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霞
摘 要 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论文根据我国1978-2012年的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入学率、小学师生比以及GDP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促进了小学入学率的增长和师生比的逐步下降,同时教师队伍在总体上基本稳定,并且与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密切相关。
关键词 入学率 师生比 基础教育 经济发展
0 前言
基础教育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目前我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在初级中学阶段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而从狭义上来讲则是专指九年义务教育。1949年以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腾飞,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各级政府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由于受到注重知识的文化传统和前苏联科学教学模式的强烈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高度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传授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性。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发布,促使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到推动素质教育的阶段。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则是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教学内容上更为复杂,教学形式上也更为多样,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增强每个学生的选择权和个性发展,这样就在不断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则必然会造成每个教师照顾的学生数会减少。
因此,师生比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素质教育必然要求较高的师生比。根据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专门对我国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进行了规定,其中,城市、县镇和农村师生比分别为1:19、1:21和1:23,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的重视。本文根据我国1978-2012年的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入学率、小学师生比以及GDP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采用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
1 小学入学率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
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办学、中央集权、财政单一供给的管理与公共投入体制,在这一体制中,国家财政是基础教育的唯一投入者。1984年以前,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全部来源于国家的预算内教育支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财政方面先后进行了数次较大的改革,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从原来国家投资单一制逐步形成以國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主,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由于基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是逐步上升的,因此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增长率是高于GDP增长率的,随着GDP的快速腾飞,教育投入的增长更为迅速。
从我国历年小学入学率与GDP对比来看(图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腾飞(GDP快速增长),小学入学率除个别年份外稳步升高。个别年份的数据异常主要原因在于,1991年以前的小学入学率是按7~11周岁统一计算的,而从1991年开始小学入学率则是按各地不同入学年龄和学制分别计算的,因此造成1991~1993年的小学入学率在统计数值上的下降。另一方面,在2006年以前使用的小学入学率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大规模流动因素,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流动规模也逐年增大,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学生个体的流动情况难以及时掌握。从图1看,两次小学入学率明显下降的年份,也与GDP增长的拐点有很好的对应,说明经济的腾飞造成城镇化建设加快以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增加,致使学生的流动性规模突然增大,由于统计难度造成小学入学率的短暂下降。所以,总体上来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小学入学率稳步提升,说明经济发展对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师生比的影响因素
广义的师生比指学校的教师总数与学校的学生总数的比值,而狭义的师生比指一名教师平均所负责的课内学生总数。由于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种类繁多,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是单方向的,即教学活动是单纯的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那么在现代新媒体教学手段的支持下,一名教师理论上可以教许多学生,尤其是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某些培训机构一人授课甚至可以达到百万人同时在线学习,这时,研究师生比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针对小学生,(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33页)因为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互,课堂教师讲授后,学生经过消化思考,总会有些问题需要教师当堂解答,教师也需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改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教师除了授课时被全体同学占用外,还会有部分时间被一部分同学的当堂提问和课后辅导所占用。当师生比较大时,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处于等待教师辅导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如果这一状态长时间存在,则会极大降低教学效率,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同时听课的学生过多,也会影响听课效果,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进度。
从师生比与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曲线图(图2)来看,我国师生比与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具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尤其是在1992开始上升到1994年达到较高值,而后又逐渐下降,曲线形状基本一致。同图1相比,师生比与GDP稳步增长趋势显著不同,与小学入学率曲线也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师生比的变化主要是由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的变化引起的。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教师队伍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经济利益驱动并没有造成教师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经费的快速增长也没有造成教师队伍的大量扩充。师生比基本与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相吻合,而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的变化主要与我国的人口结构相关。
3 结论
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与该国的经济水平紧密相关,并且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有了较快增长,教育资源也得到了极大丰富,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学入学率的稳步提高,表明随经济增长,体现了经济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国教师队伍总体上基本稳定,没有受经济迅速发展产生较大波动,师生比的逐步下降与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胡又农,赵锦红.师生比问题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
[2] 夏军.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趋势研究[J].黑河学刊,2007(2).
[3] 康欣齐.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J].现代教育科学,2005(7).
[4] 孙祖洁.中小学师生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常熟高专学报,1995(4).
[5] 曲正伟.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