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丽
摘 要: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职教师提高实践技能,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意义,从高职院校的授课现状和学生的特点出发,阐述了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关键词: 高职教师 教学改革 企业实践
一、企业实践的意义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教育部提出的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白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的差距,带着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掌握相关生产工艺和新的技术信息,同时对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有充分的认识,大大提高实践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也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切实的了解。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不仅使教师体验到企业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发现教学内容和实际职业工作需求的脱节;了解职业岗位(工种)对岗位工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高职教育新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教师在企业的实践,使课堂教学和现实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为一名食品专业的教师,我每个假期都会去不同的与食品相关的企业实践,企业实践确实给我带来了“实惠”,意识到之前的授课只是纸上谈兵。在现代化的食品企业里,接触到的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一些高精端的仪器能真正动手操作,掌握先进的食品检测方面的知识,不仅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对于当今食品行业的前沿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于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职院校下企业实践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高职院校授课现状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走访,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授课大多数是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多媒体在给教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弊端,比如一份多媒体课件反复利用几年没有修改,教师不写板书、授课较快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完全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比如食品专业,一些理论课比较抽象,单纯的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必须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的现状是学生进行实践课的课时较少,实践内容陈旧,教师的实践技能不高,不能将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和企业脱节。如果教师都没有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那么怎么能教出合格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真正和实际接轨,去企业实践是一个真正可行的办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时代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没有考上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手能力薄弱,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教育教学投入不足,实训室设备不完善,学生接触的都是陈旧的设备,没见过先进的仪器;二是实训室设备齐全,但教师对于设备的使用不精通,只是讲解皮毛,造成学生只是看过仪器,但是不会使用。
2.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缺少集体荣誉感、责任心不强。
一些高职毕业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专业能力不强、不精专。
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盲目开设就业比较好的专业,但是在师资方面和设备上难以跟上,对本专业的知识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造成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上存在差距。
四、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收获
1.教师实践能力的突破。
下企业锻炼学习,增强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获得了企业各方面的真实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了该企业各方面的操作流程,不仅提高了实践技能,而且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了,更提高了实践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实践发现,我们的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是具体到企业中差距还是很大,同样,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学生身上,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
2.教师教学理念的突破。
下企业实践,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和员工们做同样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有了更深的知识。通过到企业实践,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明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通过企业锻炼使教师认识到教学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了解到当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为以后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的工作中有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对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进一步的思考。
3.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通过在企业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企业工作的严谨,现代化的生产线,是不允许有一点偏差的,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值得学习的。食品专业的教师更要把这种严谨的精神传递给学生。食品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以后学生会从事和食品相关的操作及检验工作,从事“入口”行业,这就要求学生有严谨认真、诚实守信的品质,严格把好食品生产及检验的每一关,确保人们吃到的食品都是健康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诚信的理念灌输给学生。作为教师,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就是我们的产品,只有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为社会所用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把在企业中所学到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贯穿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把这种精神传播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对以后教学改革的建议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虎頭蛇尾,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将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一直进行下去。教师到企业实践,获得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就能明确企业的用人要求,加深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为以后的课程改革提供明确的方向。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另一方面使专业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更有针对性、方向性,努力做到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搞好实训室、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职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去企业锻炼,大多都是自己联系企业,对于资源比较匮乏的教师来说想去企业实践有一定的困难,没有相关的企业愿意接待。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发生,高职院校能否以学校的名义联系相关企业,组织教师去企业实践?这样能使教师更深入地接触到企业内部,真正学到本领,教师也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比如可以给企业提一些建议或者一些改进方法,实现共赢。高校与企业联系能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出路。
除了教师下企业实践提高技能外,学生能亲自去企业实践更重要。要求学校争取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的趋势。高职院校可以请企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学校授课,请他们一起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积极听取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陈见辉.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进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必要性[J].教育时空,2016(24).
[2]董娇.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心得体会[J].科技信息,2012(10).
[3]武俊梅.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0(06).
[4]邓人芬.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如何实现校企双赢[J].知识经济,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