独特魅力,让教师更能够领略和体验这当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德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2] 赵光千,李亚英,张英杰.有效上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