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新疆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调查研究

2018-09-19 09:07
昌吉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骨干教师双语

陈 炜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劳伦斯·克雷明1976年提出:教师的数量、质量、梯队结构、学缘结构以及团体生态情感智力水平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近几年,新疆农村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学历水平有所提升,但高质量、高专业水准、高教学能力的教师仍是不足,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无疑成为影响新疆教师队伍生态发展的障碍之一。[1]据此,文章选取新疆和田地区的于田县②农村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探查了最近7年以来,于田县农村中小学在教师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师培训情况、MHK获得情况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状况,这些问题的调查分析,对建构生态的新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可提供帮助,对新疆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规划可提供参考。

一、和田地区于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一)教师队伍发展状况

教职工总体数量逐年增加,专任教师总数也逐年增长,尤其是双语教师的比例增长速度较快,教师资源配置日益改善。

图1 2007—2014年于田县中小学专任教师和双语教师总体情况

图2 2007—2014年于田县中小学专任教师和双语教师所占比例情况

图1—2表明,7年间于田县专任教师从2007年的2429人增长到2014年的3297人,增速迅猛,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从2007年的90.09%升高到2014年的96.23%;双语教师占教职工总体比例也不断上升,从2007年的8.16%上升到2014年的22.91%,年均增长54.9%,呈迅速上升趋势。

(二)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发展状况

教师学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专任教师的学历以本、专科学历为主,其中专科学历的教师已占教师学历的一半以上。

图3 2007—2014年于田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情况

图4 2007—2014年于田县中小学教师不同学历比例情况

图3—4表明,7年间于田县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中专科学历的教师从2007年的1373人上升到2014年的1805人,学历合格总体比例已达83.9%。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升,2007年为14.70%,到2014年提高到29.15%,7年提高了14.45个百分点;具有专科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2014年已经达到54.75%,占教师总体比例的一半以上,成为于田县师资队伍的主导力量;高中阶段以下学历在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28.86%下降到2014年的16.11%,7年降低了12.75个百分点,教师学历结构的改善比较明显。

(三)职称结构发展状况

教师职称结构总体上不断改善,中(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有所提升,教师职称以中(小)教一级和二级职称为主,中(小)教三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比例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未评职称教师的比例。

图5 2007—2014年于田县中小学教师职称比例情况

图5表明,到2014年于田县具有中(小)教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28.03%,比7年前增加了10多个百分点,有较明显地提升;具有中(小)教一级和中(小)教二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1.18%和22.26%,比7年前分别下降了9.7和3个百分点,呈现出波动发展的趋势;未评职称教师的比例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从2007年的1.19%上升到13.28%,上升比例明显。

(四)双语教师获得HSK或MHK等级证书的状况

在于田县双语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获得HSK或MHK等级证书的合格率迅速提高,其中31—40岁年龄段的双语教师获得HSK或MHK等级证书的比例达到41%,已经符合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

图6 2007—2014年于田县中小学双语教师HSK或MHK等级情况

图6表明,30岁以下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获得HSK或MHK等级证书的合格比例逐年增高,从7年前的44%上升到7年后的53%,但31—40岁之间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获得HSK或MHK等级证书的合格比例从7年前的56%降低到7年后的41%,有逐年下降的趋势;41—50之间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获得HSK或MHK等级证书的合格率很少;50岁以上的双语教师基本没有HSK或MHK等级证书。

(五)双语教师培训状况

教师培训覆盖面逐年扩大,培训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7年间于田县中小学双语教师97%参加过不同地区的各类专项培训,且培训地点以和田地区的本土培训为主。

图7 2007—2014年于田县中小学双语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图7表明,于田县中小学双语教师2010年以前仅有249人参加过和田地区的培训,到2010年培训人数猛增到1526人,占到专任教师比例的58.44%,达到专任教师的一半以上,培训地点以和田地区本土培训为主。2011—2014年的4年间参加双语培训的教师比例分别占到专业教师比例的 32.98%、18.59%、17.47% 和23.11%,较2010年参加培训人数有所降低。此外,2010年以前参加乌鲁木齐和疆外院校的培训人数为0,2014年增加到136人和52人。7年间于田县中小学双语教师97%参加过不同地区的各类专项培训。

二、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对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审视

教师因子是建设和谐合理的师资队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的数量、职称、学历、专业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都会影响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据此,对和田地区于田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视。[2-3]

(一)师生比例仍需进一步协调,高质量的专任学科教师依旧短缺

从师生比看,于田县中小学师生比从2007年的1:20.13,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到2012年已经降到1:14.62③,说明虽然教师配置在不断改善,但依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制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④,于田县中小学师生1:14的比例与编制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于田县7年间专任教师队伍人数虽然有提高,但专任教师的数量仍不能满足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由于新疆南疆地区气候恶劣,经济相对滞后,工作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和留住教师,尤其是优秀和汉族教师流出的情况更为常见。因此,导致部分学科专任教师严重短缺,师资方面的矛盾很突出,特别是小学科学、音乐、美术、计算机教师更是短缺,部分学校甚至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代课教师数量依然较大是教师数量短缺的另外一个表现。[4]临时聘用教师人数和各我区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的学生是于田县代课教师主要来源。调查发现:临时聘用的代课教师只有少部分代课教师学历和职称合格,大部分代课教师学历不合格,基本没有HSK或MHK证书;另外部分学校顶岗实习的学生占到学校上课教师人数的一半以上。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教学能力是这些代课教师的突出问题,这些无疑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师学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高学历的教师比例仍较低

近7年来,于田县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专科学历占教师学历的一半以上(如图3所示),但高学历的教师数量仍然不多。此外,还有16.11%的专任教师学历水平在高中阶段以下,这部分教师没有达到教师入职的基本要求,所占比例过高严重影响教师整体队伍的质量。后经过对于田县6所学校(中小学各3所)43位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进一步调查了解到,目前从教的专任教师,68.2%是刚毕业或者经过特岗教师的考核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的,27.1%是通过函授、培训等形式取得学历的教师,存在学历先达标,但能力不足的问题,加上教非所学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职称结构仍不够合理,高级职称增速缓慢

近几年,于田县教师职称结构总体不断改善,但高职称教师比例增速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评定职称有名额限制;另一面是教师自身不具备评定职称的科研和论文等方面的硬件条件。截至2014年,于田县中(小)教一级和二级职称的教师比例总和为53.44%(如图5所示),比例明显偏高,这部分于田县教师是双语教师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学校重要的教学工作,但在职称评审上往往达到了评审晋级要求,屡次参评职称评聘都不能获评,使一部分教师评审受挫,这影响了其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笔者建议对南疆基层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长期在农村基层教学点教学的一线教师,在评聘职称时侧重于教学效果的评定,在论文和科研上给予一定政策的倾斜,适当放宽要求,激发和保护农村一线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此外,高级职称的教师过于集中在城镇中小学,多数镇、村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几乎没有高职称的教师,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区高素质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应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四)培训机会增多,但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五年,国家和地方供了多种层次与形式的培训进修机会,加大了培训力度。就于田县来说,7年间于田县97%的中小学双语教师参加过教师培训(如图6所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有一定比例的双语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主要原因:一是家庭原因;二是参加培训回校后,在工资待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工作量却加大,而且要承担更重的双语教学和教研工作;三是部分教师认为培训课程与所教授课程相关性不大,对现有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培训的形式大于实质,不能满足和改善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需求。不是为了拿学历证书就不愿意去乌鲁木齐或者疆外参加培训。

(五)学科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偏少

当前我区有一支规模不小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但其配置很不均衡,这些教师多集中在省城和县城的中小学,农村学校缺乏教育名师、骨干教师⑤是一种常态。这种现象在于田县也普遍存在,为数不多的优秀、骨干教师集中在县上的中小学,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几乎为零。这种师资配置的不均衡,使城乡之间的教学质量呈现出较大差异。

三、促进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生态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我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制订和实施灵活的教师编制制度

针对我区教师数量仍旧短缺,教师资源配置性不足的现状,我区应对民族地区教师编制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是,从农村学校临时聘用的教师,尤其是顶岗实习的学生中选拔合格的教师,给予相应待遇和编制,是配齐、配足农村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教师工资福利和待遇,以及在中、高级职称评定比例上进行适当提高和放宽,不断吸引和稳定更多教师乐于奉献于我区农村的教育事业,促进现有农村教师队伍更加稳定。

(二)抓好农村学校关键教师群体建设,建立一支本土的专业教师队伍

1.做好关键教师群体⑥的建设和培养,建立一支本土骨干教师队伍

关键教师群体培养是建设本土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核心所在。从宏观上,当地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的培养规划,给予政策上的指导和引领;微观上,当地中小学要制定和建立适合本校的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循序渐进地培养出一支本校的骨干教师,由校及县,由县及区,逐层打造出一支本地区的骨干教师队伍。

2.推进教师良性合理流动⑦,逐步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建立教师合理流动、双向交流机制是缩小我区城乡师资差距的重要抓手。[5]一方面,我区的高层次、高学历的骨干教师⑧向农村学校“流动”。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应至少有一年在农村学校任教或支教的经历,发挥高层次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教师向我区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流动”。定期选拔和推进我区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到这些学校学习和观摩,与这些学校的教师同台上课,切实提升农村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的双向流动不仅能有效促进我区师资配置的逐渐均衡,而且有利于较短时间内缩小我区城乡、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6]

3.组建名师指导团和骨干教师支教团队,对农村学校有目标地开展一定期限的支教活动

名师指导团由我区中小学教育专家组成,主要通过组织指导备课、现场指导和点评课堂教学情况、开设专题讲座、学科教学研究等活动形式,对农村学校进行教学支教和指导,力争为提高支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能够在学科教学中起引领作用的本土的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团队。[7]

我区优秀和教学能手型中小学教师组成骨干教师支教团队,通过自身的课堂示范、教学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受援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对受援助学校的教学骨干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力争完成支教学校从“输血”向“造血”过程的转变。

名师指导团和骨干教师支教团队对于扩大我区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范围,均衡配置区域内骨干教师,整体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以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体现教师主体作用为主旨的校本培训为目标,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1.以网络教研为平台,将教研和教师需求、自我学习相结合,建立“零时空”培训模式,把教师培训常态化,逐步使乡村教师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以县市培训为依托,重点培训各乡镇骨干教师,重点培训教师队伍带头人,培训精英化,形成一支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教师队伍,通过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以点带面不断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以校本培训为抓手,结合送培下乡,为农村教师搭建研训平台。解决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送陪下乡”的培训目标。除采用案例研讨、教学观摩、互动交流等形式外,培训方式应更接地气,力求解决当地教师实践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分层培养培训机制,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团队。[8]通过分层培养培训机制,建立教师梯次培养体系⑨。农村地区教育部门可将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教师都纳入到教师梯次管理的框架下,学校要建立和健全教师成长档案管理体系,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职称评定计划、学历进修目标、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等个人成长和学校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按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分目标、分层级,逐级培养,激活各层次教师梯次发展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不断提升和完善本土教师专业团队的建设。

四、结语

近年来,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数量、学历水平、职称结构,以及MHK获得情况和教学水平发展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笔者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高质量、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区的相关部门需要从教育生态发展的视角,创新和改革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系列政策,助力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生态和谐发展。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第53条。

②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距和田市180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目前总人口有262281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256984人,占人口总数的98%,汉族人口3562人,占总人口的1.68%(数据来源《于田县教育简况》由和田地区于田县教育局2014年11月编制)。

③2007年和田地区于田县共有2429名专任教师,学生有48875人,师生比约为1:20;2012年有2829名专任教师人,学生有41359人,师生比约为1:14。

④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要求县城初中学校师生比要逐步达到1:16,农村小学师生比要逐步达到左右1:23的标准。

⑤骨干教师是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师德修养、职业素质相对优异,有一定知名度、被大家公认的、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了较重的工作量,对教育教学研究有一定兴趣和较为突出的能力,取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对一般教师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能够支撑所在地区或学校的学段或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优秀教师代表,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教师质量的软指标。

⑥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第166页。教师关键群体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双语教师,其中教研组长必须做到知识、业务、管理三过硬,能团结和领导全组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骨干教师为中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者,能在学科教学中独挡一面,承担重任。

⑦教师的良性流动就是指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与效益提高的流动,反之,就是非良性流动。从形式上来说,教师流动可分为市场主导的流动和行政主导的流动,市场主导的流动实质上就是教师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以市场交换原则进行的教师人事流动,行政主导的流动是指由教育行政干预和教育制度安排实现的教师人事流动。文章指行政主导的教师流动。

⑧文章中的高层次、高学历的骨干教师主要指:特级教师、学科名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教师。

⑨教师梯次培养体系,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标兵教师、学科名师、首席教师、杰出教师等梯队层次。(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第166-167页。)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骨干教师双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