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孩子探究的火把

2018-09-15 09:46丘富开
考试周刊 2018年79期
关键词:五壮士火种探究性

摘 要:在开展“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课题实验过程中,笔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遇到了一些困惑。诸如,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何时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等等。

关键词:孩子;探究;学习

一、 用问题点亮孩子探究的火种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者,问题也。疑问是思维飞翔的翅膀,是点燃探究的火种。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能去思考,去探究,去解决疑问,去探寻真谛。

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因素,营造问题情境,点亮孩子探究的火种。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揭题导入时,可以在理解关键词句时,可以在理解重点语段时,可以在突破难点时,也可以在理解文章结尾时进行。教学《穷人》一课时,课文中有许多关于桑娜的心理描写,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心理描写的语句,就应该点亮学生探究的火种,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领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例如,当学生读到“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一句时,一定心中充满了疑问:①“这样做”指的是怎样做?②“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③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④这些心理活动描写说明了什么?用这些疑问点亮孩子的探究火种,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从而养成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二、 用方法拨亮孩子探究的火苗

学生有了疑问,就能激起探究的欲望,但他们并不一定能进行有效的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与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说明了方法的重要。

语文教学中,怎样授以学生探究之“渔”,以拨亮孩子探究的火苗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联系上下文探究法。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不能把课文加以肢解,不能断章取义地理解某一片段或词句,才能取得全面的理解或感受。教学《老人与海鸥》中“海鸥为老人守灵与送行”时,必须引导学生很好地联系前文“老人喂海鸥”的情节进行探究,才能深刻领悟海鸥们知恩图报的情怀。

2. 查阅资料探究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探究的需要,学会查阅有关工具书、图书、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学会做读书笔记、资料卡片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解决问题,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救助车夫”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还变得“严肃而忧虑”时,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资料,就能充分理解鲁迅先生此时有此表情的原因了。

3. 纵横比对探究法。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课文进行比对探究,可以对文本的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结构层次、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比对探究,也可对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比对探究,从中品析作者词句运用、表达方法等方面的精妙。如教学《白公鹅》时,可让学生与《白鹅》一文进行比对探究,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和写法,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引导学生比对阅读布丰的《松鼠》,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假设分析探究法。这是一种独辟蹊径、拓宽思维的探究方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诱敵上山”一节时,笔者做了这样的假设:如果五壮士选择走通往主力部队转移方向那条路,将会是怎样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学生对五壮士为部队主力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着想,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举动就会有全面深刻的感悟。通过假设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5. 图表填空探究法。这种方法常常运用于说明文教学中,当然也可用于记叙文教学中。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性学习,完成填表练习,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比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表格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詹天佑》“开凿隧道”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阅读,画出“两端同时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示意图;教学《长城》时,让学生画出长城结构图等,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6. 合作交流探究法。合作探究指的是同伴之间通过合作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探究理解、创新的阅读方式。它既在群体中进行,也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交流和争论中进行。群体中的探究与交流,既能展现自己的独特体验,又能在同学的交流中修正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见解,对形成和发展探究性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及时组织有效的合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可以促使他们多角度地去思考、梳理、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在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中体会事物的本质,学会探究。

教学中,长期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便能很好地学会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 用成果燃起孩子探究的火把

学生学会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就能取得较好的探究成果。教师要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功。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究意识,进一步发展探究性学习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或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或相互交流探究的成果,或激励独特的视角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激起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之中。

总之,只要教师们巧借时机、巧妙引导学生探究,就能点燃孩子探究的火把,照亮他们一生学习的前程!

作者简介:

丘富开,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凌志学校。

猜你喜欢
五壮士火种探究性
火种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点燃火种的地方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读,这些文字里深埋的火种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妙对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