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才萍
[摘 要]教学是教和学融为一体的过程,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的教学离开了教研,会影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文章结合实例,分别从学生、教研组、科研组多个角度探讨了多重教学研共同体的构建,包括教学研共同体如何组建、如何高效合作,及其成效。
[关键词]教学研共同体;构建;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8-0065-02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木渎实验中学在多元评价基础上,注重构建的教学研共同体,就是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创建基于初中生同伴心理研究背景下的“学习共同体”
1.初中生同伴心理研究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为了提高“学习共同体”合作的有效性,我们以2016级学生(现初二)为试点,对学生小组进行了基于同伴心理研究的调研和系列干预活动,包括三次追踪测试,两期各八次的心理干预,两次行为实验,如今都已接近尾声,项目进展良好,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后期将深入到针对学困生的小组干预层面,以期提高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创建和高质量发展。
2.构建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学习模式
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课型,甚至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共同体学习形式,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深度。共同体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问题解决过程的难易,自主自发地变换合作的模式,大家平等地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常看到领先一步的“小师傅”,热情地点拨“小徒弟”;而这个环节的“小徒弟”,也许是下一个环节的“小师傅”。让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需,各有所长(长进),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这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效课堂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我们不仅结合各学科特点和小组共同体的学习模式,精心編写了各科导学案,并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形式的上课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化学组的“微课进课堂”、数学组的“学生师徒制”和“促进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多元评价方式”、语文组的“有效生成性教学”、物理组的“学生自备实验器材箱”、英语组的“初一新生学习习惯调查与培养”等,目的就是为了助推学生的学习。
下面我们以数学组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与收到的成效。
例如,数学组:促进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多元评价方式实践研究。
数学组形成以多元评价方式为手段,以促进数学深度学习为目的的“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的理论框架,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多元评价。以前任周先荣校长为首的数学课题组领题的“促进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多元评价方式的实践研究”,已被批准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重点资助课题。该课题的研究与新课程目标相吻合,与目前提倡的核心素养相得益彰,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担当。数字化的深度融入,互联网+,学习范式的广泛革命,这些都与全球教育改革相一致。
数学组还开设了不同的课型探究课,进行数学史、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讲评课,放飞学生的思维,提炼思考方法;数学反思课,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理性。
二、创建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发展体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与学总是融为一体的,新时代不断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如果教师没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要想“HOLD”住学生,恐怕很难。不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校也借鉴了共同体的共研共学共成长模式。
(一)加强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研组队伍建设
在木渎实验中学,每个教研组均创特色、比效率,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教研组。
例如,化学组建设:在做中求发展
木渎实验中学化学组现有化学专任教师10名,苏州大市学科带头人2名,是吴中区的优秀教师群体。近5年来,组内成员领题的市级课题2个(1个结题1个在研)和区级课题2个(均已结题)。无论是优质课评比还是基本功竞赛,化学组都有较好的表现和成果呈现,仅2017年就获得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的好成绩。教研组从组长心态与职责定位出发,提出了组长需要做到四个一点,分别是:多做一点、能做一点、坚持一点和多想一点。化学组的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这支队伍在发展中的四大基本原则的制定,那就是“目标清晰、团结协作、学会借力和体现价值”。
(二)加强基于“研究共同体”的科研组队伍建设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育专家、教育名家,国内著名的特级教师如魏书生等,都是教科研专家,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来没有离开过教育教学研究。为此,从2017年起,学校教科室组织成立了“木渎教科研共同体”,以微型课题为抓手,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首次申报了14个微型课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艺术、体育等学科,还有教科研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学生社团、班级管理的研究等。这不仅开创了初中学校“互助式”微型课题管理方式研究的先河,更得到了区教科室领导的关注。一年后这些课题带来的不仅是14个研究成果,更是助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助推了课堂的变化、学生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
三、创建基于“发展共同体”的家校合作体系,提升家校凝聚力
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与家长本身就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学校有着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但是离不开家长的信任与大力支持。有位智者提出:“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是复印机”,形象地道出了家长、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在我校,德育处定期聘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家长课堂”,把科学教子的理念与方法教给家长,解答家长们的问题。家长成长了,必定会“反哺”学校教育,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同时,我校注重“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常发挥家长委员们的桥梁作用,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四、风雨兼程,我们依然会坚定前行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从不做费力的事!”是的,教育是鲜活的,教育之道,以人为本。脱离人的发展去追求教学的结果,犹如舍本逐末。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主体,教育本来就是充满幸福感的事情。教育不仅可以很唯美很幸福,教育也可以很有效很实际,追求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之间和谐的原生态关系,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如今,我们已经开始,正在幸福地向前走……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