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北编组站站机一体化管理优化探讨

2018-09-14 07:41张多龙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编组站机务调车

张多龙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运输处,甘肃 兰州 730000)

1 兰州北编组站站机一体化管理现状

兰州北编组站(原兰州西站)中心位于兰州枢纽北环线K57 km + 415 m处,东西纵深6.5 km、南北宽达600 m,站区占地总面积约333.3 hm2,站型布置为双向纵列式三级七场,作为西北路网型特等编组站,承担着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兰州—乌鲁木齐)、兰青(兰州—西宁)、包兰(包头东—兰州)、兰渝(兰州—重庆)等繁忙干线的货物列车解编任务。车站各场区现有到发线54条,调车线64条,禁溜线及迂回线8条,机待线14条。各场区线路现有信号机540架,其中调车信号机476架,进出站信号机64架,道岔599副。配备调车机12台,其中装有STP设备的10台。为有效缓解铁路运量与运能之间的矛盾,提高运输安全效率,自2013年兰州北编组站开通运营以来,配备了HXN5B内燃调车机车、SAM编组站自动化系统、STP机车防护设备、机车遥控、TBZKII驼峰设备、自动化防溜铁鞋等设备,站机合一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经过实践,兰州北编组站站机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了调车作业效率、改善了运输组织协调性、提升了作业关键环节安全性,在车站安全稳定、运输畅通等方面优势明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

1.1 站机一体化管理成效

兰州北编组站在调整和磨合中不断完善站机一体化管理,减少了机务与车务部门结合部管理的问题,促进调车机车基础管理规范有序,促进运输组织效能稳步提升。以2017年为例,日均出入车15 209辆,单日最高出入车19 123辆,应对车流高峰时达到设计能力的124%。从解编作业效率角度看,2017年平均每列车解体、编组时间与2016年持平且有出入车1 604辆/d的增量,运输组织平稳有序,有效保障了西北枢纽车流组织畅通。2013—2017年兰州北站运输统计指标如表1所示。

兰州北编组站站机一体化管理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统一。在运输指挥方面,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能,改变了原有车务、机务“协同管理”模式为车站“统一指挥”模式,在工作的协调上更加直接、简便;在管人和管物方面,作业效能和经济利益考核方面做到了统一,安全和效率目标做到了统一,调车组人员和机车乘务员交接班时间做到了统一;在绩效考核方面,将机车乘务员、调车组人员、站调、区长的经济收入按照钩列量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功效挂钩,发挥了经济利益这个杠杆作用,形成了责任、任务共担,利益共享格局,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

(2)安全有序。机务和调车作业互控方面更加协调,在作业关键环节方面互相提醒、相互支持,共同解难题、攻难关,使机车乘务员与调车组、调车区长、车站联控值班员构成一个联锁互控体系,共同保证调车作业劳动安全。例如,牵出作业时,车列尾部添乘制动员之间互控,未听到“抓牢站稳”语音联控不动车;推进作业时,车列前方领车制动员未联控“抓牢站稳”不动车。

表1 2013—2017年兰州北站运输统计指标Tab.1 Transport statistics of Lanzhou North Station from 2013 to 2017

(3)效率提升。通过压缩车站解体、编组时空程返岔时间及驼峰解体作业间隔时间、非生产时间等,使作业组织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调车作业效率和调车机能力提高了21% ~ 32%,主调解体机车实现生产时间21.8 h/d,牵出作业速度最高达37 km/h、空线推进速度最高达27 km/h、有车线推进速度最高17 km/h,驼峰解体最高达153列/d、编组137列/d。2018年1月13日车站办理出入车超出设计能力25%,有效缓解阶段性车流高峰,确保枢纽畅通[2]。

1.2 站机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站机一体化管理除受到天气因素、地理位置、人员结构、车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外,同时还存在SAM编组站自动化系统升级引起的跨车务、机务领域的专业管理、专业规范、作业协调、设备维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变化后产生的问题[3]。

(1)专业管理存在的缺陷。兰州北编组站推行站机一体化以来,由于内燃调车机车型号由DF7G更换为HXN5B,专业层面依赖厂家技术人员提供维护,同时存在应急处置实训课程缺乏,解体、编组作业标准不规范等问题。

(2)作业组织不够协调。随着枢纽地区施工、维修频繁、季节性车流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日益突出,遇车流密集到开时间段,调车机车日均待避、等信号非生产时间增加,作业组织不够协调,如车站需要调车机一批作业计划完成后,再进行交接班,但机车乘务员需要按时交接班,有待进一步协调[4]。

(3)设备保障安全薄弱。当遇到替换调车机车没有安装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调车监控系统(STP)设备的情况时,车站值班员无法实时掌握机车运用信息,只能靠电话方式传递,容易造成作业组织中互控环节缺失、扯皮推诿现象发生[5]。

(4)技术人才不足。机车乘务员教育培训专业性较强,涉及机务、车务和STP设备等多方面综合知识,依托车务行车、调车培训体系难以满足现场需要;受通勤条件、教学设施不足等因素影响,乘务员日常专业培训效果不佳。遇乘务员担当机车取送、定检、保养、检查、取送等工作时,具备专业综合知识的乘务员备员不足容易影响运输生产。

2 兰州北编组站站机一体化管理优化

针对兰州北编组站站机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关键影响因素,从管理制度入手,提出建立长效专业管理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站机一体化管理,以确保作业标准规范、协调有序、设备保障平稳[6],为持续提升运输组织效率和保障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1)健全管理制度。整章建制工作应着重从日常保养、日常巡检、联劳机制、考核机制、交接班管理等关键环节着手新建或完善。日常保养制度应明确配备专职机车保养员,从入库至出库所有环节明确盯控标准,实现保养全过程质量盯控,针对出现问题溯源倒查责任,实施保养质量综合评价,全方位保障日常保养。日常巡检制度应将机车按照作业区域进行分组,便于日常分工包保管理,一旦发现机车不良处所实施自检自修及登记交接,确保在交接班关键时间段,隐患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以及控制。联劳机制制度应建立日常巡检、交接班、动态检查所发现的各类机车设备故障隐患库,形成与车站技术科、机务段技术科、检修车间、机务处快速信息反馈流程,对存在问题实施高效闭环管理。考核机制制度应实施定期平推检查结合专职保养员巡视检查情况,向机车节油、隐患发现处置等方面成果显著的班组长和乘务员予以奖励。交接班管理制度应根据站区场型设置及通勤点的情况固定交接班地点,重点对机车走行部、制动机等组织日检查及旬复查制度,实施责任包保。

(2)深化组织协调。重点对计划传达、吃饭、等调车机车返岔、等运行线、机车挂头等待、机车入库干扰、车辆技术作业检查延时、站区各工种交接班时间衔接等方面,实施系统性的优化措施,大幅度压缩无效非生产时间的措施,实现调度、机务、车辆等其他辅助工种统筹安排,综合车站、机务、车辆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实施高效合署办公模式,及时向调车、机务、车辆等工种推送车流信息,实现编组站快解快编,出入车流平稳有序[7]。

(3)提升设备保障。应充分借助普及的调车机车STP安全监控、推峰机车遥控、6A全方位影像化管理、音频记录等设备,实时掌握调车机运用状态和机车运用效率,对调车进路排列,机车控速等关键环节实现全作业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功能,实现对每一批作业安全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检查的目标,实现对重点时间、重点人员、重点环节提示,设备层面卡控机车防溜、防止碰压脱轨器等关键安全风险,同时自动提炼安全防护设备反馈的信息,形成精准工作指导建议即时推送给各级管理检查人员,充分发挥设备保安全的作用。

(4)加强人才培养。从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团队入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联合机务、设备厂家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改进设备功能,同时日常作业中,明确细化标准化作业流程、应急处置预案、开发模拟培训程序、音视频教材,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突出日常性培训工作的创新,利用班前、班中、班后零碎时间实施有效的培训方法,解决工学矛盾,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8]。

3 结束语

伴随着“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兰渝线的开通,西北地区车流涨幅明显,兰州北编组站担负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车流总量1/3的调节疏解任务,同时面临着站区规模扩张有限,上、下行车流不均衡程度加剧、季节性车流密集到开车流显著增加的矛盾。经过优化站机一体化管理的摸索,最大程度释放了解体、编组能力、机车临修、故障率大幅降低,机车运用质量得到提高,编组站能力有限,正线不断提速产生的点、线能力不匹配的矛盾得到缓解。兰州北编组站优化站机一体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编组站实行站机一体化管理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编组站机务调车
机务联系电路设计实例分析
中间站调车监控系统维护台的设计与实现
适用于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调车监控系统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口规范
编组站调车作业计划管理系统研究
一种基于GPS的调车作业安全自动防护预警系统
现代培训理念在机务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北疆蓝天里的驭“鹰”师——记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务二中队机械师武明文
新形势下加强车辆机务技术管理保障运输安全的对策研究