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改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2018-09-15 08:56陈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教学改革

陈静

摘 要 在目前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清文学作品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通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对作品进行抽象理解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真正成功解读作品中获益。本文针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如何实现华丽转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语文 教学改革 阅读 写作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让学生在语言和思维中实现两位一体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加强理性思维开发应该是当务之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有关思维培育方面共提出了16个要求,涉及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目标等;其中“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是它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同时又要培养具有深邃思想的一代新人。逐步让学生成为既有情感又有理性,既有审美情感又能理性批判的一代新人。教师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既重视情感、审美、形象等文学性因素,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充分展示青少年的绮思遐想;同时应重视实证、逻辑、思辩等科学理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如果仅仅顺应学生心理的感性需求,而忽视甚至漠视其理性发展,尤其是未能通过阅读等方式来增进学生的思想,会导致学生理性思想能力的萎缩,以致于产生“思想缺席”的现象。

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应该是从研读文学作品开始。很多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文字、完美的意境、各种人性的阐述、各类情感的表述等等,往往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但很多人认为有了共鸣阅读就成功了,其实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清文学作品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必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学会对作品进行抽象理解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在真正成功解读作品中获益。因此,教师应该在思维方法上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维上逐步成熟而达到提升境界的效果。

2通过训练思维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的强弱。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会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或是他的思维能力比较弱,那么他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他就不能恰当评价一篇文章,也不可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论语》说,“欲速则小达,见小利则大事小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等都充满了深邃的哲理。高中语文所选的文本,充满睿智的思考,焕发着理性的光辉。语文教学改革中整合教学是以专题形式展开,从某个角度突破,这种教学是对以往串讲法的改革与提升,是通过训练思维能力而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语文教学改革中应优化教学结构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立足于教师的教,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往往陷入教师一厢情愿的“填鸭式”、"注人式”模板之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应优化教学结构,以体现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要立足于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例如,《病梅馆记》,该篇托物言志,妙语双关。传统的教法是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并告诉学生文本是一篇表面议梅,实际议政的政治杂文,再引导学生对表面的记梅与深层议政进行同步理解。这样安排教学结构,虽有利于学生破译梅之喻意,理解作者之意图,但这充其量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应式的理解,实在是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也大大降低了文本的教学价值。

4通过思维训练达到学以致用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去分析和评论问题,学会用写作方式表达出分析和评论。在课本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需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淵明、李白、杜甫等,他们都是精神的高峰,思想的清泉,思维雄辩的典范。可以引导学生作为写作的范本,或作素材,或作思维模板来用。我们可从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去概括总结,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分析其生平行为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同时要熟记并理解他们每个人最著名的言论(名言、诗句等)。弄清其包蕴的思想价值。引导学生运用时,要有意识地把话题跟与之适应的名人行为经历结合起来,通过历史文化名人多角度的丰富人生,科学思维去揭示其精神价值与生活意义。

5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千变万化,而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点是千差万别的,往往与教学目标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调控艺术。因此,课堂提问的技巧必须具有艺术性,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首先,要巧妙地“放”和“收”。课堂教学必然要求老师放得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放”,可以是时间的放.即一定时间内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时间一到,教师就要“收”,把教学收回到正题。有收有放,有自由有纪律,有个性有共性,通过提问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因势利导。在课堂上.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不一定会全对,往往会出现偏差,教师对学生有偏差的回答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应该尊重学生并分析学生出现偏差的原因,并作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偏差,“利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势”往往是对老师的提问的原始理解,是教师的教学起始点,没有这个“势”,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凭借,就无法对症下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及时把握稍纵即逝的“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使学生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构建科学的阅读写作、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系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认识思维规律,培养学生具有理性思维的良好习惯,以及分析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改革中应优化教学结构,要注意课堂中提问的技巧,通过训练思维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最终让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能够实现华丽转身的目标。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教学改革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