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机理研究

2018-09-20 02:31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河南省景区区域

(信阳学院商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旅游供给的重要源泉之一,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4A级以上景区在我国景区等级中属于上等层级,区域拥有4A级景区的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和发展水平。因此,对4A级景区空间分布状况和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对于掌握区域旅游空间发展状况以及区域旅游一体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与结构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心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Pearce以大巴黎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做了相关研究[1];Papatheodorou以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旅游度假区空间分布演变和市场结构演变过程的一致性问题[2];Zahra等对新西兰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相关研究[3];Masson等阐述了交通建设对旅游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4]。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对4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或结构的研究主要采取多空间尺度的研究方法[5-10]。从研究现状来看,研究方法越来越成熟,但是在研究的空间尺度方面,对于大中尺度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于小区域范围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以最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空间结构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期为优化河南省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序以及优化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提供思路。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通过河南省统计年鉴(2016)、河南省旅游政务网以及各地市旅游局官方网站获取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相关资料。河南省在2015年开始实行省直辖县,但是在景区统计中,省辖县还按以前隶属地级市进行统计。

截至2017年5月,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共有147家。其中:5A级景区有20家,分别为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殷墟、太行大峡谷、红旗渠、龙潭大峡谷、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伏牛山、老界岭、中华恐龙园、尧山、中原大佛、嵖岈山、清明上河园、芒砀山;4A级景区127家。本文在统计5A级景区数量时,由于组合申报的景区在经营和管理上基本都分开进行,因此对此也分开统计,这就造成本文统计到的5A级景区数量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河南省各地市拥有4A级以上景区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各地市4A级以上景区数目

1.2 研究方法

1.2.1 最邻近点指数

最邻近点指数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11],是一种确定点布局格局状况的研究方法,特别在描述点状事物的地理空间结构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本文采用这一方法对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测定。其表达公式为:

在该式中,R代表最邻近点指数;rE代表点状要素随机分布时的理论最邻近距离;n表示点的个数;ri(Si)表示研究区域内的点到其最邻近点的实际距离,在本研究中以高德地图APP显示的区域内两个景区售票处的实际最近距离作为参考;A表示研究区域面积。当R=1时,点状要素可以视为随机分布;R>1时,点状要素视为均匀分布;R<1时,点状要素视为趋于集聚分布。

1.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用来衡量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集中程度的指标。采用该指标可以测量河南省各地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代表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地级市的4A级以上景区数量,m为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总数。G值越大,表示景区分布越集中。

1.2.3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对离散区域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相应描述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不但可以描述空间要素的分布状况,而且还可以对两个空间要素的分布状况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找出其空间分布规律。基尼系数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Pi表示第i个研究对象区域内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占河南省总数的比重,N为区域实际旅游景区数量,C为分布的均匀度。基尼系数G值介于0到1之间,其值越大,表示研究对象在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越高。

1.2.4 不平衡指数

不平衡指数是反映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均衡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表示区域的个数;Yi为将各区域内某一研究对象在总区域内所占比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不平衡指数S的值介于0和1之间,S值越小,表示研究对象在区域内分布越均匀,其值越大表示研究对象在区域内越高度集中。

2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

2.1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空间结构类型

点状要素在空间的分布状态一般呈现凝聚、随机和均匀等3种类型。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地图观察分布类型;但在现实中,这些类型可能同时出现,交叉在一起,不易区分。我们通过最邻近点指数对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分布类型进行考察,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最邻近点指数及空间结构类型

通过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18个地市景区空间结构呈现总体分化的格局。均匀型城市主要有郑州、焦作、鹤壁、漯河和济源,而随机型城市只有安阳,其他12个地市都呈现凝聚型特征。通过最邻近点指数可以看出,焦作、开封、许昌和新乡的最邻近点指数逐渐向1靠拢,其结构模式逐渐向均匀型转变。

2.2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均衡性

2.2.1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分布的地理集中度指数

由地理集中度指数计算公式可知,m=147,n=18,不同地市对应的景区数量从表1和表2中提取,据此计算出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地理集中度指数G值为25.28。假设河南省147个4A级以上景区在18个地市均匀分布,此时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度指数G1值为23.57,而G>G1,说明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分布较为集中。其中5A级景区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焦作、开封、安阳、南阳,这几个城市5A级景区数量差距不大;而4A级景区则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南阳和三门峡,不同地市景区数量差距较大。

2.2.2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分布均匀程度

根据河南省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区域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空间差异,本文大致将河南省分为豫东、豫西、豫南、豫北、豫中五大空间地理单元。其中豫东地区主要包括开封、商丘和周口等3个地市;豫西地区主要包括焦作、济源、三门峡和洛阳等4个地市;豫南地区主要包括信阳、南阳和驻马店等3个地市;豫北地区主要包括新乡、濮阳、鹤壁、安阳等4个地市;豫中地区主要包括平顶山、漯河、许昌和郑州等4个地市。统计显示,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三多两少”现状,其中豫西、豫南和豫中地区4A级以上景区数目较多,而豫北和豫东地区较少,空间分布明显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特征。2016年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在5大区域分布均匀度如表3所示。

表3 河南省5大区域4A级以上景区分布均匀度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主体。河南省山地的分布在豫西、豫南地区最为集中,从太行山逐渐过渡到伏牛山和豫南地区的大别山;而历史文化名城在河南的分布基本呈现“T”字形,以陇海线和京广线交叉点郑州为中心,东西分别辐射七朝古都开封和九朝古都洛阳,向北链接殷商古都安阳。总体来说,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在豫东地区分布极少,这与豫东地区的平原地形、景区主要以历史文化为主、新景区挖掘的可能性极低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分析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在河南省五大地理区域的分布状况,进而判断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河南省各地域分布的均匀程度。在本研究中,共有5大地理区域,所以N=5,结合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出:Gini=0.9867,C=0.0133。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河南省五大地理区域中的分布整体上呈现高度集中状态,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低。

本文采用不平衡指数对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各个地市的分布均衡状况进行研究,得出其值S为0.453,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4A级以上景区在河南省分布的不均衡性。本文采用河南省各地市4A级以上景区的数量和不均衡指数,绘制出4A级以上景区在河南省分布的洛伦茨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的洛伦茨曲线

通过该曲线可以看出,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不平衡。洛伦茨曲线与平均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大部分4A以上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洛阳、南阳、郑州、三门峡、新乡、信阳等6个地级市,这6个地级市的 4A级以上景区占总体的60%以上。

结合不同地市的面积,我们采用景区分布密度的概念加以分析。景区分布密度以景区数和区域面积的比值来测算。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每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上占有的4A级以上景区数来表示不同地市的景区分布密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景区分布密度的等级划分。把景区密度等级划分为低等级(0~0.5)、较低等级(0.5~1.0)、中等等级(1.0~1.5)、较高等级(1.5~2.0)、高等级(2.0以上)等5个层次。河南省18个地市的4A级以上景区密度与等级如表4所示。

表4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密度与等级

通过该表可以看出,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密度的等级分布相对来说基本均匀:低等级有4个城市,较低等级有4个城市,中等等级有5个城市,较高等级有4个城市,高等级有1个城市。这种等级的相对均匀分布反映出各地市4A级以上景区在数量上差异较大,在密度上也有所差别,不同等级的城市数量差距不大。从整体上看,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地市间的分布差异较大,在洛阳、郑州、鹤壁、漯河、济源等5市分布较为密集,而在濮阳、驻马店、商丘、周口等4个地市则在空间上呈现相对分散分布、孤立发展的空间格局。这种状况对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以及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有不利影响。这种状况基本与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一致,是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分布的基本空间格局。

3 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形成机理

3.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景区投资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所在地旅游交通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区域的旅游文明程度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景区的等级评定中,有关景区的物质指标相对来说较多,这些指标的提升与区域经济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区域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由表5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各个地市4A级以上景区数量与区域人均GDP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表5 河南省各地市4A级以上景区与区域人均GDP对照表

3.2 区域旅游交通条件

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也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通达性的好坏决定了旅游的时效性,对旅游决策者行为有重要影响。

对旅游交通条件我们可以用景区与高速公路出口的最短通达里程来衡量。我们以高德地图最新数据为依据,来测试景区售票大厅与最近高速出口的距离,然后通过该指标来衡量区域旅游交通的便捷性。河南省147个4A级以上景区距离最近高速出口的距离如表6所示。

表6 河南省147个4A级以上景区距离最近高速公路出口的距离

续表6

从河南全省来看,2017年河南全省通达度在10 km以下的景区有23个,占所有景区的15. 65%;通达度在10~20km的景区有30个,占所有景区的20.41%;通达度20~30km的景区有30个,占所有景区的20.41%;而通达度30~40km的景区为29个,占总数的19.72%;通达度40km以上的景区数量最多,达到了35个,占所有景区的23.81%。在横向的分布中,通达度在10km以下的景区主要集中在旅游强市郑州、洛阳、焦作、平顶山、开封等城市,其余城市分布情况不容乐观,超过40km以上的城市区域旅游业发展也相对滞后。由此可见,区域旅游交通条件不仅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其便捷程度对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变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3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状况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2]旅游资源的品质与景区的质量等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正相关关系。河南省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形以山地为主的地区和古都名城,其中太行山、嵩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地区以及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历史古都是4A级以上景区的主要分布地。这些地区借助优越的旅游资源优势、良好的区域经济以及便捷的旅游交通,形成了较强的区域旅游竞争力,成为4A级以上景区的主要集聚区。

4 结论

通过对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及机理进行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河南省18个地市的景区空间结构呈现总体分化的格局,均匀型分布的城市有5个,而随机型分布的城市只有1个,其余为凝聚型分布的城市。采用景区密度的概念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密度的等级分布相对来说基本均匀,低等级有4个城市,较低等级有4个城市,中等等级有5个城市,较高等级有4个城市,高等级有1个城市。这种等级的相对均匀分布反映出河南省各地市4A级以上景区在数量上差距较大,不同等级的城市个数差异不大。

2)根据地理集中度指数计算结果可知,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的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其中5A级景区主要分布在南阳、郑州、安阳、焦作、洛阳,而4A级景区则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南阳和三门峡。

3)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基尼系数为0.9867,说明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河南省五大地理区域中的分布整体上呈高度集中状态,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低。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不平衡指数S值为0.453,这说明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不平衡。河南省大部分4A以上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洛阳、南阳、郑州、三门峡、新乡、信阳等6个地级市。这6个地级市的 4A级以上景区占全省4A级以上景区的60%以上。

4)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交通条件和区域旅游资源禀赋,这些因素对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的空间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猜你喜欢
河南省景区区域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分割区域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