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一门集合了诗词、阅读、文言文、写作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本文对课堂表演在初中语文课堂应用进行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并且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课堂表演在诗词、文言文、阅读、写作环节的应用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上课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关键词:课堂表演;诗词;文言文;阅读;写作
所谓“课堂表演艺术”就是在课堂这个平台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故事的表演活动,并对其中人物的动作、眼神、语言等进行表达,以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促进自身语文水平的提高。以下是课堂表演在语文课堂上的几种应用,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 诗词中的课堂表演
诗词是古代文人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并且结合个人经历来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在每一首诗词中,都直抒胸臆抑或是委婉含蓄地借物、借人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因此作者在诗词中往往营造相关的意境,也就是诗词的灵魂,从而将自己的感情在意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所以,在学生学习诗词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领悟其中的意境,當对意境把握得准确无误的时候,也就能够充分地体会作者的感情了,但是有的诗词意境不是很明显,寻找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演来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掌握诗词。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的时候,组织学生们对这首诗词进行朗诵表演,首先让学生听一些比较著名的朗诵表演,比如目前央视比较火的《朗读者》节目,让学生通过观看其他人的表演体会在朗诵中情绪的变化和语速的把握。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自行训练,可以自选形式,一段时间后进行朗诵表演。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而且都积极准备,想出了多种朗诵形式,而且在朗诵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都很到位,对诗词中的意境把握得也很准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这首诗词的理解更加透彻,可见课堂表演对学生理解诗词大有帮助,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深刻地体会诗词中传达给读者的东西,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 文言文中的课堂表演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其中具有多重意义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其中的字、词、句子等逐个翻译出来,形成一篇现代文章,然后再进行作者感情的品读。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都表现得比较吃力,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难以理解文章中的内涵并把握作者的感情,因此在学习过后,收获的仅仅是词汇的注释、文章的翻译。所以教师可以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对文言文中的情节组织课堂表演,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作者在其中要表达的含义,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的时候,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文章大意之后,我组织学生对这篇文言文进行了课堂表演,首先把其中的唐雎与秦王两个角色分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表演台词,进行表演场景的简单布置,最后由两名同学将这一经典情节演绎出来。在该过程中,表演的学生情绪变化得很恰当,虽然有笑场的现象,但是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另外,观看的学生也通过这个表演对文章的故事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不少学生表示这样的表演也有助于学生背诵。可见,对文言文的课堂表演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途径,同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助力。
三、 阅读中的课堂表演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不同文章的写作手法、运用的案例以及作者书法的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世界。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阅读课的实施效果并不好,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松懈,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的劲头提不起来,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阅读融合表演,在学生对文章了解大意之后,组织学生分角色表现其中的故事,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涵,并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阅读《威尼斯商人》的时候,在学生通读了整篇文章之后,然后我组织了学生对于这一篇文章的分角色话剧朗诵,以文章为剧本,将里面出现的角色分配给学生,然后对其说明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随后进行台词的熟读和人物情感的体会,最终将这篇文章演绎出来。在该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来高度的积极性,而且非常想尝试其中的角色,经过这一堂课,学生们的朗读水平提高了不少,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情绪的掌控,最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这篇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文化以及人物的特点理解得更加准确。可见,在阅读中采用课堂表演是学习一篇文章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 写作中的课堂表演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因为它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检测,不少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得痛苦不堪,因为难以掌握写作的主题,文章结构容易跑偏,造成语文成绩不理想。所以,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选择用课堂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确立主题,搭建结构,从而让学生在观看表演或者亲身经历表演的过程促进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师在组织课堂表演的时候应该注意要紧密联系作文主旨,选择最恰当的表演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快地取得进步。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我安排了学生对这篇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课堂表演,主要是针对其中人物描写环节的地方进行演绎,比如老师和学生对话的部分,以及学生们的上课状态等部分,经过对这篇文章的表演,我让学生围绕“最后一课”这一主题,自我发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学生们通过观看表演,对“最后一课”的这个话题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经过自我思考,又从其他方向找到了写作的思路。可见,课堂表演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写作课程上的教学,还能够通过该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层面寻找写作的角度,从而实现作文课程的有效教学。
总而言之,课堂表演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通过表演活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另外,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表演形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课堂表演对语文语文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骆秀娟.浅议表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78.
[2]张福连.让“课堂表演”亲近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7(12):188-189.
[3]陈璐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演”作用[J].华夏教师,2013(06):37-38.
作者简介:
万山红,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