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同森
摘 要 学具可以增强知识的形象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特点及运用。学具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对“巧用学具,助学数学”的主要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 学具;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7-0080-02
1 前言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而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进而需要使用学具开展教学。学具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初中数学中抽象的知识较多,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具在教学中的优势,将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进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并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利用学具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 运用学具开展数学教学的意义
促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抽象性更强,尤其是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學生很难通过想象真正掌握相关知识。而数学学具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运用实际物体展示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观察实际物体变化过程时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具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现象,在利用学具探究数学现象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具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连接学生思维和数学知识的桥梁。学生通过学具形成数学思维,学习形象的数学知识,进而掌握数学知识的抽象含义;数学知识通过学具转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对其理解[1]。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知识与学具的内在联系,从而利用学具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使学生形成探索能力。初中学生拥有探索能力,并将其运用在数学学习中,实现高效的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成绩;同时,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前提条件。初中数学教师运用学具促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数学学具存在的重要意义。
促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习 学具教学的方式既可以是学生单独操作学具,也可以是学生共同操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利用学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个人操作、小组合作以及班级合作操作学具等形式,展开多种形式的学具教学,改变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学习构建平台。如指导学生利用学具设计图纸,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交图纸,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配合教学活动,且在设计图纸时尽量使用最少的学具设计最多的图纸。教师的要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图纸设计,在设计中交流想法,彼此愿意接受对方的意见,并在设计中积极实践各自的想法,设计出风格独特的图纸。同时,学生会积极探索学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学具的价值,争取减少学具使用次数和类别,设计出最多的图纸。在利用学具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学习思想 渗透数学学习思想是提高初中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数学学习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学习思想、对比学习思想、转换学习思想等,渗透数学学习思想可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进而利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较为广泛,且使用效果较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具渗透数学学习思想。转换图形可以说是利用学具渗透数学思想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图形,掌握图形特点;其次,学生利用学具转换原有图形,四边形转换为五边形或是三角形等;最后,教师总结图形转换过程中渗透的数学学习思想,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学具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学习思想,是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3 巧用学具,助学数学
结合教材制作学具,激发学生求知欲 强烈的求知欲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期望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自制学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积极配合教学活动,为学习数学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自制学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定理等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前认真备课,从而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习惯等选择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且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可以学会自身的全部知识,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并能够创新自身的学习方法,对数学知识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学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行制作学具,从而营造出积极、轻松、欢乐的数学教学环境[2]。
如在讲解“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多边形或是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多边形,使用剪刀和纸板剪出不同的多边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将多边形分类,并总结多边形知识;其次,教师利用问题引入内角和知识,如“什么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内角和如何计算?与边数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由此引发学生利用自制的多边形学具探究其内角和定义、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笔和直尺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其他的点引线,构成多个不同的三角形,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推断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在讨论中得出“多边形内角和等于边数减去二,其结果乘以180°”的结论。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多边形知识指导学生探索其边数与对角线之间的关系。
通过自制学具的方式学习初中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希望利用相同的方式学习其他数学知识,进而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制作学具,探索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学具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促使学生运用自身的能力,积极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发挥自身能力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且直观的事物掌握并利用数学知识。学生在利用学具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从而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学具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引起学生不同感官体验,利用数学学具进行实验,验证结论的准确性,观察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数学学具的学习方式,掌握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从而了解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
如在讲解“三视图”的过程中,由于三视图的空间立体感,学生只能想象,不能通过实际物体掌握三视图知识的精髓,不仅影响信心,更加影响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影響自身发展。教师要想通过直观的方式讲解三视图知识,则可以利用投影仪展开教学,同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文具盒、书本的形状,并将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笔记本上,综合所画出的平面图形,使之成为立体图;而后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平面图与立体图之间的联系。通过将身边物品变为学具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使学生认识到: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学具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主动寻找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成为学具的物品,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文具盒、书本等均可以看作数学学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发挥学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巧用学具挖掘知识内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运用学具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挖掘知识内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运用学具进行学习的好处,从而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促使学生积极使用学具学习,并在现有学具无法满足自身学习需要时,主动动手制作学具。可见,教师应巧用学具挖掘知识内涵,强化学生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将数学知识具体化,引发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进而采用灵活的方式学习数学,并探索知识的内涵[3]。
如教学“函数”的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函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具,探究函数的内在含义;观察在运用学具过程中,产生的函数现象是否与自身掌握的函数知识存在差异。若是函数现象存在差异,则思考使用的学具是否存在区别,使用学具的方法是否相同;同时,学生之间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学习,从而总结出函数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掌握函数知识的内涵。教师不需要制定探索函数知识的具体内容,允许学生发挥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函数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此外,运用学具学习过程中,可以与分组学习方式结合,每组学生使用不同的学具探究函数内涵,从不同的角度掌握函数知识,并利用函数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利用学具教学是将初中数学知识简单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利用学具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将重点知识简单化;而学生在利用学具学习过程中也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利用学具挖掘数学知识内涵,才能发挥学具的作用,体现出学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可见,学具的作用需要教师和学生配合才能发挥出来。
4 总结
初中数学学具非常丰富,教师不仅可以使用现有的学具,还可以自制学具,并在自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学具是学生思维和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学生可以通过学具感知数学知识,促使学具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工具;数学学具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并使学生逐渐学会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总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学会巧用学具,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晓飞.自制学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17(1):44.
[2]边丽敏.例谈传统学具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80-81.
[3]邓晓春.初中数学教具学具的制作及应用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