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安
(余安安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禅文化无可厚非是通过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觉悟,其主要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讲的就是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而领悟到的真实的生活本质,最初的生活样子,本真。别于当代城市吵杂浮夸的节奏,以及程序化的生活。禅意生活就是达到了自知、自觉、自由的境界。其表现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当我们将此行此业融入禅的意识以及禅的境界,它便成为了“禅”的一种。在此也印证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提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思想,即有生活禅。茶道中讲究的就是“禅茶一味”通过朴拙、素雅的茶具和挂上几幅禅僧瓷板作品来布置茶空间,展现安详宁静的禅茶氛围。
图1
前言中所提到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而领悟到的自我真正智慧,真实的生活本质,最初的生活样子,本真。这样就是达到了自知、自觉、自由的境界。在这个层次上,禅与陶瓷艺术可以说师同出一辙的。陶瓷艺术也是强调追求、探索自我的过程,聚集环游在肉体和灵魂之间的感悟因子,再借助外在的物像(以陶瓷为载体)去体现出来。
图2
佛教中提到人活其一生终归尘土,瓷器,是人类社会最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也是由泥土烧制而成,陶瓷艺术则与佛、禅文化不谋而合。陶瓷禅境作品是陶瓷艺术家通过借助外在的物像(以陶瓷为载体)表达生命最高的智慧,它们经过上千度窑火的煅烧,经过窑火的烧制除去杂质,达到精纯为一,则可以让地下平常的泥土形成一件件瓷中之精品。同理可得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黎民众生,就好比那一堆堆平常的泥土,修道的过程就像是用烈火烧制陶瓷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经40年的发展,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的标准生产为我们提供形形色色的生活用品,虽是方便快捷,但器物生硬呆板、冰冷,人们只是把这些当用品,毫无附加值。人们开始怀念儿时在田间嬉戏的乐趣,在池塘边玩泥巴、捉泥鳅的自由自在。人们住在方正的房子里,躺在方正的床上,办公桌上放着方正的电脑,我们的生活也是模式化的、程序化的、忙碌的,已不再是生活而是生存。失去人活着的本性,不再真实。
所以近两年流行新中式装饰,名宿取代旅馆,采用禅意软装作品装饰设计生活空间:茶空间、书房空间、打坐冥想空间。这就不可避免需要用到具有禅文化意境的陶瓷,禅文化对生活的重视,对人性的高扬以及对自然的回归在当今社会里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当禅的境界和生活理念相结合的时候,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个健康又充满活力的世界。当代喜多陶瓷艺术家的陶瓷作品设计里融合了禅的精神,器形厚重,色泽朴素,禅茶一味。随之灯红酒绿、吵闹的城市中慢慢出现股股清流。呼吁人们慢下来,体验生活,体验非日常感觉,非日常消费,引领返璞归真、充满禅文化的生活。通过旅游住民宿,进而转换人们的生活模式——禅意的生活模式。
瓷器上禅僧形象源于佛教绘画与文献,具有鲜明的宗教背景。明朝万历年间,景德镇窑的五彩及天启青花瓷器上有着大量的达摩的形象。以达摩人物纹盘最为典型、突出,画面中体现出达摩“一苇渡江”跨海东渡的经典故事。盘子边沿画着双龙纹与双凤纹,盘内底以釉下青花及釉上红、绿、黄等颜色画出达摩像。达摩立于一支芦苇之上,漂行在海面上,周围衬托着群山与彩云,气氛祥和,画工精湛,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尽显禅意文化。
明朝末年崇祯年间,景德镇民窑制作的青花瓷中有大量的布袋和尚僧侣题材的画面,现在珍藏在上海博物馆内的青花瓷中就有不少绘有布袋和尚的,例如器形外壁画着一个乐呵呵的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身边一群孩童围绕嬉戏,孩童们有的拉扯布袋和尚的念珠;也有的爬在布袋和尚肩膀上掏他鼻子、挠他耳朵;还有的趴在布袋和尚的肚皮用布条逗他鼻子;十分生动有趣。
清朝民间青花瓷中也大量出现禅意的僧侣形象,除了表现禅文化内涵外,也融入民间大量的世俗生活情怀,画面中充满着安详无忧的寓意。比如乾隆年间,景德镇窑青花瓷上有达摩面壁的禅意形象,达摩禅坐面壁,形象生动,面容慈祥,给人以亲切之感。
陶瓷的发明与制作过程,就是我们明心见性之顿悟与修炼过程,也是也获得天下大道的过程,它们原原般般,无一丝的误差。禅与陶瓷艺术可以说师同出一辙的。陶瓷艺术也是强调追求、探索自我的过程,聚集环游在肉体和灵魂之间的感悟因子,再借助外在的物像(以陶瓷为载体)去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