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的构建

2018-09-17 09:56修华龙蒋玉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构建大学生

修华龙 蒋玉涵

摘 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高校、政府、社会、家长等多方面能否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作出科学决策。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的阐述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构建的途径,以便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状况 监测网络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发现自身条件与社会要求不相符,没有合适的职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而企业却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两者之间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联系起来,保障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的构建是迫切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能有效地反映高校对人才教育方面的缺失,以及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1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数据收集时间设定不合理

当前,教育部会在当年的6月、12月分别收取一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数据和报告,这就体现出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状况网络体系统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资料的时间并不合理。同时,教育部在公布就业信息时并不全面,只选取6月份的数据,导致社会群众看到的数据缺乏真实性,误导了大学生在择业时的选择。此外,大学生在6月份还处于刚离开校园的阶段,还未能投入到谋职的过程中,加之此时的教育部及高校正忙碌于处理大学生毕业事宜,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监管疏忽,此时采样的数据难免会有不真实的偏差,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1.2监测对象不科学

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中还存在着监测对象不科学的问题,由于检测机构得到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数据大多来自于各大高校统计的结果,难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没有统计到社会上用人单位中应届大学生的数量,制约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的发展。

1.3监测手段不全面

各大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监测的主要力量,其监测手段较为落后,仍以人工监测手段为主要监测手段,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在大学生就业监测过程中依赖于纸质的就业协议书来采集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并通过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不能体现出毕业生重复签约、任意违约和“被就业”的情况,只是一种基于毕业生就业去向的静态就业状况监测。

1.4监督保障体制不完善

教育部门负责大学生就业状况检测体系的维护,其通过下发文件,向各大高校规定在特定的时间内将毕业生就业分析文件数据上交到相关部门的方式来监测大学生就业情况。然而,高校所提交的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难以保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签约协议也难辨真伪,纸质协议的弊端就在于很容易伪造,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的效果。由于教育部建立的监督保障体系并不完善,高校统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手段,导致有些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强制学生们签订就业协议,使得没有将教育部制定的监督保障体制的作用很好的发挥出来。

2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的构建

2.1建立基于就业协议网络签约的实时监测机制

基于传统的纸质就业协议,学校可以建立一种网络形式的就业协议签约管理机制,可以通过电子就业协议签约平台,让学生和企业在网上签订就业协议,使得学校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就业状态。网络就业协议的基本原理是将毕业生就业去向描述为具有统一编码的一组电子就业协议书,设置协议优先级等操作规则,实现协议签约、协议变更过程以及不同种类协议的状态转换,对于每一个操作步骤均需要记录操作人、操作类型、操作时间等,以达到对整个就业过程的跟踪。

2.2建立就业监测数据真实性的保障机制

在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中,确保就业监测主体身份的真实性和监测对象的真实性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可靠的监测数据就没有可信的监测结果,监测也就失去了意义。政府或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一种网络形式的就业信息认证管理控制方法,其中包含着用人单位身份信息审核认证系统和生源信息审核认证系统,能够有效的保证就业信息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3构建大学生就业状况全程监测业务模型

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中,需要构建大学生就业状况全程监测业务模型来实现协同监测和共享监测资源。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模型在就业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支撑下,适应于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网络体系,对以电子就业协议书、报到证为管理基础的就业全过程进行管理和全过程就业监测。大学生就业状况全程监测业务模型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监测主体,由原有的政府部门和高校延伸到各个相关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等,让政府部门能够克服条块分隔、独立操作低效的就业管理与监测,实现分工明確、共享资源、高效的就业协同网络管理和协同网络监测。

2.4研发智能化就业管理与监测网络平台

就业管理与监测网络平台是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监测主体之间实现协同监测和共享监测资源的前提基础,监测网络平台智能化程度越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效果就越好,就越能体现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的优越性。就业管理与监测平台包括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协议签约平台、就业统计检测平台。政府和高校可以通过就业管理与监测平台实现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动态监控,同时,也能够为用人单位、相关部门提供就业管理与监测的数据和报告。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状况系统网络体系能够确保其收集到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便于掌握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其涉及很多复杂的方面,因此,我国在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上应该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何新,章清,宋斌.大学生电子就业管理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6):118-122.

[2] 吕何新,章清,陆桂芹.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监测网络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03):65-71.

[3] 李天志,霍洪田.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J].德州学院学报,2016,32(04):61-65.

猜你喜欢
构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