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2018-09-21 11:12孙月玲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经费高校

孙月玲

[摘 要]2016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在科学研究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科研管理和运营机制的活力。本文试图从“放管服”的角度出发,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为出发点,分析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放管服”的视角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以初步建立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财务管理体系。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2.001

[中图分类号]G644;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2-000-02

“放管服”是我国的经济改革政策,具体指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放权并不是放任市场自由发展,而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保证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作为科研项目的主力军,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扩大高校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科研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保证科研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从而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的环境。

1 “放管服”的内容

在201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初期,政府将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作为政府的重要事件。“放管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

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减少投资项目审批,缩短审批核准以及备案范围,能够贯彻落实企业与个人投资的自主权。第二,减少对产品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并减少对机构与活动的认定等一系列非许可审批。第三,各地政府应积极推进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1.2 提高人员费的比例

“放管服”大幅度提高了人员费的比例,将人员激励支出占间接费用的比例从5%提高至20%。同时,针对参与项目的博士研究生、科研辅助人员和研究人员,根据相关规定提供劳务费,并不设比例限制。

1.3 差旅会议的标准不简单参照机关和公务员

科研院所与中央高校根据工作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差旅费管理方法,明确开支标准与业务性会议规模等。同时,差旅会议标准不简单参照机关与公务员的相关标准。

1.4 简化科研经费中仪器设备采购的管理

相关部门要对进口仪器设施进行备案,并对科研院所与中央高校采购的目录内项目进行评审与自行采购,有助于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

1.5 合理扩大各个高校科研项目的自主权

扩大了科研院所与中央高校的基建项目自主权,简化了环评与用地手续,并将自有资金以及不申请政府投资的项目审批改为备案,并且落实完善股权激励政策,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有助于精简、评审。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重立项,轻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科研项目与经费当成考核教师与科研管理的重要指标,并将科研项目与教师职称评定、竞争关键岗位相联系,导致科研人员想尽办法争取科研项目。但由于部分科研人员缺少财务知识,编制的项目预算经费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实际科研所需要的费用,从而造成结题结算与预算编制不匹配。再加上部分高校在对科研人员进行评定时,只认可科研项目的第一负责人,所以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时,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科研人员松散独立,导致申报数量多,但规模却很小,从而给财务核算与项目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重立项和轻管理会制约科研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使团队跨学科联合和进行科技攻关受束缚,难以实现创新学科交叉集成与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不利于提高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和核心竞争优势。

2.2 经费使用效率低

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不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并未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融入学校统一管理中,大多数科研经费到账后由科研负责人员进行支配,导致项目管理与经营管理脱节,从而造成经费使用效率低。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科学、不规范,大部分高校虽然具有详尽的经费支出标准与范围,但是由于科研经费众多,难以实现科研经费多元化与层次化管理。特别是在横向经费管理上,高校难以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执行力度较弱,时常出现运用科研项目圈钱或者是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成本核算,大多数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且并未核算教研经费花在何处,再加上科研人员认为科研项目是个人争取来的,所以会出现科研经费支出难以实现专款专用,进一步造成经费使用效率低。

2.3 内部监管不到位

内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报销条款经常变化,宣传也不及时,导致高校科研经费报销条款随意更改。第二,由于高校科研人员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尚不熟悉,导致编制内容不全面,难以保证各项开支具有科学的论证支持,从而产生预算不科学、不准确等问题,难以真实反映预期成果所需要的成本。第三,由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导致预算指导能力有限,难以对经济预算的效益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进一步造成经费使用出现监管不力等众多问题。

2.4 科研人员能动性不够

在当前国内的学术现状下,大部分优秀的科研人员难以静心做学术,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人才,虽然国内学校拥有丰富的经费资源,但是将资源以可量化业绩分配到各研究团队,资源会大大减少。同时,由于科研人员的经历与工作时间有限,也会造成科研人员的能动性不足,出现资源外流等现象。

3 新形势下高校加強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针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申请与使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管,通过建立预算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监督。同时,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信息沟通制,减少委托与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利用多维数据建立专门的科研管理平台。

3.2 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高校要有效整合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与科研资源,建立与科研管理相关的部门,使设备、经费实现共享。第二,高校要不断完善科研项目信息建设,并加强科研经费监管,从而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3.3 加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成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专门机构,并安排领导进行绩效评价,对于较小规模的院校,可以对已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专业化培训水平。针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高校应当完善评价内容,改善传统的考评制度,将注意力转移到科研成果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上,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重点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此外,高校可以采用个人与团队结合的评价方式,重视个人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集体绩效考核,实现个人利益与团队循环发展。

3.4 健全科研经费的监管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首先要健全科研经费监管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在多维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高校要参照系统内部的资产配置情况,制订设备计划,并且将经费评审与分配过程在科研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公开,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提高科研经費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性。同时,高校要对科研活动与资源分配进行计划、组织、调控与分析,进行全面预算,并制定预算管理机制,从而使各项活动与资源分配根据计划有效运作;切实发挥预警作用,提醒科研项目负责人重视预算,并对未预计却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预警提示。此外,高校要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审批程序与制度,明确规定预算调整范围、条件与程序等,防止出现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

4 结 语

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去探索研究。国家的政策随时在变化,学校的内部管理办法也在相继制定和修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应该本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宗旨,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保驾护航,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雯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设计[J].云南科技管理,2006(1).

[2]钟荣丙.科技经费的监管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

[3]宋茜燕,翟亚军,郑晓齐.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王明春,张鲜华.高校科研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及对审计工作的启示[J].审计研究,2013(3).

[5]高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3).

[6]张瀚文,尤鹏宇.“放管服”新政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J].纳税,2017(32).

[7]张颖萍,卢梅.基于“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7(22).

[8]黄振胜,张嘉祺.“放管服”背景下N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7(24).

[9]肖斐,曾亮珍.“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当代会计,2017(7).

[10]张剑飞.“放管服”政策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7(29).

[11]陶元磊,韦法云.“放管服”下的高校科研经费风险管控——从管理会计视角出发[J].教育财会研究,2017(2).

[12]陈丰,许敏.深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推动国家创新战略实施研究[J].现代商业,2017(16).

猜你喜欢
放管服科研经费高校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