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求源“理”向深刻

2018-09-20 10:52黄伟华
新教师 2018年6期
关键词:道理正方体长方体

黄伟华

【教学片段1】凸显本质,寻求道理

师:罗老师带来第一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会是什么图形呢?猜对的这就是你的礼物。

学生猜,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

师:第二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它会是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生:我想把3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连在一起,我猜长方体。

课件出示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如图1)。

师:猜对了吗?我说它是3立方分米,你们同意吗?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它有3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

课件出示第三个立体图形(如图2)。

生:8立方分米。

师:为什么?你怎么知道?

生:有8个1立方分米,就是8立方分米。

师:从中你明白什么?

生:有几个1立方分米,体积就是几立方分米。

师:接下来这个立体图形,如果想要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希望罗老师给你什么提示?

生:它由几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垒成。

师:这个提示好不好?好在哪?

生:只要数出有几个1立方分米,它的体积就是几立方分米。

【赏析】解读体积这一概念的本质在于度量,将三维图形的空间大小度量以后,数一数,有几个相同体积单位累加,最后用数来表达这个图形的体积。罗老师准确把握体积这一概念的本质,设计巧妙的问题串作为思维的导向,一个“猜”字轻轻地撩起了学生的思维之帘,起“疑”思“理”,主动将体积单位与体积联系起来。不规则立体图形的设计更是妙不可言,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领学生从“规则化”的浅显认知走向体积的本质内涵,进而感悟不管图形长什么样,其体积大小就是体积单位的累加。在这个过程中,罗老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抛开知识外在的“形式”,分析其中蕴含的本质,寻找体积之理。

【教学片段2】把握内涵,辨析道理

1. 究——理通关系。

师:要解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问题有什么办法?(出示长方体)

生1:在长方体里摆小正方体,可能是16个,因为旁边大约摆2个小正方体,一面摆8个小正方体。

生:假设长方体的长是4,宽是2,长可以摆4个,宽可以摆2个,高可以摆2层。以这种方法来算。

生:我觉得长方体的长是5,宽是3,高是2。

师:如果需要罗老师给你帮助的话,你需要什么帮助?

生: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为什么要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件出示长为5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3分米。

生:知道长、宽、高,就能知道一共要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讲理:长5分米,表示可以摆5个正方体,宽4分米,可以摆4个,高3分米,可以摆3层。

教师结合课件逐步演示,在图中标出小方块与长度信息。

师:现在能告诉我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1:5×4×3=60(立方分米)。

生2:可以得到一个公式: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

2. 悟——理向清晰。

师:在这个式子里,5分米是长,4分米是宽,3分米是高,长、宽、高各表示什么?

生:在这个式子里,长表示每行摆几个,宽表示摆几行,高表示摆几层。

师:再往下想,5×4表示什么?

生:一层有几个。

师:再乘3表示什么?

生:长方体的体积,一共有几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

3. 辨——理至遠方。

(1)独立计算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长3分米×宽3分米×高3分米,长9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并说明道理。

(2)思辨“体积一样的长方体形状为什么不一样”的道理。

(3)联系猜想。

师:罗老师家也有一个长方体,体积也是27立方分米,形状不同,猜猜我家的长方体长什么样呢?

生:长27分米,宽1分米,高1分米。

师:我家的长方体有可能比它还长吗?

生:把每个小正方体切了,然后一个个摆起来,多长都可以。

【赏析】一个没有任何提示的长方体,却引起学生思维的阵阵涟漪。学生在罗老师的引导下又一次主动建立体积与体积单位的联系,在脑海里有序地沿着长宽高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去拼摆,从而架构“长方体的长与每排个数”“长方体的宽与排数”“长方体的高与层数”及“长方体的体积与体积单位正方体的总个数”这四组数量关系之间的桥梁。伴随着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罗老师以问题为引领,启发学生在数形结合中不断思辨、反复悟理、逐步抽象,从而突破认知障碍,获得对知识内涵的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也就应运而生。之后又进行巧妙的变式,引领学生辨析“体积一样是27立方分米的长方体形状不一样”的原因,继而猜想“体积是27立方分米的长方体还可能是什么样子”,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体会极限思想的同时突破了以“整数个”体积单位度量的固有思维。学生在辨析中悟理,深入把握内涵,理解“长×宽×高”的内在道理。

【教学片段3】追溯本源,明晰道理

师:有人说,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道理是一样的,你同意吗?

生:不同意,线、面、体不一样。

生:单位不同,但都可以算。

生:都能测量。

师:长方体的体积用体积单位来测量,长度和面积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二年级。

师:这条线段是多长呢?(图3)

生:3分米。

师:你怎么知道是3分米?

生:有3个1分米就是3分米。

师:再来到三年级,这个长方形面积又是多少?(图3)

生:有6个1平方分米,面积就是6平方分米。

师:如果有一个长方体,长为a,宽为b,高为h,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a×b×h。

师:在这里,a表示什么?b呢?h呢?

生:a表示每排摆几个体积单位,b表示摆几排,h表示摆几层。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体积也是在——

生:数一数有几个体积单位。

师:所以有人说“测量测量,就是数一数、量一量有多少个这样的测量单位”。

【赏析】课的最后,罗老师对教材进行架构联系,提出“有人说,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道理是一样的,你同意吗?”这一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叩问数学来自哪里,追溯知识的本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发现回到以往的学习中回忆长度、面积的测量道理,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通晓其前后联系,领悟“测量就是在数一数、量一量有几个测量单位”的道理,即都是度量单位的累加。引领学生在本源处讲理,使思维开阔深远,为后续“流”向探索更多立体图形的体积知识作铺垫,形成“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强大知识迁移力和生成力,促使学生养成追本溯源的数学精神。

教材上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讲理过程。有如罗老师高瞻远瞩的课堂定位,淡化“形式”上的结果,让教学返璞归真。在把握数学知识的产生、性质及结构,理解数学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本源,在“理”上做足文章,于寻理中凸显数学本质,于析理中把握数学内涵,于明理中深化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心养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黄彧修)

猜你喜欢
道理正方体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