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研究

2018-09-20 02:28毅1杨芳俊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业化工业互联网+

任 毅1 杨芳俊

(1.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南充市顺庆区国家税务局 四川南充 637000)

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已成为趋势。各国纷纷将“互联网+”作为提升本国工业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力量,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发展方向。美国政府明确提出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重振制造业口号,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的战略,欧盟则提出欧洲进行“再工业化”的目标。[1]我国提出 “互联网+”行动计划,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由此可见,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则成为了各国关注的新焦点。在这一背景下,“两化”关系呈现出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特别是以互联网技术来推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形成围绕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长远战略规划,从而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最终实现工业范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化。[2]

1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态势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①因此,“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其特点可归纳为“跨界融合,连接一切”。[3]“+”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就能够坚实创新的基础;融合协同,群体智能就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加垂直;融合提高行业开放度,就会增强适应性。同时,跨界需要连接,融合需要连接,创新仍然需要连接,连接是“互联网+”的存在形态,连接体现了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

当前国内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作为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其特点突出表现在将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互联网技术提取出来,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工业等产业进行全面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实现创新,在业界进行产业重塑和再造,并以此作为“两化”融合过程中最关键的推动因素。[4]因此,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将“互联网+”引入其中能有效刺激我国工业发展和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

1.1 “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工业进行全面融合,通过“互联网+”来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5]在欧洲,德国“工业4.0”的战略思想已经提出,开始了探索未来工业新生产的方向;在北美洲,美国政府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口号,发动了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计划;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也在积极开发工业智能技术。以上这些都表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深入的渗透到工业化大生产中。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渗透不断深化,两者在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创新融合不断加速,催生出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工业云、网络协同制造等更广泛、更深刻的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并加速推动汽车、工程装备、家电等传统工业领域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型。我国要发展新型工业化,关键在于抓住新时期“两化”关系的特点,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工业化中,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进工业生产向集约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起以高新技术支撑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向信息社会的过渡。

1.2 智能整合,互联互通

两化融合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信息资源在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的强力助推作用,进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工业生产力。互联网技术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应用则提供了全新的工业生产模式和发展方向。从工业生产模式来看,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借助于互联网得以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由此整合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流和物流,从而打破了不同行业之间的障碍,提高了生产效率。德国工业4.0的目标就是将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整个生产过程的互联互通。其中,智能工厂主要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智能生产则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等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而智能物流则通过各种联网,充分整合物流资源,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快速匹配。[6]目前,我国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以网络协同生产和智能工厂为载体的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互联网一方面整合了企业之间的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实现各企业之间的无缝横向连接,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在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集成了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方面信息,实现了生产环节和产品生命周期信息的纵向连接。

图1 我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体系注:资料来源于安徽发展研究网。

1.3 遭遇瓶颈,经历拐点

虽然“互联网+”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行动路线,但对中国工业乃至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促进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增长和获得方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实物性增长方式,从技术带来的效率与产业增长的关系来看,由于互联网与工业相结合的增长方式跟过去两次工业革命所代表的实物性增长特征完全不同,其产生的影响力和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也会出现显著的不同。在这里,可以用一个假设的模型来解释,当互联网所代表的信息技术带来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它对整个工业产业的增长影响可能如图2所示。

图2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与产业增长的关系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大规模使用的时候,那些最初掌握了技术的企业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并规模化生产,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赢得先发优势。短期来看,这部分企业虽然成功了,但是它们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并不大。这就如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消费领域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国的整体经济却没有实现突破性进展,国内GDP并没有因此而快速增长。从曲线的发展来看,我国的产业增长将存在的一个拐点,也就是临界点(图中的A点),当技术带来的效率逐步增长到达这个临界点前,反而有可能出现产业的增长下降。此外,由于互联网与我国工业产业的融合才刚刚开始,国内多数工厂和企业中的信息技术仍是以硬件或者设备的附加功能出现,这些技术对效率的提升还停留在个别作用的发挥上,并没有在整个产业层面得到整合和重塑。未来只有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完全普及和整合之后,整个产业系统才会出现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7]因此,工业互联网真正带来突破增长的时候是在工业信息化真正普及和规模化之后,也就是图中的B点,这时候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将使得整个工业体系的产出规模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工业生产与互联网的融合达到高度成熟,此时整个产业增长就会全面推动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而对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真正凸显工业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

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体制因素阻碍“两化”融合进程

我国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由于受到各地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阻碍了“两化”融合进程的问题。[8]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由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布局等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地区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新型工业化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兼之个别政府在这一方面没有积极引导,缺少制定与发展新型工业化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现有体制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新要求,企业内部缺乏营造鼓励创新思想的优良环境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两化”融合的整体进程仍然缓慢。

2.2 规划不足制约“两化”融合实施

两化融合的顺利实施需要预先规划,从顶层来设计两化融合的方向,同时合理布局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两化融合的具体路线图,并严格按照规划来积极引导“两化”融合的战略方向和实施步骤。而我国很多地方在进行新型工业化建设时缺少长远规划,对互联网在工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认识不够,也没有将互联网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升级列入其发展规划的内容,从而导致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在经济发展中明显滞后。信息服务标准的不统一,相关信息法律法规不健全,大大降低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推进作用,也没有发挥出信息产业对工业发展的信息辅助功能,这些都严重了制约两化融合的顺利实施。

2.3 人才因素限制“两化”融合水平

迎接信息化社会,促进两化融合,其中最重要的应对措施之一就是全面构建信息人才的高地。信息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9]目前我国虽然大力发展信息化,但总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然偏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人才的不足。大多数工业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仍然较低,内部缺乏创新和鼓励创新的氛围,信息人才所占比例很小。企业内少有专职的信息主管(CIO),也没有建立一支专业的信息化技术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此外,高校、科研院所培养的信息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校企之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资源共享和互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尽快转化。

2.4 产业增长瓶颈降低“两化”融合效率

“两化”快速融合需要建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融合效率的高低也取决于经济和产业增长的速度。工业和信息化要实现高效率的融合,必须借助于经济和产业的高速增长。虽然我国已经在工业领域使用互联网技术,并积极采用这一新技术来引导产业转型和升级,但科技因素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却并不明显,“互联网+”工业的成效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从图2中曲线的走势来看,我国目前的产业增长仍然是一个下降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低于预期,说明未来在到达临界点前仍有可能下降(A点之前),而这一走势也将影响两化融合的效率。从长期来看,只有真正迈过临界点,突破增长瓶颈,两化融合的效率才会真正提速。

3 “互联网+”背景下促进“两化”融合的对策

“互联网+”不仅揭示了信息化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强力助推器,也指出了新型工业化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互联网+”的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工业,进而突破传统工业发展的旧有模式,这对于指导我国结合实际发展新型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未来,互联网将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随着智能系统和智能决策在企业中的逐步推进,工业生产中的机器、设备、机组和网络等将被互联网技术和设备进行重构,通过数据传输、多数据应用和数据分析等重新整合,成为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生产方式。近些年国内各地的信息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布局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也成为当前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我国仍然要继续大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营造信息技术创新环境,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

3.1 从顶层设计来积极引导“两化”融合

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就是要把握互联网和工业发展的大局,将互联网的优势和工业的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以智能制造、智能互通等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塑造国家综合竞争力。[11]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在其本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推出相应实施计划,对于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应以“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集中制定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注重长期规划,提出优先突破的重点示范领域;加快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的全国统筹规划和布局,切实提升其对于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浪潮下,政府要优先制定发展信息技术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营造鼓励创新思想的优良氛围,进一步引导企业抓住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变革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的重大机遇,深化互联网在生产中的应用,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最终转变。[12]

3.2 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成为信息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并成为助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可通过选择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性的领先企业,进行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并通过试点来总结经验和成果。这方面,已经有企业走在了前面。例如,苏宁电器充分利用线下服务能力与供应链体系,结合PC端与无线端、实体店,借助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布局实体门店,实现了实体店面的虚拟化、自助式购物等应用,成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典型企业。海尔公司基于网络化发展战略,通过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平台,实现了从企业驱动到用户驱动、从封闭研发到开放创新、从大规模制造到个性化定制、从买资产到云服务等一系列的创新转型。这些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必将为未来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3.3 增加财政投入,构建信息人才高地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我国来说是一项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应对措施就是全面构建信息人才的高地。面对全球化的信息浪潮,应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信息人才,尤其是具有全球意识的互联网信息人才。地方和企业要广泛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并做好引进人才的后续安置工作,进一步改革人才薪酬体系,从收入分配上向高层次信息人才倾斜,为优秀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最有利的物质条件。[13]同时,各地应加大财政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方面的投入与扶持力度,为企业在产业优化转型初期创建一个良好的运转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实施对两化深度融合研发后补助、降低对融合新产品税收等一系列普惠性强的政策,从而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促进行业整体融合创新的发展。

3.4 突破产业增长瓶颈,实现产业规模

由图2可知,工业互联网真正带来的突破增长瓶颈是在产业真正实现规模化和普及化之后。在此之前,由于技术所带来的效率的提升还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负增长时期,这一进程中产业效率反而有可能降低。因此,这一时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在于互联网在工业领域中的新技术能否取得广泛的使用,只有当整个工业产业的信息化水平达到较高的水平,即整个产业的信息技术已经与工业全面融合的时候,产业增长才能突破瓶颈,实现效率大幅度地提升。在此之前,只有保持持续不断对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并加快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的信息化整合,才可能使我国工业渡过这个发展的拐点,从而使整个工业产业焕发新的动力和创新点。因而,当前我国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互联网所带来的创新机遇,鼓励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并积极采用互联网技术来研发创新,用信息化技术来装备企业制造业和相关行业,进而驱动整个工业产业的信息化规模。[14]未来一旦突破这个临界点,中国就会实现工业产业的成功升级转型,并在该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奇迹。

注释:

① 国务院2017年7月4日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工业化工业互联网+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工业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